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真宗以仁厚著稱,澶淵之盟後卻為何要罷免大功臣寇準?

宋真宗以仁厚著稱,澶淵之盟後卻為何要罷免大功臣寇準?

澶淵之盟,這個在北宋時期的簽訂的合約,很多人對它的簽訂持貶低態度,認為它開啟了中國古代「割地賠款」「金錢換和平」的先例。

但實際上,澶淵之盟對當時的北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之所以將其稱為盟約,也正是因為這份和平條約的簽訂對簽訂雙方都有著巨大的好處。

當時,宋遼雖鏖戰多年,宋軍一直處於優勢,議和其實是蕭太后率先提出的。而且,這份和約簽訂的時候,北宋宋真宗在土地問題上宋真宗寸步不讓,甚至對遼國使者說:「朕守護祖宗基業,不敢失去寸土,你所說的歸還土地一事毫無道理,若是你方堅持,朕唯有決戰!只是朕體諒河北百姓多被侵擾,生活苦不堪言,朕可以拿出一些金帛,也無傷國家體統。」

所以,在澶淵之盟簽訂了之後,宋遼盟好,永罷刀兵,並且,遼朝每年能從宋朝處獲得30萬的歲幣。

每年給30萬歲幣,看似屈辱,但實際上,宋朝的商業遠比遼朝發達,宋真宗時期,一年的年收入在萬萬兩左右,這30萬,只不過是其千分之二三而已,而且,在社會和平之後,宋朝的商業就能夠更加穩定的發展,同時還能展開對遼朝的貿易,而宋遼貿易,北宋一年的收入絕對遠超30萬這個數字。

因此澶淵之盟在歷史上的評價極高,在當時,負責這份盟約的大臣寇準也是被當做大功臣來對待的。

「澶淵之盟」後,宋真宗論功行賞。當時朝中上下一致認為,若無寇準,宋朝南北已分。因此,宋真宗給他加官進爵以外,更是把他視為挽救大宋社稷的功臣,極為禮遇。

只不過,寇準在後來被罷去相位,外放為陝州知府,這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向溫厚祥和的宋真宗,為什麼會如此對待這個大功臣呢?

大部分人認為,寇準之所以被貶官,是因為當時「奸相」王欽若在真宗面前說了寇準壞話,或許這有一點原因吧,但實際上,寇準被貶官是必然的結果,這裡面有他自己的問題,也有當時朝中局勢整體大變的原因。

寇準有大才,而且他的這份才能的確已經發揮了出去,他似一把利劍,用好了,可以殺敵;用不好,就會傷己。在對遼朝的時候,寇準這把利劍立下大功,但是,當國家安穩之後,他這把利劍卻沒有及時收回。

在安穩的社會中,寇準不懂得收斂,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獨斷專行,甚至欺凌同僚,打壓下屬,這些行為,若不是看他立有大功,換一個人的話肯定就是殺頭的結果,而寇準只是被外放貶官,少不了他當年立下大功的情誼。

因此,真宗早就看透了寇準的為人,並且早就想貶黜他了,加上寇準在大一統的北宋朝中,樹立了一股用人要分南北的風氣,這讓百姓十分的寒心,因此,寇準的行為挑動黨爭,影響朝廷信譽,他被貶官是必然的。

所以說,宋真宗之所以對寇準動手,完全是寇準咎由自取,他居功自傲,沒有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沒能及時察覺到自己所作所為的錯誤,不夠謙卑,成為了他最終失意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摸金上衛 的精彩文章:

李元吉自知皇位無望,他為什麼不選擇中立,反而跑去支持李建成?
每當這個東西成為商品熱賣,就宣告了一個朝代走到了盡頭

TAG:摸金上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