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 寶寶10個月了還不會爬怎麼辦?
  • 1歲多了還不會走怎麼辦?
  • 說話比同齡人都晚怎麼辦?

孩子到底是發育緩慢需要諮詢醫生?還是「大器晚成」,我們順其自然就好?

來看看下面這些判斷點。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運動:

「爬行」和「走路」是備受爸爸媽媽們期待的兩個里程碑。

通常寶寶會在7、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爬行,在10、11個月左右,支撐著自己走路,1歲左右,開始獨立行走。到1歲半到2歲時,孩子能掌握更複雜的運動技能,如跳躍、走樓梯。

但實際生活中,每個孩子之間的差異很可能更大。這些「典型」年齡,並不能反映出所有正常兒童的廣泛變化。

很多寶寶在5-11個月之間,都有可能開始爬行,9-17個月之間,都有可能開始走路。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這是為什麼呢?

  • 第一個原因:體重

有的寶寶運動發育沒什麼問題,但因為體重有點超標,就不喜歡活動,本來已經能坐,卻更願意躺著;本來已經會爬,卻不願意匍匐前進。

  • 第二個原因:練習時間

寶寶睡覺的時候多數時間都躺著,但在寶寶清醒的時候,不妨讓寶寶多趴一會兒,以幫助寶寶增強頸部、肩部肌肉的力量,同時也有利於鍛煉平衡感。

  • 第三個原因:氣質類型

有的孩子天生高活躍度,好像總是「在路上」,他們喜歡通過爬行、跑來跑去、攀上爬下來探索周圍的世界,很喜歡那些能提供大量運動機會的場所。比如公園、遊樂場之類的。

而另一些孩子天生不太活躍,喜歡靜靜地坐著玩耍,可能更喜歡用雙手而不是雙腿探索。他們傾向於通過觀察或傾聽來接納這個世界。請參考: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661860881174888964/5個生活細節反應孩子的」氣質密碼「——孩子的真性情到底是啥?

要引起重視的是:當孩子的運動延遲超出正常範圍,比如孩子只使用身體的一側爬行,或者是在利用自己身體、探索移動方式的過程中,孩子沒有明顯的進步,一定要及時諮詢醫生。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精細動作:

寶寶通常可以在約5個月時將物體從一隻手移到另一隻手,9個月的時候抓住小餅乾,11個月到1歲左右,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撿起一個小物品,14個月能抓起蠟筆塗鴉……

但實際生活中,這些「典型」月齡同樣「變化多端」,10到21個月之間都有可能是寶寶開始用蠟筆塗鴉的年齡。

要是寶寶的精細動作看上去比同齡人弱了一些,真的是精細運動的問題嗎?也不一定,很可能只是缺少練習,沒把精力花在這上面罷了。

比如特別喜歡在操場上奔跑的孩子,很可能用蠟筆的時候就不太熟練,因為他沒有像喜歡畫畫的孩子那樣,有那麼多的練習機會。

然而,有時精細運動延遲確實是由可治療的疾病引起的,例如手指肌張力低。這時,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通過一些物理治療過程幫助孩子建立力量。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語言:

聽到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的時候,爸爸媽媽真是興奮極了。

但事實證明,「聽得懂語言」(接受性語言)和「說得出語言」(表達性語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為了說話,孩子必須協調認知、聽力、運動能力……

表達性語言:


表達技巧通常會在4到6個月左右開始,例如「ba」;

在7到12個月之間,嬰兒會發出一串音節「ba-ba-da」

在1歲時說出一個真正的字;

在18個月時,寶寶至少能說10個詞,並且可以聽懂50個或更多辭彙。

接受性語言:


從大約9個月到1歲,寶寶懂得遵循簡單的命令,例如「坐下」;

開始理解「不」這個詞,特別是當媽媽說「不」還伴隨著嚴厲的語調時;

在1到2歲之間,寶寶能理解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我們跟寶寶說「小手」、「腳丫」,寶寶能指到正確的身體部位。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18至30個月大的孩子,如果僅僅是說話比同齡人晚一些,但能聽得懂語言,並且自己的語言能力也在穩步前進,爸媽就不需要太擔心。

但語言確實非常複雜,因此,也存在一系列可能阻礙其發展的問題。

比如聽力,有的寶寶受到中耳炎的困擾,並不是聽不到,而是高頻音受損,於是有些音就發不準;

再比如由於說話涉及控制肺部空氣的釋放,有哮喘等呼吸困難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語言問題;

再者,言語和語言延遲也可能表示嚴重問題,如精神發育遲滯或自閉症,所以,如果孩子沒有穩定的語言進展,請一定要及時諮詢醫生。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社交能力

我的寶寶社交發展落後了嗎?這個問題還真難回答。

因為每一個孩子,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表現出社交技能,差異實在太大了。

比如,第一次見到媽媽的同事,孩子是說「阿姨好」,還是羞澀地笑一笑,還是害羞地躲在媽媽的身後,這主要取決於孩子的氣質類型、接受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身體或發育問題。

有很多正常發育的寶寶並不善於交際,畢竟「社交」這事兒,是需要有機會練習,才能提高技能的。所謂「發生,才有機會」。

如果感覺自己的寶寶比較內向、膽小、害羞,那爸爸媽媽更應該通過自己的示範和引導,來幫助寶寶提升社交能力。請參考:內向、敏感、膽小、一個人玩……6個步驟,幫孩子一步一步調整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缺乏社交能力也可能是醫學或發展問題的信號。

如果寶寶沒有社交微笑,或不會與別人進行目光接觸,爸爸媽媽一定更要引起重視,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擔心孩子發育遲緩?也許只是「大器晚成」——請參考這4個判斷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