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惠風和暢,草長鶯飛,春風十里景色新。仲春三月的玉泉禪寺已是山花爛漫,生機盎然,蟄伏一冬的生靈漸次復甦,花木爭春,萬物芳華。

四季流轉,梵音不歇,聲聲鍾板喚醒沉睡的心靈,陣陣獅吼震碎迷茫執著,戊戌冬季禪七虎虎生威的禪修場面還在眼前浮現,那些日子深深鐫刻在心底成為忘不了的畫卷……在這個美好的春天,在我們止觀禪修第六期即將起航的日子,我們將重溫道偉法師在戊戌冬季祖師禪七里的開示摘要,為接下來的止觀禪修提供不可多得的聞思資糧並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設。戊戌冬季禪七的開示摘要將以連載的形式在《玉泉一音》發布,願大家以聞法之心,品咂甘露法味,當下受益,惠及他人。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首先是摒除外緣

今天是禪修的第一天,我們剛剛要進入禪修狀態,這麼一個正念和覺觀正在萌芽的時期,經不起浩蕩的塵境跟世俗儀式的影響,五祖忍禪師就說首先要摒除外緣。

強烈的對境啊, 對自己有影響的,平素之間的,我們的生活朝朝點滴,不利於修行的狀態,要一件一件去剔除。有些時候是需要時間,有些時候是需要自己下決心,有些時候是自己要去思維和抉擇的,有些時候他又需要一個強烈對境去考驗,有些時候還是要團隊諸師、修行的老參者策勵、警覺,用種種的方法、方便,剔除外緣的影響, 以及對自己信心的不足的一個策發。那首先,這個外緣一定要放下。這個就叫「只管萬緣放下」。我放下了嗎?歷代祖師開示「放下,放下!放下,放下! 連『放下』也要放下!」 這個就是釋迦佛和梵志之間的對話。

這段公案,老參都知道,這在諸多禪宗語錄裡面都有舉示。我們修行者要深刻理解,看看自己放得徹底不徹底?這個緣,對外的這個緣,自己的內心智種靈苗,攀升以前,一切都要維護好,修行才能夠有所保障。這是歷代祖師苦口婆心,以種種的知識和善巧方便來提醒我們。所以說這個「只管」——其餘的都別管,只管萬緣放下,而「萬緣」——不論什麼,沒有理由可講;當下放,直下放,千千萬萬要放,所以說「千千萬萬,萬萬千千!」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其次是深忍樂欲信心成就

第二個修行的要點,五祖大師說要「信心志願成就」,這個信心很關鍵。我們坐在禪修堂里,選佛場中,一切修行的條件、環境,能用功的方向都具備了,那你的信心發起來了沒有?佛法中的信心是指:信者,深忍樂欲。 這種信,以正念為依,也叫正信。什麼叫「深忍」呢?從自己自身心當中的種種的感受、苦痛,外部的環境,天氣冷了,天氣熱 了……還有各種因緣際會造成身心的欲罷不能的痛苦,這個要忍受;坐著腿疼, 修行期間,打禪七,跟平常時間的這個作息、習慣,大眾共修的這個空間,這個我們能不能忍受?

跟這些善友覺得「善友為依」,彼此之間互相的這種依靠、策勵,它跟我們在房間里打坐和個人地修行,它是非常不一樣的。在大眾中修行,要約束個人的習慣,要呼應大眾的生活節奏、修行節奏,乃至有些修行程度低的,跟著老參們慢慢地影響,漸漸地升高,從生轉熟,尤其是初學者,這個也需要忍耐。只要長時間地忍耐,久而久之,我們整個身心靈的這種狀態,在約束、自利、 適應、融入、超越、貫通,最後還要化為道用。

「深忍」,不是無可奈何地壓抑自己,而是一種信心的試煉,是為了無限,突破局限;後面還有一個叫「樂欲」,要升起歡喜心、希求心。以前,我們沒有信心的,需要如饑似渴,需要法身慧命的真正得道來充實自己內心的虛無感, 這叫「樂欲」。 我們有沒有這種希求?我們有沒有這份熱烈?有沒有這份忍耐?分析下去,像智者大師九旬談「妙」,我們談一個「信」字,這才叫「信心」;真的樂欲,還有銘記,正念銘記不忘失,不忘失非常重要。

發心很難,貴在長久。 出家快接近30年,很多的同參道友,很多的學佛信徒,就像騎著一匹匹黑馬,拿著戒定慧的武器,勇敢往前沖啊沖啊,殺出一條血路來。回頭一看,曾經跟自己在一起修行用功的人,能殺出來的人寥寥無幾。可見這個發心持久,正念銘記不忘的覺知力,才是我們修行面對千軍萬馬的煩惱習氣時,突破超越的希望和化危險為安寧的保障。信心非常非常關鍵,這就是五祖忍禪師開示的修行的第二個要點。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第三是正念呼吸

第三個要點是什麼呢?那今天的提示,跟大家交流一種方法,那就是調整自己的呼吸。安詳地端坐,調整呼吸,觀察呼吸,放鬆自己的身心,坐在禪堂,下著地,上頂天,以清明正念,歡喜自認的狀態,供養十方三世常住三寶,供養歷代祖師。

佛陀說生命在呼吸之間,呼吸是我們一刻都不可或缺的,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前提,但對呼吸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是遠遠不夠的。佛在《四念處經》里不僅僅講這些,這只是一個初級的淺層次的狀態。

呼吸有什麼功德?——它既是我們的生理狀態,也是我們的心理反應。這是佛說的第一種功德。我們身體不好的時候,呼吸就短促;身體弱的人他的呼吸就微弱,或者不規律;身體好的人他中氣足啊。呼吸是生命之源,是身心裡的一道極其微妙和不可思議的橋樑。我們古來,在佛陀的時代,觀察呼吸被視為人間不食之葯,「二甘露門」之一,若能善引用,就能保你安樂。所以禪宗禪修呼吸一法是也屬於安樂法門,無上甘露妙味體認的一個抓手,一個入門要點,我們不能小覷。要觀察好呼吸,呼吸進,呼吸出,呼吸長,呼吸短,呼吸冷,呼吸暖,呼吸深,呼吸淺,呼吸細,呼吸粗……要去覺知它,久久觀察下去,你就會感受到不同的妙味。什麼叫呼吸,一呼一吸為一息。這個「息」啊,是自心上面一個自,底下一個心,這才叫呼吸。智者大師在《六妙門》里開示道:數、隨、止、觀、還、凈,其中第一個便是「數息」,可見「息」字在修習止觀是多麼重要,呼吸對於禪修是多麼重要。

呼吸是我們心性的根,生命的本源,是貫通宇宙性靈薩婆若海的一道不可逾越的橋樑,很重要。但是,呼吸又是無形無相。所以佛陀叫我們觀察呼吸的第二種功德——接近生命無形無相的本來面目,但是它又是存在的,又是可以感知和捕捉的,這就是佛法講的活生生的正法之流。我們在觀察呼吸的時候,不能讓呼吸斷掉,一個吸進呼出和第二個吸進呼出,第三個吸進呼出,都要念心在息,繫心在息,系是用繩子系住,非常牢固,而不可忘之,直到隨息觀任運,久而久之,你就能夠進入那種純然,猶如無形無相宇宙最真實的世界——你對自己的本來面目,才有可能稍稍地體味。

所以說從上古德,「我為諸君說端的」,我跟大家說真理,「命諦從來在真息」,就是這個道理。這個真息在我們在修行的整個生命長河裡,它是一個起點。

明天打下去,好好用功!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道偉法師|摒除外緣 深忍樂欲 正念呼吸,一個都不能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152)明神通妙,神通不同
法華玄義 |(150)明神通妙,密表乎理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