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6歲男孩間斷心慌,竟是陣發性室上速

16歲男孩間斷心慌,竟是陣發性室上速

【 作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李凌教授 】

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悸,是人們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適感覺。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規律,人就會不舒服。它可以是疾病的徵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應。

16歲男孩間斷心慌,竟是陣發性室上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科室收治了一例以間斷心慌為主要表現的患者,最後診斷為陣發性室上速,並成功行射頻消融治療。

患者為16歲男孩,2年前開始出現陣發性心慌癥狀,發作時間不定,與運動無明顯關係,每次持續時間約10秒左右,心電圖未能發現異常表現,家人以為是孩子上學壓力大,一直沒有關注。最近3個月,孩子心慌癥狀發作頻率增多,每周都會發作,持續時間長達2分鐘,但每次做心電圖時心慌癥狀已消失,所以一直沒能發現心慌發作時的心電圖表現。

入院後患者的心臟彩超、胸片等檢查都基本正常,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期間心慌癥狀沒發作,也沒有發現異常心電圖表現,於是我們為患者持續進行心電圖監護,正好在夜間發作了一次心慌癥狀,醫生和護士及時記錄了下來,儘管記錄的只有短暫幾秒鐘,但是根據發作的心電圖提示陣發性室上速,心跳達186次/分左右。於是,我們建議患者行心臟電生理檢查明確診斷,必要時行射頻消融術治療。

患者本人始終比較害怕、猶豫,家人也心疼,認為孩子還小,就一個心電圖結果,不著急做介入手術。於是我們又為患者安排了食道調搏檢查,結果再次證實我們的診斷:陣發性室上速。

我們再次與患者家屬溝通,講解了手術的必要性,同時耐心講解了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手術的基本過程,最終同意手術。雖然患者術前未發生心律失常,幸運的是電生理檢查過程中,成功誘發了陣發性室上速的發作,最後手術很成功,患者心慌癥狀消失了,術後第2天調整好藥物後順利康復出院。

陣發性室上速是指起源於心房或房室交界區的心動過速,大多數是由於折返激動所致,少數由自律性增加和觸發活動引起。包括房性和交界區性心動過速,有時二者心電圖上難以鑒別,則統稱為陣發性室上速。

陣發性室上速常見於冠心病、心肌梗死、低血鉀症、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其他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洋地黃或其他藥物毒性反應、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見於無任何病因,或由於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吸煙、飲酒誘發。

該病的治療主要有:1.刺激迷走神經末梢的方法,此法多適用於青年人,老年人不用;2.藥物治療,如異搏定、西地蘭、腺苷、胺碘酮等;3.緊急情況時,可選擇電復律治療;4.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併發症少,可有效治療大多數患者。


專家簡介

16歲男孩間斷心慌,竟是陣發性室上速

李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冠心病工作組專家,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主任,內科醫學部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康復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專家理事。擔任《實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主編,《診斷學》及《臨床新葯精匯》副主編。1984年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掌握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熟練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搶救和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後獲得「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優秀科主任」、「河南省優秀醫師獎」等榮譽。2012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 「優秀紅十字醫療專家志願者」、「中原健康好衛士」稱號。2017年榮獲中國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這種痙攣,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不可不防!
4歲女孩腹部疼痛難忍!醫生檢查後,發現竟是尿結石在作怪!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