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沒有任何硬體的發布會,是蘋果的新開始

沒有任何硬體的發布會,是蘋果的新開始

這是2007年一來,蘋果最與眾不同的一次發布會,雖然它一個硬體也沒有。

為什麼有這樣一場發布會?

在 iPod 時代,背後是蘋果創造了 iTunes 音樂商店。

在 iPhone 時代,背後是蘋果創造了 App Store 應用商店。

也就是說,蘋果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兩款主要產品硬體僅僅是一個載體,而真正讓這些硬體賣到世界各地的卻是應用在這些硬體上的「軟體和相應的服務」。

(無獨有偶,在這次蘋果的發布會開場視頻里,蘋果在此回顧了 iPod 這款經典產品)

從一開始,喬布斯就一直有一個願景,就是通過硬體和軟體形成一個絕妙的封閉的「夢想國度」。這是為什麼他一開始極力反對 iTunes 登陸 Windows 的原因。但最後他還是不得不妥協,因為那個時候的蘋果硬體,尤其是 Mac ,數量實在是少得可憐。

但是今天蘋果的設備數量,尤其是 iOS 設備的數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在遙遠的中國,都已經是隨處可見 iPhone 和 iPad。但目前硬體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它已經到了天花板。

更令人擔憂的是,軟體生態也出了問題。

智能手機軟體同質化的問題,我在去年 iPhone 銷量下滑的時候就已經有提到。巨型應用正在吞噬我們的生活,我們對於智能手機已經重回「功能機」時代。幾乎每天用到的,也僅僅是微信微博滴滴美團。

而這也讓蘋果設備的生態優勢逐漸降低。這也是蘋果為什麼今年在 App Store 上花了很大力氣尋求變革的根本原因。

但當軟體的優勢逐漸降低,硬體又很難有「革命性」突破的時候,Apple 選擇了硬體、軟體之上的「內容服務」。

所以這是為什麼有今晚這樣一場,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發布會的根本原因。

那麼所有的這些服務 前景如何?

這場發布會,總結起來一共只需要四句話:

1.蘋果整合了主流的雜誌訂閱服務,你可以在一個軟體中看絕大多數的雜誌,定價是 9.99 刀每個月,起名叫做 Apple News 。

2.蘋果推出了一個信用卡,深度和 iPhone 的 Apple Pay 結合,最大的亮點是刷卡直接返現,依據情況 1%、2%、3% 不等,起名叫做 Apple Card。

3.蘋果推出了遊戲的訂閱服務,一次訂閱就可以暢玩 100 以上的獨佔遊戲,起名叫做Apple Arcade。

4.蘋果聯合一些巨星,包括斯皮爾伯格等等,推出了一系列的原創劇集、電影、電視節目,起名叫做 Apple TV 。

很遺憾,目前只有遊戲的訂閱服務 Apple Arcade 有著極大的可能可以在國內使用。

在這一場發布會中,蘋果不再是聚焦在傳統的硬體和軟體,而是完全把重心放在同時依託軟體和硬體的「內容服務」。

Apple News 的雜誌方面:

其實蘋果的應用商店裡一直有一些雜誌軟體,但基本上由於開發者的水平層次不齊,所以體驗也是時好時壞。而這一次,蘋果直接把雜誌整合到了一個軟體里。

基本上包含的雜誌質量還不錯,對我來說有《紐約客》、《連線》、《Vogue》就已經非常值回票價了。但雜誌在今天越來越屬於「少數人」的選擇。

也就是說,如果你很喜歡閱讀雜誌,並且擁有 iPad,你絕對會在這項服務中獲得目前最好的「電子雜誌閱讀體驗」。

Apple Card,深度結合ApplePay之類的無需多言。

最驚艷的是,蘋果還為信用卡的製作拍攝了一個蘋果產品才有的「製作視頻」。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蘋果還是發了「硬體」的。

可以說非常符合蘋果一貫的極簡設計,估計以後也是果粉的必備收藏了。

Apple Arcade,這種打包訂閱的方式並不是蘋果的首創。

微軟在 Xbox 上就已經提供了類似的服務。只要你每個月支付一定的費用,那麼打包內的遊戲你全部都可以暢玩。這項服務,的確看起來非常美好。

因為正如蘋果自己在發布會上所提到的:不管你是主機也好、PC 也罷,在今天的數量級已經沒有辦法和 iOS 設備進行比較。越來越多的人使用 iPhone 和 iPad 玩遊戲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而今天移動設備的遊戲主力則是網路對戰類。這也讓很多人錯過了非常多的精品單機遊戲,其中很多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絕對堪稱「第九藝術的典範」。

而這些遊戲,一直是 iOS 遊戲應用最大的優勢,所以讓更多人願意玩這樣的遊戲才是蘋果急需解決的問題。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即使《紀念碑谷》這樣的現象遊戲,也僅僅是在一個群體中的玩家內流行。所以蘋果推出這樣一種服務,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優質遊戲被更多的玩家體驗。

(已經放出的遊戲內容,畫面和題材都十分精良)

Apple TV ,也是整個發布會的重頭戲。

即蘋果在 Apple TV 基礎上,推出了 Apple TV 。

在這項服務中,蘋果聯合了非常多的演藝界名人,包括大導演斯皮爾伯格、JJAbrams、Sara Bareilles、索菲亞科波拉,以及我們很熟悉的「海王」和最後壓軸的「奧普拉·溫弗里」。

在介紹這些原創的優秀的影視劇集和電視節目之前,蘋果用「故事」這一個詞來表現這些藝術形式的價值和意義,這並不驚訝。其實 Apple 對「故事」一直很看重。

你會發現它們所強調的所有的價值觀念,也恰恰是通過「故事」來展現的。比如,在正式介紹Apple TV 之前,蘋果播放的短片,就是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得以呈現。

蘋果對於 Apple TV 這項服務有多麼看重?重要到,蘋果甚至讓這項服務登陸其它的硬體,包括三星、索尼的電視之中。這像極了我前面提到的,蘋果為了 iPod 的銷量,不得不製作 Windows 版本的 iTunes。

所以,Apple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原創內容走得更遠,獲得更多的受眾,甚至願意讓這項服務離開自己的硬體生態。

這些原創內容從形式上來說,音樂、電影、劇集、Show 全部都有,從題材上移民、性騷擾等當下熱門全部包含。這也更看得出,蘋果在盡最大全力進行廣泛布局。

可這也是所有的內容服務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了「Spotify」和「Netflix」兩座大山。二者分別在流媒體音樂和視頻服務上如日中天。蘋果想要在這個領域施展拳腳,這必定是繞不開的話題。

所以制勝的關鍵因素就是這些「自製內容」是不是足夠吸引受眾。最為簡單的例子, Netflix 最近刷爆社交網路的《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是「自製內容」的勝利。

這些高人氣的演藝人員的確擁有流量,但最後還是要看內容是不是能夠真正吸引並留住用戶。

我們都知道智能手機時代結束了,然後呢?

我們都越發地清楚,屬於智能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並不是說,智能手機會突然消失。它更多的是會像筆記本市場一樣,慢慢地被新的計算設備所取代。

過去的十年,蘋果完全可以稱之為「iPhone 時代」。直到今天,iPhone 還是蘋果公司的利潤支柱。

但蘋果清楚地意識到,更大的屏幕尺寸、更多的攝像頭並不能改變 iPhone 甚至是說智能手機的頹勢。所以蘋果終於想起了多年以前,喬布斯不假思索說出的那句:

「蘋果是一家軟體公司」。

過去幾十年里,蘋果最大的優勢就是「蘋果設備的粘性」。而這種黏性具體的含義就是軟體帶來的「獨一無二的體驗」。

macOS 也好,iOS 也好,最大的兩個特點就是「足夠的美」和「足夠的穩定」。而這兩點也分別代表著「藝術」和「科技」的兩個追求。

所以蘋果這次想要提升硬體的銷量,並沒有選擇像其他廠商一樣在硬體上進行一種競賽,而是來到另一條賽道上,和這些優質的「內容服務商」一較高下。

而蘋果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就是因為它掌握著龐大的硬體基礎,掌握著足夠多的軟體資源,而這些都不是這條賽道上的「其他人」所擁有的優勢。

因此一旦蘋果能夠在這條賽道上有一席之地,那它就給自己的硬體設備的粘性增加了一個新的籌碼。

在以前,你不想放棄的只有蘋果的 iOS 系統,但現在你不想放棄的還有蘋果沒有更新完的美劇,還有那些玩不盡的遊戲、看不完的雜誌。當這些成為現實的時候,硬體銷量還會是問題嗎?

(發布會開場視頻的第一個畫面,致敬蘋果歷史上最為經典的廣告語)

當然,前途很美好,現實卻依舊有很多問題。

一方面,這一切來得有些慢了,甚至是有些後知後覺。在別人已經安營紮寨的領地上開疆擴土並非易事。另一方面,內容不比硬體,它更容易受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

如何能夠有更好的輸出內容途徑,甚至是能夠製作本地化的內容,才是蘋果將來最大的考驗。

此時,我們可以放眼所有的科技公司,你會發現蘋果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公司是一個利益整體」。當 Apple 想要進入某一個領域的時候,它所有的不同硬體軟體都能夠步調一致,公司內部部門之間沒有所謂的「內部鬥爭」。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獨一無二的文化,才有了獨一無二的蘋果。

你的硬體可以做得比我好(三星),你的軟體可以做得比我好(谷歌),你的服務可以做得比我好(亞馬遜),但蘋果是唯一一家可以在這三者中做到整合的。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說:

這一場沒有任何硬體的發布會,對 Apple 來說是一個新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三星手機自帶瀏覽器下載量突破 10 億次
榮耀官方:榮耀 V20 全球銷量突破 150 萬台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