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有一次在路邊,看到一位家長特別生氣的對著孩子怒吼!嘴裡吼的是什麼話已經完全聽不清楚了,小朋友只顧著撕心裂肺的哭……

孩子和家長四目相對,小心翼翼的向後退了一步,好像在害怕眼前的媽媽,又非常無助的只能站在原地接受……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寫到這裡,特別的揪心!即便過去了很久,這個場景依然能夠清晰的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家長們一定都會看見過這一的場景,或看見過,或經歷過,也或者自己就是這樣場景里的主角。

也許孩子真的犯了錯,用非常嚴厲的吼叫和批評方式對待孩子,難道不也是一種錯嗎?

父母也許不會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傷害。

比如嚴重的自我否定導致缺乏自信心,對權威人士的「權威恐懼症」,這些都來自孩子在童年時期遭受到的家庭成長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影響,有著很大的直接聯繫。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也許你會有疑問了——作為家長的我們真的就不能批評孩子了嗎?

不是的!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批評方式,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適當合適的批評方式反而會對孩子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

造成家長批評方式不當的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有一句諺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孩子產生的是傷害還是幫助,都取決於家長如何運用好自己對孩子的愛。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家長的批評里隱藏著兩種情感狀態。

一種是真正的愛,一種是因愛生的氣。

帶著真正的愛去批評,往往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平和而堅定的批評和鼓勵孩子。會把批評和訓斥的邊界把握的非常好。

當一位家長因愛生氣,帶著氣去批評孩子的時候,就不是在教育批評孩子了。而是訓斥,甚至更嚴重的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如果你僅僅是訓斥,還有很大的概率及時停止或者理性的改變策略,一旦由訓斥演變成情緒的發泄,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這種情緒很難被控制。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適度的批評是必要的。

孩子不能一味鼓勵而不批評,這樣會讓孩子產生飄飄然的自我良好的感覺,在面對社會獨立生存的時候,抗挫折能力會受到影響,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

當然也不能一味批評,從來不鼓勵,這樣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做任何事都不自信,畏手畏腳。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最好的方式是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如果真的要做一個量化來說明,那麼最好是控制在7:3或者6:4的比例來進行。

在結合批評和鼓勵兩者的比例適度的情況下,還要注意批評的方式。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提供以下三種批評的方式給家長們交流學習實踐。

第一種,帶著愛心的批評。在批評前,父母自己先要明確告訴自己,是否是帶著一顆愛孩子的心,去批評孩子。這樣的批評更聚焦的是如何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家長的外在行為也會因為內在的愛心影響,不自覺的變得平和溫柔很對,這樣的批評孩子也會更願意接納認可。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來自家長的愛。

第二種,朋友式的批評。家長和孩子能夠相處的想朋友一樣融洽,也是一種特別好的狀態。朋友之間的批評更加平等、尊重、交心。也更能夠讓彼此接受。想像一下,自己和朋友之間相互提建議和解決問題的場景,就能夠體會到朋友式的批評的妙處。

第三種,故事式的批評。有一段時間,我看見兒子經常浪費買回來的粉筆、白紙。也認真的告訴了幾次,但效果都不是特別好。後來發現一本很合適的繪本《太浪費婆婆》,就在當天晚上給兒子講了這本繪本。順便帶入到生活場景里做了一次引導聯想。第二天再打開水龍頭刷牙的時候,兒子主動和我說:快關掉,太浪費啦!我趕緊接著說:是的!是的!太浪費婆婆!後面只要說太浪費婆婆,兒子就會主動改變自己的浪費行為。這就是故事對孩子的行為產生的影響力!

以上三種方式,家長們可以結合使用,根據具體的場景已經自己家庭環境的狀態適度使用。

你真的會正確的批評孩子嗎?


在現實場景里,批評的場景不盡相同,這裡也還是有一些可以總結的小經驗,也一併分享給大家參考。

是在氣頭上批評還是在氣消了之後批評呢?

這個當然是在氣消之後批評了,如果你正在氣頭上,很容一被自己的情緒控制,是情緒在發泄,是以家長的自我為中心的,並不是以教育孩子的目的為目的,這樣就偏離了我們批評的初衷。所以,還是消消氣,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之後,冷靜平和堅定認真的和孩子聊一聊。

是當眾批評呢還是單獨批評呢?

我也是主張單獨進行批評的,這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表現。單獨批評也能夠引起孩子的足夠重視。獨立空間也更容易雙方都專註在這一件事上來深度的自省。孩子會覺得被尊重,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獨立空間里,孩子也會更容易接納父母的批評。

如果我無法冷靜下來怎麼辦呢?

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情況,其實這裡有一個小妙招。爸爸和媽媽們可以相互事先約定好,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一方無法冷清處理自己情緒的時候,另一位家長就要出面扮演一位冷靜平和的批評者身份出現。這樣的方式既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傷到孩子,也不會因為犯錯的時效性失效讓家長錯過一個及時更正孩子行為和觀點的機會。也能讓帶著情緒的家長有時間緩衝調節自己。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哦!^-^

孩子天生善良,就像父母天生愛孩子一樣。


我是小虎爸爸,陪您一起幫助孩子建立持續閱讀習慣,用閱讀讓家變的更幸福!專註分享家庭教育知識,給可敬可愛的家長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