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讀過的第一首詞就是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只是那時由於年紀尚幼,並不清楚愁滋味,只覺得此詞讀來壓抑,就好像透不過氣來。

待到年歲稍長,再讀此佳作,心中感慨萬千,遂作此文與諸位共賞之。全詞如下: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 ·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此詞意為:我獨自一個人,默默無言地慢慢登上那冷冷清清的西樓,站在樓上,我看到天上的月亮就如同一把冷冰冰的彎鉤。當我把目光放低了一些,向前方看過去的時候,那棵孤孤單單的梧桐樹依然孑立著,此時,整個庭院幽深凄涼得很,冰涼的冷月泛著清冷的光,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被籠罩在清涼的秋色中。

心中紛繁複雜的愁緒就如同那亂麻線一般,絞在一起,剪不斷是因為愁緒多且埋根很深,理不清是因為愁緒複雜,整個人陷入一種無窮無盡、無法可解的煩惱之中,那些煩惱的情緒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兩個字——「離愁」。那悠悠的離愁在心頭纏繞著,此中滋味,怕是很難有人能夠明白吧,此中無可名狀的痛苦,怕是很難有人能夠理解吧!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一詞是南唐李後主的經典之作,是亡國之君的愁思,而不是有些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愁思。開寶八年,李煜成了亡國之君,被囚禁到了宋國。所以,他的愁思,不僅僅是自身的折磨,還有故國之思、亡國之痛,以及對故土之人的愧疚。此詞句句經典,值得人好好品味。

作這首詞的時候,李煜正被囚禁在宋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李煜夜半三更心思煩亂,睡不著覺,登上西樓,原本是想要排解心中苦悶的。不曾想,心中何物,所見益勝。他想起他曾經非常奢華非常自在的宮廷生活,頓生際遇反差太大之苦悶。這種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也只有有李煜這種切身經歷的人能夠寫出來。

先說詞上片,以一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讓人就好像看到眼前出現了這麼一個形銷骨立的亡國之君扶著欄杆慢慢地走上了西樓。因為愁苦,所以無言,因為孤寂,所以獨上,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勾畫出了一個孤寂凄婉之人的形象,堪稱開篇之經典。

「月如鉤」是比喻,這勾泛著金屬的冰冷光澤,讓人心中愈發冷寂。而寫梧桐孤孤單單立在庭院中,更是讓梧桐與自己相呼應,更加體現了詞人的孤獨。「鎖清秋」,真的是被鎖在清秋中嗎?是李煜被鎖在宋國,歸不了故土啊!一連三個短句,明明是實際之寫法,卻處處好像有暗示意味,此12個字不經典,還有何經典之詞?

整個上片,用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四個簡單的意象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引出了下片犯愁的直接描述。

曾經,李商隱在「春蠶到死絲方盡」中,將思念比做春蟬之絲,至死方盡,和李煜把滿腹愁思比做絲線,說這種複雜的愁思剪不斷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煜這一比喻,可謂是巧妙至極,讓人印象深刻,堪稱經典。

而詞尾一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則讓人更加痛心與煩悶。這個「別是」體現出李煜之愁,與絕大多數人的小愁是不一樣的。李煜的愁是複雜的,是能夠籠罩李煜的生活世界的。對於李煜來說,國家滅亡,生活環境的改變,世人的眼光,都是他煩悶的來源。兩個字「別是」巧妙地把詞人煩悶之複雜之不可捉摸描述出來了,當真經典。

整首詞採用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幅月夜登樓憑弔圖,詞作感情沉鬱,又運用了聲韻變化,使聲情合一,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雖然李煜在政治上並無建樹,甚至當了為人詬病的亡國之君,但是,他在詞壇上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也因此,他被稱為「千古詞帝」。《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這首詞感情非常真實,用筆該深沉的時候深沉,卻並不僵硬,相反有點口語化,很自然,很好理解。而且,這首詞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的風格,堪稱是是宋朝初期婉約詞派的開山之作,這首詞詞句無一句不經典,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扶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下半句少有人知,道破禪理
曾國藩大智慧:謹記三句箴言,成功無需迎合他人,做自己才最重要

TAG:扶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