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降噪耳機要怎麼買?不同類型的降噪耳機差別在哪

降噪耳機要怎麼買?不同類型的降噪耳機差別在哪

在降噪耳機逐漸被消費者熟悉的當下,市面上數量逐漸增多的降噪耳機,會勾起很多朋友的疑問:現在主流的降噪耳機形態有頭戴式和入耳式,兩者對比,究竟誰的音質表現會更好?不同類型的降噪耳機我們需要怎麼去買?

降噪耳機的結構的差別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降噪耳機結構的發展歷程。雖然降噪耳機和大家見面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但已經經過了「開環系統——閉環系統——自適應系統」的發展歷程。雖然這三套系統結構上卻有著很大的分別。

開環系統是通過一個外置在耳機上的麥克風來拾取雜訊信號,然後經反相放大器輸出得到抗噪信號,再與所需的音頻信號混合,最終在耳機換能器中重放音樂,打造降噪的效果。雖然結構簡單,但由於麥克風外置,採集的噪音和實際在耳機中聽到的外界噪音有所區別,因此降噪效果並不算理想。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廠商們採用了閉環設計,將麥克風放在耳罩內換能器的前方,以生成一個相對精確的抗噪信號。系統會將所需信號從混合信號中分離,然後對雜訊信號,再對反相的雜訊信號進行補償,更好地抵消閉環系統中的雜訊。由於牽涉到補償,並且採用的是模擬濾波器,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閉環系統可能會不穩定。

對比開環系統和閉環系統都是採用模擬濾波器來產生抗噪信號,自適應系統所採用的數字濾波器的功能更強大,設置更簡單。數字濾波器可以通過耳機系統模型的轉移函數來預測耳罩內的雜訊,同時實現糾正相位錯誤和幅度錯誤,而且硬體結構集成度也更高,容易做出OEM級別的打包方案,供此前沒有降噪耳機研發經驗的廠商使用。

降噪耳機的發展

回顧當今主流降噪耳機的做法,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通過主動降噪通過測量、反向控制、聲場疊加這三步,以實現聲場抵消,最終實現降噪效果,這個原理是通用,並且沒有太大的變化。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的降噪效果呢?廠商逐漸開始將目光放在控制噪音源上,對聲源或近場域實施主動控制。

在往著這個方向努力,逐步實現更出色降噪效果的同時,廠商還將主動降噪技術與智能控制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了主動降噪系統的性能,又保證系統控制的性能。雖然由於結構特點,主動降噪耳機並不能對高頻噪音進行降噪,但由於生活中影響收聽音樂的多是低頻信號,因此也無傷大雅。

降噪耳機必選頭戴式?

雖然降噪耳機的發展歷史僅有十幾年,但由於數字濾波器的成本一路走低,OEM演算法也相對成熟,現在廠商已經普遍採用自適應系統。因此,單說「降噪耳機是入耳式好還是頭戴式好」,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在選購降噪耳機的時候,應該著重考慮廠商研發降噪耳機的技術實力來進行選擇。

當然,由於結構優勢和適應性,頭戴式耳機的確能夠帶來更好的密閉性,同時在續航能力上也有更大的優勢。不過也正是因為結構形態的原因,入耳式相比頭戴式耳機會更適合在天氣炎熱或運動環境下進行佩戴。在選購的時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PConline 總結

降噪耳機的推出,可以理解成是消費者為了追求更舒適的聆聽環境,敦促廠商將電聲技術和數碼技術結合而生的產品線。在越來越強調個性化和私享化的當代社會,降噪耳機的地位將會逐漸攀升,而不僅是商務人士的標配。當然向大家介紹降噪耳機,並不是說降噪耳機將會壓倒其他耳機形態,畢竟降噪耳機為了兼顧功能,在某些地方也做出了妥協。無論是使用傳統的入耳式耳機還是新興的降噪耳機,在入手前還需考量自己對「聽音樂」這件事的標準。只有在明確自己訴求的情況之後,再選擇入手的音頻產品,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的精彩文章:

vivo X27專訪:產品要「變化」,設計上追求化繁為簡
小米榮耀互懟 營銷主義與硬核技術誰是真科技標杆?

TAG: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