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都挺好》沒說破真相:有多少中國式父母,正在犧牲孩子的人格

《都挺好》沒說破真相:有多少中國式父母,正在犧牲孩子的人格

天天上熱搜的《都挺好》昨晚已經大結局了,小康醫生看完後百感交集。

第一集開始,再到大結局,各種中國式家庭的矛盾凸顯在劇情之中,先是蘇母的偏愛、蘇父的無能,再到只顧學習,總是拿著長子的架子的明哲,恃寵而驕的明城,以及飽受不公平待遇的小女兒明玉.......

這些赤裸裸揭穿了中國式家庭和睦背後的假象,將那些看破不說破的事情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

兩個大人,三個孩子,究竟如何一刀刀撕開了原生家庭的遮羞布?

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奠基者羅洛·梅就曾說過:一個完整的人格是具備自由、勇氣、愛以及意志等能力的人格特點的人,有完整人格的人是能創造自身存在意義的人。

而在《都挺好》里,最顯而易見,就是蘇家父母在對待三個兒女的不公平。

為了能夠支撐大兒子出國留學,蘇母為了賣了小女兒的一間房;

為了能夠給二兒子找工作、出去旅遊、結婚成家等,蘇母又賣了家裡兩間房。

而小女兒呢,明明高三時間緊張卻還得被二哥逼著洗衣服,明明可以有望考清華卻被母親安排免費師範生,只因為一個女孩子早晚都得嫁人,根本不需要上那麼好的學校。

這看上去,大兒子得到最高的養育成本,二兒子得到最多的心理關愛,而小女兒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但到了長大成人之後,大兒子懦弱虛榮,高材畢業生最後還未生存疲於奔命。

二兒子呢?做事大手大腳,媽寶戲精,啃老無能,一到了獨自面對家庭瑣碎往往束手無策。

而事業最成功、人格最獨立,反而卻是不受寵的小女兒,但在處理親密關係上就顯得束手束腳、冷漠不近人情。

父母的不公平對待,卻犧牲了3個孩子原本健康完整人格

在蘇家中,蘇母否定了自我,用孩子價值去證明自己存在,砸鍋賣鐵希望兩個兒子能夠出人頭地;

而蘇父一輩子沒有多大主見,妻子生前依賴妻子,妻子去世後又依賴自己兒女。

自然而然,蘇家三個孩子也在否定自我的存在。

明哲選擇用學業於事業成功討好了母親,愛面子,沒有多大的頭非得戴上多大的帽,這是蘇母對他身上期待「振興家族」的責任,他自己想要什麼人生,或許自己根本不知道。

明成用甜言蜜語來討好母親,從小的溺愛與縱容,讓他花錢大手大腳、啃老蠻橫、油嘴滑舌,他的生存之道就是討好、陪伴。

至於明玉,表面上叛逃家庭,但實際上對愛的冷漠疏離,內外不一,她缺愛缺安全感,用於家庭決裂方式去對抗命運,到最後依然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影響,未能成為另一個自我。

巧妙的是,她雖然與母親相處不好,相互憎惡,但在某些性格上又出奇相似。

因此,披著千瘡百孔的毯子的這樣原生家庭,在蘇母去世後逐漸分崩離析,沒有人是倖存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以愛之名,達成自己慾望,恰恰是中國式父母的代表詞

對於生子育女,在社會主流意識上往往被外化為偉大又合理的事情,似乎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歌頌,而子女只能選擇服從,而不能質疑。

蘇家三個孩子,對兩個兒子而言,蘇母一方面帶給溫存與善待,卻又斬去他們應有的能力,對明玉而言,她的不愛直接扼殺了對愛的想像與理解。

正如「你老子永遠是你老子」,若父母對子女並不來源於本能的愛,而是源自於某種私心與目的,親情變成了一個赤裸裸的殘酷交易。

若子女提出質疑,就被貼上「頂嘴」的罪名,成為父母理想化那個人便成為子女使命,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母愛最高級的形式就是給予孩子自由

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並不是為生而生,而是為愛而生;疼愛孩子卻不縱容、管教孩子卻不強權,約束孩子的同時還懂得教育他們如何選擇成長的自由。

電視劇雖說結局播完,但我相信每個父母們都應該各有所悟,就如明玉在劇中說的「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也可以選擇放下」。

即是對過去諒解,同時也是對原生家庭帶來傷口的自我療愈。

當我們為人父母時,也可以知道如何避免讓這種傷害,繼續反射到我們下一代身上。

(以上劇照皆來自於網路,若有侵權立即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千億商業產業鏈:這種公認的強致癌物,卻讓6000萬國人上癮
凌晨三四點醒來,卻又睡不著?醫生:4種疾病你可考慮過?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