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亂用藥就是最好的保肝

不亂用藥就是最好的保肝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家庭醫學

《家庭醫學》

您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快餐閱讀時代 養生江湖風起雲湧

《家庭醫學》——經得起沉澱的醫學科普雜誌

主管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

我是簡單直率的分割線

文/ 劉士敬 醫學博士 解放軍302醫院

20歲的小張覺得自己胖,就自己到藥店買來減肥藥吃。吃了一陣子,好像是瘦了點,但人也不健康了,食欲不振,整天沒精神。到醫院一檢查,診斷是藥物性肝炎。

不亂用藥就是最好的保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位45歲的男患者,被醫生確診為肝硬化。回家後迷信他人介紹的「偏方」,胡亂喝了老多湯藥。三個月後病情急劇加重,腹部越來越漲,腹水增多,周身皮膚顏色加深,呈黑色。家人趕緊把他送醫院,已經出現肝衰竭,終致死亡。

進入21世紀,供人類應用的藥物和保健品已達3萬種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劑和環境污染物質,人類正暴露於6萬種以上化學物質的威脅中。「是葯三分毒」不無道理,無論哪一種中西藥物,不合理使用都可能會造成身體傷害。目前由於服藥引起的肝、腎損害越來越多,其中藥物性肝損害已經升為各類肝炎的第四位。臨床發現,藥物性肝病約佔臨床肝炎患者的 10%,在50歲以上患者中的比例甚至超過了40%。

一提到肝炎,人們很自然會想到甲肝、乙肝、丙肝、 大三陽、小三陽。其實在肝炎大家族裡,還有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等幾大類。其中危害甚廣卻不為人們所重視、且患病人數決不在少數的主要是藥物性肝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藥物性肝損害已上升為全球人類死亡原因的第五位。有資料顯示,在美國,藥物性肝炎約佔住院肝病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約25%的爆發性肝衰竭是由藥物引起的。我國現有各類肝病患者近2億,其中有1億多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肝病人,這些肝病患者都想積極治療,早日康復,但是治療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錯誤的用藥行為高達30%以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並非死於原有的肝病,而是死於亂用藥物。

肝臟是藥物濃集、轉化、代謝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藥物由胃腸吸收後即進入肝臟。肝臟負責解毒,但本身也會中毒,由於藥物及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或機體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對肝臟造成損害引起肝組織發炎,即所謂的藥物性肝炎。

藥物性肝炎多在服藥1~4周內發生,具體表現與其他肝炎大致相同,表現為肝區不適、腹脹、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乏力、尿黃等,肝臟腫大伴有壓痛,轉氨酶升高。嚴重的藥物性肝損害甚至會引起肝壞死,如果診治不及時,會危及生命。現在藥品種類繁多,很多藥物的副反應愈來愈多見,藥物性肝炎也越來越引起重視和研究。特別是各種品目繁多的中草藥製劑,引起藥物性肝炎的情況非常常見。還有很多人以為肝不好就需要「補肝」,盲目吃藥,而且以為這些葯「溫和」,是治肝病的,不會有肝毒性。豈不知補藥、中藥也是葯,只要是葯,就有可能產生肝毒性。結果是越「補」越麻煩,反而「補」出了藥物性肝炎。

為了治療疾病服用肝毒性藥物,這種情況十分多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葯,結核病患者使用抗癆葯,臟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製劑等,這些葯都對肝臟有損害。患者不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自己照網上推介或聽別人推薦買葯吃,但不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或服用劑量要求,買來就吃,結果造成肝損害。

引起藥物性肝炎的藥物種類很廣泛,中西藥物中不少藥物都有肝毒性。西藥中最為常見的有抗生素類藥物,如抗結核藥物利福平、異煙肼等;大環內酯類藥物四環素、紅霉素、螺旋黴素等。其他還有解熱鎮痛藥物如保泰松、阿司匹林等;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抗抑鬱藥物如阿米替林;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鎮靜藥物如苯巴比妥等;抗甲亢藥物如他巴唑、甲亢平等;抗腫瘤藥物如絲裂黴素、更生黴素等;降糖藥物如優降糖、拜糖平等;心血管藥物如異搏定、安搏律定等。中藥有肝毒性的包括大黃、蒼耳子、相思子、野百合、天花粉、艾葉、川楝子等。女性因吃減肥藥導致藥物性肝炎的也比較多。

編輯/王博

摘自/《家庭醫學》雜誌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小編你別騙我,二維碼都歪了也能掃

不亂用藥就是最好的保肝

試試你不就知道了嘛

不亂用藥就是最好的保肝

(家庭醫學 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國郵發代號:36-43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CTC檢測:發現血液中的「癌症運輸車」
警報,小兒扁桃體炎久治不愈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