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骨傷科秘方集錦

骨傷科秘方集錦

骨傷科秘方集錦

治傷五驗方

練武之人,受傷難免,掌握一二驗方,有備無患。

驗方一:烏賊魚骨粉

烏賊魚骨(此即墨魚蓋,處方名為海螵蛸)不拘多少。將烏賊魚骨刷洗乾淨,晒乾,砸碎成小塊後研成極細粉末,裝瓶備用。

用法:跌打損傷皮破出血,將烏賊魚骨粉撒於傷處,稍加壓即可凝固止血。殺傷較深但不透膜的,亦撒上敷之,包紮即可。口鼻流血、吐血等,以白粥調飲下此骨粉6克,不計時候。瘧疾患者,用此骨粉一錢,加黃酒10毫升和勻,加白酒亦可,一次性服完,即能見效。至多服3次。此法治療較少複發。治療小便血淋,烏賊魚骨粉3克,生地黃汁調服。治目中一切浮翳,烏賊魚骨粉少許和蜜,點眼中。

驗方二:活血洗手葯

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千年健、桂枝各12克,荊芥、防風、劉寄奴、紅花、蘇木、威靈仙、川芎各9克。上藥切碎後置於水中,煎沸後可隨即做自我按摩和練功。適用於上肢骨折、脫臼,扭挫傷後筋絡攣縮、氣血瘀阻、關節不利,酸痛不止和練手上功夫。功能活血、舒筋。

驗方三:雙柏膏

黃柏30克,側柏葉60克,薄荷、澤蘭各30克。上藥共同研成粉末,裝瓶備用。

用法:用時以水蜜加熱,攪拌均勻調成糊狀,敷貼於傷處。用黃酒調敷也可以,隔日換一次。

適用於跌打損傷、撞傷之早期,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病症。後期禁用。有活血、消腫、止痛之特效。

驗方四:蘆薈粉

蘆薈50克,研成細粉,裝瓶備用。遇皮破血流,直接將粉撒少許於出血處,即可止血。

驗方五:祖傳刀傷無痕散

紅花、乳香、沒藥、生石膏粉各9克,黃丹、冰片、白芷、滑石各6克,薄荷3克,麝香0.3克。上藥均需干品,共研成極細粉末,越細越好,裝入瓷瓶或有色玻璃瓶內,瓶口宜小,密封備用。

用法:刀斧等傷皮破血流,撒上此藥粉,可以包紮一下,不用換藥一次可愈,且不留疤痕(但傷口不可下水浸泡)。

唐門四季金瘡葯

一、春季方

春天屬木,木可以生火,應當先去風清火。有膿血的話,用三黃散洗之,後再用合口葯敷之即愈。

三黃散:金銀花、歸尾各15克,大黃12克,黃芩、黃柏、赤芍各9克,荊芥、薄荷、山慈菇、炙甘草各6克,防風、黃連各3克。水煎洗。

春季合口藥粉方:赤石脂、乳香、沒藥(俱各去油)30克,血竭、杉木(燒灰)各15克,胎髮灰6克(如無胎髮亂髮亦可用)。共研細末,臨用取適量敷傷口。

二、夏季方

夏令屬火,應以去熱為主,葯宜涼。先用三黃敗毒散洗傷口,後敷合口葯。

三黃敗毒散:金銀花12克,防風、杉木蕊(燒灰)各9克,黃連、黃芩、赤芍各6克,黃柏3克。共用水煎,待冷後洗之。

夏季合口藥粉方:黃柏18克,乳香、沒藥(各去油),海螺蛸、赤石脂、觀音竹各15克,冰片、硃砂各6克。共研為細末。

三、秋季方

秋令性氣涼,若有膿血,先用溫涼散洗之,後敷合口葯即愈。

溫涼散:連翹、赤芍、羌活、茯苓各9克,穿山甲、川連各6克,山梔木 二、防風、桃仁、甘草各3克。水煎洗。

秋季合口葯:松香(水制)、海螵蛸、生半夏、赤石脂、百蠟各30克,雄黃、龍骨、兒茶各15克,血竭6克。共研為細末待用。

四、冬季方

冬令氣寒,葯宜近熱,萬不能以寒涼凝其血。先用消風敗毒散洗之,後敷合口藥粉,即愈。

消風敗毒散:芒硝、皮硝、荊芥、穿山甲、檳榔、草烏、赤芍、甘草各6克。

水煎洗。

冬季合口葯:龍骨(煅)60克,赤石脂15克,雄黃30克,血餘9克,象皮3克(水制切片紙包煨),血竭3克。共研為細末待用。

傷科驗方兩則

一、百損葯:

破故紙十二克 骨碎補十克 杜仲九克 川牛膝九克 川續斷九克 肉蓯蓉九克 黑櫓豆九克 當歸九克 雞血藤九克 三七三克 琥珀三克 全蠍六克 沉香三克,共一十三味,給水八百毫升,用文火煎至四百毫升,溫服下。一日兩次,專治跌打損傷,不論內傷臟腑,處傷筋骨,以及勞傷經絡者都有效。

二、降香散:

單味降香三克,用瓷瓦片(勿用鐵刀)刮研最佳,用時外敷傷口上,用手指壓,專治金瘡出血。

以上兩方均為已故名老中醫蒲輔周先生所傳,運用幾十年來,治癒了不少病人,療效確切,而且藥味簡單。

活血通脈酒

組成:猴骨36克、乳香18克、沒藥18克、川芎18克、當歸18克、紫荊皮18克、安桂18克、獨活18克、羌活18克、木瓜18克、貝母18克、自然銅18克、續斷18克、南木香18克、厚朴18克、生香附18克、炒小茴18克、血竭12克、炮甲珠12克、白芷6克、制川烏3克、制草烏3克、麝香1.5克、白酒3000克。

製法:將上藥搗碎,與白酒同置人容器中,密封浸泡15天以上即可服用。

服法:早晚各服1次,每次10—20毫升。

藥效:行氣活血,祛風活絡。

適應症:1.跌打損傷後外感風寒濕,筋骨關節出現隱痛酸軟,遇雨加重者。

2.散打訓練後筋骨關節隱痛酸軟者。

禁忌:孕婦忌服。

來源:武當清靈拳門手抄孤本《清靈貞經》。

說明:跌打損傷後,受傷處血氣運行失常,抵抗力下降,最易受風寒濕之邪侵襲,邪客於肌膚筋脈,除妨礙氣血運行之外,尚影響損傷處的組織修復,使病情更為複雜,常纏綿難愈。針對這種情況,本藥酒用乳香、沒藥、血竭、川芎、當歸、紫荊皮、自然銅、安桂、炮甲珠、麝香等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治療跌打損傷後的瘀血停積,經絡阻滯;獨活、羌活、白芷、制川烏、制草烏、猴骨、木瓜、續斷等合用祛除肌肉、經絡、筋骨間的風濕之邪,治療跌打損傷後的風溫症;再用木香、厚朴、香附、炒小茴、貝母等既能行氣止痛、燥濕化痰,又能增強上二組藥物的功效。諸葯合用,活血行瘀與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並舉,正適合上述適應症的防治。

跌打酒

【來源】《龔氏三代骨科秘方》

【原料】飛天蜈蚣30克,千錘打30克,天胡妥30克,祖師麻20克,竹根七30克,地牯牛30克,川芎30克,蒲黃20克,鬼箭羽20克,石見穿20克,鐵樹葉20克,凌霄花20克,平地木20克,水楊梅20克,石上柏20克,高梁酒3000克。

【製法】密封浸泡7天後備用。

【用法】每次服20克,一日3次,飯後服。

【功效】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跌打損傷。

跌打酒

【來源】《正骨經驗匯萃》

【原料】血竭、乳香、沒藥、川續斷、骨碎補、蘇木、自然銅(醋煅)、猴骨(酒炙)各30克,琥珀、牛膝、赤芍、三棱、莪術、桃仁、參三七各24克,桂枝18克,川芎、獨活、羌活、細辛、制半夏、兒茶各15克,防風、白芷、當歸尾各45克,片薑黃、澤蘭、劉寄奴各 60克,降香21克,紅花75克,川軍、山枝、土鱉蟲、川破石各90克,了丟竹、兩面針(去內衣)、雞骨香各60克,一包針、金耳環各30克,(川破石以下6味為地方葯),三花酒10千克。

【製法】將前39味搗碎,置於酒罈(或大玻璃瓶內)內,入雙酒2.5公斤,浸潤3日後,再加入三花酒10公斤,密封,浸泡3個月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毫升,日服2~3次,全日量不超過60毫升。外敷:取藥酒加溫後,塗擦傷部,每日揉3~4次。

【功效】行郁活血、消腫定痛。

【主治】跌扑扭閃傷筋腫痛。

【禁忌】孕婦、老人、小兒及氣血衰弱患者忌服。

鏢師祖傳傷科五秘方

一、安紫消毒液

配方:大葉桉葉100克,裸花紫珠500克,水1250克。

製作:煎至水500克,靜置,放人白酒50克,沉澱,取清液裝瓶備用。

用法:外用消毒。

說明:桉葉味苦性辛涼,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作用;紫珠味苦澀性平,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臨床證明:本方消炎作用顯著,用於肌注皮膚消毒(代酒精碘酒)數百例,無一例感染。用於外傷清創,明顯比未用的好。

二、止血靈

配方:炒蒲黃、石韋各20克,石榴葉40克。

製作:上藥共研極細末備用。

用法:直撒患處(患處先用安紫消毒液清創),包紮。

說明:本方外用止血較雲南白藥優。內部出血用「內血凈」。

附:內血凈配方

人蔘、白芨、小薊、天花粉、接骨仙桃各6克,白芷、大黃各3克,兩面針1克,研極細末米湯送服。

三、七聖排膿散

配方:白芨、小薊、降真香、炒蒲黃、勝紅薊、龍骨、鱉甲各等份為末。

功用: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炎排膿、生肌收口。

用法:直撒患處,包紮。

四、二仁八寶膏

配製:杏仁20克、桃仁15克、木芙蓉葉10克、生梔子30克、赤小豆30克、五倍子30克,灰面適量,醋50克,蛋清1個,酒適量。

葯研極細末調後成膏敷患處。

說明:本膏對新舊損傷腫痛均有效。主要功能是:解熱消腫,去痛接骨。如是新傷,去兩仁也可,即神效跌打三寶膏是也。

五、速活丸

配方:川斷、沒藥、(醋炙)然銅、骨碎補、當歸、生地、川芎、白芍或赤芍、乳香、人蔘、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1.5克,血竭、兒茶、無名異、甘草各1克,硃砂、薄荷各0.75克,馬前子0.5克,木耳3克。

製作:上藥研極細末,煉蜜為丸,米湯送服,可適量飲酒。

功用:生氣補血,壯筋接骨,止痛活絡。

說明:本方在治骨折的後期,30天以後,可酌加補肝腎葯,效更佳。對陳舊性骨折,外用跌打湯洗,再正骨,內服本丸,效佳。本方又名神效跌打丸、22味跌打丸。

附:蛇傷排毒靈

配製:白花蛇舌草9克、七葉一枝花3克、半邊蓮9克、穿心蓮6克、蒼朮3克、車前子2克、夏枯草3克、青木香6克、白芷6克,研極細末一次頓服,重症每3—4小時服一次。

說明:治蛇傷一定要注意傷處的清創,毒液和毒齒的排凈;並結合蛋清調雄黃末外敷。

李家教跌打風濕膏

一、膏藥處方

生川烏25克、生草烏25克、生南星25克、生半夏25克、馬錢子25克、當歸18克、川芎18克、紅花12克、骨碎補18克、續斷18克、麻黃25克、桂枝18克、地鱉蟲20克、自然銅25克、生大黃25克、生梔子25克、硼砂20克、輕粉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麝香殼2克、梅片12克、桐油或香油3.5公斤、黃丹1.5公斤。

二、功效主治

溫經通絡、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用於跌打損傷、傷筋折骨、風濕骨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經脈拘攣、肌肉僵硬、骨質增生等症。

三、用法用量

洗乾淨患處皮膚,擦乾水份後烤熱膏藥貼於患處,每貼膏藥可連用3—5天。

四、制膏步驟

1.首先將血竭、乳香、沒藥、麝香殼、梅片、輕粉研成細末裝瓶備用。

2.把黃丹置於鍋內炒去水份,冷卻後裝瓶密封備用。

3.將處方中前17味藥材置於桐油或香油中浸泡3—10天後,先用文火熬炸1小時,再改用武火熬炸1小時,最後以文火熬炸1小時,用鋼絲或銅絲濾網除去雜質,靜置7天後取凈油煉至滴水成珠(即油煙從濃墨色轉為青色再轉為白色)時,即可離火下丹,每500克藥油下黃丹210克,邊下丹邊用鐵勺撈油,以免黃丹沉澱,影響氧化反應。待藥油與黃丹反應冷卻後成為膏藥時,將其分成小陀置於冷水中浸泡10天,每天換清水2次,以去火毒。

最後,將小陀膏藥加溫熔化,加入麝香殼,血竭、乳香、沒藥等細末,乘熱用竹片將膏藥攤於15×15厘米的優質牛皮紙或紅布上,然後將膏藥對摺即可。

五、方解

膏藥中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生半夏、馬錢子、當歸、川芎、紅花、骨碎補、續斷、麻黃、桂枝、地鱉蟲、自然銅、乳香、沒藥有活血化瘀生新、祛風燥濕除痰、逐寒通絡止痛之功效;硼砂、輕粉則有祛痰利水除濕、消腫拔毒生肌的作用;甘松、白芷、麝香殼、梅片芳香開竅,可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促進病理產物和炎症滲出物的吸收,並使病態組織(如結疤、粘連等)軟化和分解,緩和骨骼、肌肉經脈痙攣性疼痛;生大黃、生梔子消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諸葯合用,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續筋接骨之功效,適應於跌打損傷各期的治療需要,亦適應於風濕骨痛、骨質增生、頸椎腰椎間盤突出症。

李家教跌打傷科藥酒

一、藥物配伍

生地9克,當歸6克,赤芍9克,川芎5克,柴胡5克,三棱6克,田七6克,桃仁6克,紅花3克,枳殼5克,黃芩9克,元胡6克,香附6克,青皮9克,龍膽草6克,五靈脂6克。

二、浸泡方法

將上述藥物置於容器內,加入純正50度米酒750毫升,密封浸泡15天後可用。

三、治療範圍

適應關節損傷、軟組織損傷;胸、腹、背、損傷所致的傷氣型、傷血型、氣血兩傷型疼痛。

四、用法用量

(1)內服:每次15—20毫升,每天2—3次,連服3—9天;輕傷者3天可愈,中度者9—15天,重傷者視傷情,一般情況下,需20—30天左右。

(2)外用:外用適量,搽敷患處即可。

五、臨床體會

「損傷一證,專以血論」,活血化瘀是治療跌打損傷的指導原則。本方在桃紅四物湯方劑的基礎上,增添了涼血、行氣、消積藥物而成。方中當歸、川芎、生地、赤芍、桃紅、紅花、田七、五靈脂活血化瘀,兼有補血養血之功;「血源於水而成於火」,因瘀血凝滯、積瘀化熱,故用龍膽草、黃芩瀉火解毒、清熱散結;用柴胡、元胡、香附、青皮行氣解郁、理氣止痛、升舉陽氣;三棱削積除堅、散血行氣;酒能行葯勢、通氣血。諸葯合用,相輔相咸,共奏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削積散結之功效,故適應損傷各期的治療。

說明:本方對腹部、胸部、背部、肋部損傷療傷最佳。忌食雄雞、連魚、竹筍。

避邪、避瘟類丹丸

武威丸

乃古之秘傳,能辟病疾惡氣鬼怪虎狼蛇虺諸毒,五兵盜賊一切凶害。

製法:螢火(要七夕取,酒浸陰乾),鬼箭羽(即衛茅別名),蒺藜、雄黃、雌黃各一兩,礬石(火燒)二兩,羚羊角(煅存性),鐵鎚柄(入鐵處燒焦)各一兩五錢。上物共為末,以雞子黃、丹雄雞冠一具和搗後為丸如杏仁大,作三角絳囊盛五丸帶左臂上,從軍者繫於腰中,居家者掛戶上。

另方:螢火、衛茅、蒺藜各一兩,雄黃、雌黃、礬石各二兩,余葯及製法同上。

辟邪丹

治婦人與鬼魅交通兼辟瘟疫。偑身可辟一切邪穢。

製法:虎頭骨二兩,硃砂、雄黃、雌黃、鬼白、皂莢、蕪夷仁、鬼箭羽、蒺藜各一兩。上物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再以一丸當病者戶前燒之,一切邪魅不敢近。

辟穢丹

麝香少許,細辛五錢,甘松一兩,川芎二兩。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久窨為妙。每用一丸燒之可辟邪穢瘟疫。

辟瘟丹

此丹燒之能不染瘟疫,久空房屋燒之可辟穢惡。法取乳香、蒼朮、細辛、甘松、川芎、降香各等分為末,以棗肉為丸如芡實大,遇瘟疫大作之時家中各處焚之即不染患。一方再加白檀香末。

跌打損傷秘方(作者:青海中醫)跌打損傷秘方

1、生大黃、生薑汁磨濃敷之,一日一換。

2、本秘方適合手腳扭傷所引起的腫脹,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相傳是練習鐵砂掌後處理腫脹的秘方。但皮膚不得有破損。   花紅10克   羌活13克   防風13克   防己13克   透骨草63克   歸尾13克   牛夕13克   川芎19克   國槐樹枝做藥引子   放鹽煮開,(器皿不得帶有油,不要用鋁、鐵器皿)涼到可以將患處放入葯中為好。   皮膚過敏者慎用,最好遵從醫囑。

3、祖傳鳳陽門全身通用跌打傷科藥酒祖傳鳳陽門全身通用跌打傷科藥酒,系筆者根據《安徽省鳳陽府祖傳秘方》總結而來。它對腹部、肋部、胸部、背部損傷的治療均有顯著的療效,特別是由於失治或誤治所造成的宿傷,其療效更為顯著。治療範圍:人體關節損傷、胸、腹、肋、背、腰部損傷所致的血瘀氣滯型疼痛,陳年宿傷。藥物配伍:當歸9克、骨碎補12克、桂枝6克、赤芍9克、生地15克、紅花9克、澤蘭9克、丹皮9克、劉寄奴9克、桃仁6克、煅然銅9克、防風6克。泡製方法:將上述12味傷科用藥置於容器內,加入純正米酒750克、冰糖50克後密封。30天後可開封啟用。使用方法:外用:塗擦或濕敷患處,每天數次。內服:每次5-10毫升,每天2-3次,連服3-15天或服至痊癒。注意事項:孕婦忌用;服藥期間忌食牛肉、竹筍、雄雞。鏢師祖傳傷科五秘方一、安紫消毒液配方:大葉桉葉100克,裸花紫珠500克,水1250克。製作:煎至水500克,靜置,放人白酒50克,沉澱,取清液裝瓶備用。用法:外用消毒。說明:桉葉味苦性辛涼,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作用;紫珠味苦澀性平,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臨床證明:本方消炎作用顯著,用於肌注皮膚消毒(代酒精碘酒)數百例,無一例感染。用於外傷清創,明顯比未用的好。二、止血靈配方:炒蒲黃、石韋各20克,石榴葉40克。製作:上藥共研極細末備用。用法:直撒患處(患處先用安紫消毒液清創),包紮。說明:本方外用止血較雲南白藥優。內部出血用「內血凈」。附:內血凈配方人蔘、白芨、小薊、天花粉、接骨仙桃各6克,白芷、大黃各3克,兩面針1克,研極細末米湯送服。三、七聖排膿散配方:白芨、小薊、降真香、炒蒲黃、勝紅薊、龍骨、鱉甲各等份為末。功用: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炎排膿、生肌收口。用法:直撒患處,包紮。四、二仁八寶膏配製:杏仁20克、桃仁15克、木芙蓉葉10克、生梔子30克、赤小豆30克、五倍子30克,灰面適量,醋50克,蛋清1個,酒適量。葯研極細末調後成膏敷患處。說明:本膏對新舊損傷腫痛均有效。主要功能是:解熱消腫,去痛接骨。如是新傷,去兩仁也可,即神效跌打三寶膏是也。五、速活丸配方:川斷、沒藥、(醋炙)然銅、骨碎補、當歸、生地、川芎、白芍或赤芍、乳香、人蔘、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1.5克,血竭、兒茶、無名異、甘草各1克,硃砂、薄荷各0.75克,馬前子0.5克,木耳3克。製作:上藥研極細末,煉蜜為丸,米湯送服,可適量飲酒。功用:生氣補血,壯筋接骨,止痛活絡。說明:本方在治骨折的後期,30天以後,可酌加補肝腎葯,效更佳。對陳舊性骨折,外用跌打湯洗,再正骨,內服本丸,效佳。本方又名神效跌打丸、22味跌打丸。附:蛇傷排毒靈配製:白花蛇舌草9克、七葉一枝花3克、半邊蓮9克、穿心蓮6克、蒼朮3克、車前子2克、夏枯草3克、青木香6克、白芷6克,研極細末一次頓服,重症每3—4小時服一次。說明:治蛇傷一定要注意傷處的清創,毒液和毒齒的排凈;並結合蛋清調雄黃末外敷。骨折秘方小公雞一隻,重約十兩(古時一斤十六兩)去頭,腸雜毛骨,用石臼捶至極爛,再將五加皮60g、骨碎補6g、松香3g、生大黃9g共研末同雞肉捶勻。將斷骨對好後,貼敷傷處,包紮後過不久,骨即自響,聽至骨不響時,急將葯解下,遲了,則會多生骨出來。祖傳鳳陽門特效消腫止痛膏祖傳鳳陽門特效消腫止痛膏,系本人根據祖傳《安徽省鳳陽府祖傳秘方》及潮汕地區民間流傳的粥敷療法總結而成,它對人體關節損傷初期患部腫脹疼痛有奇效;1 藥物組成糯米50~100克薑黃50~100克,研未裝瓶密封備用。2 消腫膏製作方法及使用方法(1)用於治療關節損傷初期,患處發熱腫痛。將糯米50克和水1:8的比例放入鍋內,文火煮成稀粥。然後,取薑黃(研成細未)50克置於容器內,倒入剛煮熟的糯米粥適量,調成膏狀,冷卻後濕敷於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每天敷藥一次,每次6~8小時,1~2天風效,3~5天可愈(2)用於治療關節損傷中後期,患部腫痛作痛。特別是腰部扭傷脹痛,療效更佳。將糯米100克和水按1:1.5的比例置於鍋內,文火煮成乾飯。然後,取薑黃100克同糯米飯一起置於研缽內,趁熱搗爛,待其冷卻不燙手為度(約37~45度),即可乘熱敷於患處,外用紗布或繃帶包紮。每天2次,每次2~4小時。就一般情況而言,輕度者2~3天可愈;中度者48天可愈;重度者應視情況而定,並結合其它療法。3. 臨床體會關節損傷初期,血離經脈,凝成血腫,阻塞經絡,氣滯作痛。「氣傷痛,形傷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以,損傷局部必有腫痛的臨床表現。若要鎮痛,必先活血,治療原則是祛瘀,通絡,消腫止痛,消腫止痛膏中,薑黃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功效:祛瘀,行氣止痛,據《中藥學》記載:「薑黃辛苦而溫,辛溫相合,能外散風寒,內行氣血;苦溫相合,能外祛寒濕,內破瘀血。故有祛瘀,行氣,止痛,活絡之功效。」糯米味甘性寒,主治筋骨攣急,並能增加藥物粘性,以充分發揮外用藥物性能。兩者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之功效。通過不同的製作和使用方法,可適應於損傷各期治療的需要。祖傳鳳陽門腰部傷痛秘方祖傳鳳陽門腰部傷痛秘方廣泛應用於治療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骶髂關節損傷、尾骨挫傷、尾骨疼痛、腰椎壓縮性骨折,骨不連接或骨折癒合遲緩等骨傷疾病,療效十分顯著,現將配方介紹如下:藥物配伍:續繼12-18克、骨碎補12-18克、杜仲12-18克、威靈仙9-15克、制乳香6-9克、制沒藥6-9克、生地15-25克、地龍9-15克、人中白6-9克、桃仁6-12克、紅花3-9克、生甘草6-9克。功效:滋補肝腎、強筋壯骨、除風祛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用法用量:(1)內服:每天一劑,每天服2次,早晚飯後溫服,復渣。連服3-6劑後,見效改為每2天服1劑,直至痊癒。(2)外用:將12味藥物研成粗末,用酒糟或米酒、米醋、茶仔油調敷。每天6-8小時,連續6-15天。若皮膚出現過敏,可加入西藥利凡諾藥水和麻油調敷,則可避免再次發生藥物過敏。隨症加減:(1)腰部瘀血明顯可見:加牛膝12克、澤蘭9克、大黃3克。(2)腰部損傷脹痛:加元胡12克,香附9克。(3)腰椎骨質增生:加炒白芍15-25克、木瓜9克、雞血藤15-25克。(4)腰部疼痛明顯:加乳香,沒藥的用量。(5)腰肌勞損者:可加重骨補、杜仲、續斷等補肝腎、強筋骨藥物的用量,並適當減少乳沒、中白、桃紅等活血化瘀藥物的份量,而腰部損傷初期的治療則與上述情形恰恰相反,中期治療用藥份量基本與原處方保持一樣,後期用藥則偏重於補肝腎的藥物。對於陳年腰部舊傷,則應加重動物葯地龍的用量,或加入適量的炙山甲。(6)尾骨挫傷、尾骨疼痛:加入特別引經藥物白土茯15-30克,小顛茄根6-12克。(7)婦女經期前後腰痛:用藥稍偏重於活血葯,另加入阿膠8克烊服。用藥宜月經乾淨後3天服用。(8)腰椎管狹窄症:可加入土鱉蟲8-12克,炙山甲8-12克、祈蛇12克。(9)腰椎骨壓縮性骨折:用煅然銅、煅狗骨、煅磁石、珍珠末等份研成極細末沖服,每次3-5克,每天2次(10)腰跨關節「啪啪」作響:應用秘方調治15-30天後,改服六味地黃丸、小活絡丸。小活絡丸白天用黃酒送服,每天1丸。上述藥丸需連服1-3個月方見良效。(11)骨折癒合遲緩或骨不連接:可用煅狗脛骨5副、鹿茸30克、煅磁石30克、煅然銅30克、祈蛇30克(炙酥)、珍珠粉30克,上藥共研成細末,用腰部傷痛秘方湯沖服,每次3-5克,連服20-30天後可做X光檢查,可見有骨痂生成,繼續服用2-3個月,骨折處可完全癒合。說明:(1)秘方治療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肌勞損時,最好結合索引、少林推拿療法。(2)服藥期間至痊癒後15天內,忌食牛肉、雄雞、扁魚、酸菜等發物。(3)秘方對由腎結石、腸胃炎、感冒、內分泌失調、肥胖症等原因所引起的腰痛無效。(4)草藥大顛茄的根不能代替小顛茄的根。祖傳鳳陽門葯泥布法葯泥療傷,由來已久,古今傷科醫書均有記載。祖傳鳳陽門葯泥布法系鳳陽門派先輩在祖國中醫學葯泥療法的基礎上總結而成的一種療傷方法,它對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骨傷疾病均有顯著療效。由於社會的變革及現代醫學的發展,葯泥布法已瀕臨失傳。為使廣大讀者認識這一療法,現作一介紹。1、藥物組成(藥粉): 生川烏18克,生草烏18克,生南星18克,生半夏18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細辛20克,元胡18克,雞骨香25克,九里香25克,小羅傘30克,九節茶30克,梅片12克,上述藥物研成細粉備用。2、藥液配製: 取三寸釘150克(三寸釘即小松樹苗,三寸以下者;沒有可用松樹二層皮代),將其搗爛後沖米醋500毫升,攪拌後擠汁裝瓶備用。3、紅色粘土選制: (1)取常年浸沒於水中的紅肉耕土(潮汕地區對水下一種紅色粘土的俗稱)3-5公斤,將其搗搓至膏狀備用。(2)取山坡向陽紅色粘土3-5公斤,晒乾後磨成細粉過篩裝袋備用。(紅色粘土最好是取向陽山坡松樹下,略帶菜花黃色樣者。)4、葯泥製作: (1)取紅肉耕土500克,加入藥粉250克,搗搓均勻後再加入藥液適量,調成軟膏狀,敷塗患處,外用紗布包紮固定。敷藥面積應稍大於傷處面積,厚度0.5-0.7厘米左右,每天1-2次,每次6-8小時,3天更換藥泥一次。葯泥用量可根據傷處面積確定使用量。本方法適應於損傷初期或風濕熱痹,證見患處紅腫發熱疼痛者。(2)取紅色粘土細粉500克,配藥粉250克,攪拌均勻後加入煮沸的藥液適量,調成軟膏狀敷塗患處,外用紗布或繃帶包紮固定。同時為了保持葯泥有較長時間的熱量,可用塑料布在綳布外圍包紮保溫。但不得每天進行,以免邪毒無法外排。本法適應於損傷中後期或風寒濕痹,症見關節僵硬,肌肉攣縮,活動不便者。用法用量同(1)5、臨床體會: 祖傳鳳陽門葯泥布法中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生半夏、北細辛、九里香有祛風燥濕、除痰、逐寒通絡止痛之功;當歸、赤芍、川芎、甘松、元胡、小羅傘、雞骨香、九節茶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消腫止痛的作用;米醋入血分,消腫利水祛濕,軟堅散結止痛,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梅片則芳香走竄、通竅透膚。諸葯與紅泥加熱合用,可使熱源長時間持續穩定,把藥力和熱力這兩種不同的作用融為一體,在溫熱的作用下,藉助米醋較強的穿透力,把中草藥物中各種有效成分和紅泥的各微量元素帶到病灶,使藥力在患部直接產生作用,迅速消除瘀血滯氣,並在溫熱的作用下,促進體內邪毒排泄,從而達到顯著療效。而應用於治療損傷初期或風濕熱痹的葯泥中,紅肉耕土則有清熱退火、涼血止血、消腫定痛、滋潤肌膚的作用,故特別適應於患處紅腫發熱疼痛者的治療。附後:祖傳鳳陽門葯泥布法,一直以來都是沿用紅肉耕土作基質。後來,筆者多次到野生動物保護區參觀,三度見到群猴因搶爭食物或爭佔地盤而互相廝鬥,勝負決定之後,雙方傷猴各自竄到山坡向陽之處挖掘紅色粘土進食,或者尿濕粘土後搗成泥漿狀塗敷傷處,進行自我療傷。由此,筆者聯想到鳳陽門葯泥布法,並對紅泥的選擇、配製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故此,本文多了一句「向陽之處紅色粘土」,與祖傳鳳陽門葯泥布法中記載不同。刀槍驗方(1)藥物:當歸3克,老棗樹皮10克。用法:炒後共研細末,干敷傷口處。(2)藥物:車前草數棵用法:洗凈搗爛,敷於傷處,用手輕壓2--3分鐘,再用紗布包好(3)藥物:三七3錢、血餘炭3錢、白芨5錢、馬燈草8錢,冰片少許。用法:上四味葯共研細末,加冰片少許裝瓶備用,刀傷者藥粉敷於患處包紮,能止血止痛。

3、黑木耳一味治骨折[轉貼]黑木耳一味,以水發開,瀝干後入竹筒內,加紅糖,以另一細竹筒搗,搗如泥,外敷患處,可治骨折、跌打損傷、癰腫瘡毒,其效如神。父即函示於我,雲此方或於臨床有助。1  初得此方,不以為然。忽一日,一患者抬入診室。雲與人鬥毆,腰被木桌擠傷。當時劇痛暈死在地,後至醫院檢查X片示:腰椎壓縮骨折1/3以上。要求住院治療,且雲此病須若干時間、若干金錢。家屬苦於無錢,慕我父親治跌打損傷效佳,遂來求診。當時我尚未治過類似骨科疾病,父又外出,但見患者痛苦難當,只得勉為其難。開理氣活血提傷化瘀之劑幾付。另以黑木耳加紅糖搗如泥狀,外敷於其痛處。越二日,為其換藥,患者竟已基本不痛了。我信心大增,遂以上方續治。半月後,患者自覺活動自如,腰痛若失,竟不聽囑咐自行起床了。後變天、過勞後偶有疼痛,外貼黑膏藥即癥狀消失。此患者,男,六十歲,是我所治療中好的最快的一例。2 岳父外出,不慎從樓梯上跌下。左髕骨骨破成3塊。初至本地中醫院包紮敷藥,繼以石膏固定患肢。時天煩熱,岳父活動不便,傷處疼痛。加之石膏綁腿沉重,深以為苦。竟然當日就拆開固定之石膏,我觀其對醫院處理不滿,遂提出為其治療。仍以黑木耳與紅糖搗後外敷局部。並囑其靜養。越二日,疼痛大減。二周余,遂活動自如。唯傷處漫腫,後以中藥外用熏洗而愈。後繼以上方治療了骨折3例。一例腰椎壓縮骨折73歲,1周疼痛基本消失,1月愈。本月治療一例47歲瓦工,施工時從樓上跌下,致腰椎壓縮骨折,1周疼痛基本消失,20日起床,1月愈。一例橈骨骨折1例,75歲,兩周愈。另:本方曾治一例下肢潰爛性瘡毒,因效不顯而用他法。我想,本法可能對於腫瘍效果較好,用於潰瘍因有糖類發酵作用,故而效差。用於其他癰腫瘡毒尚無經驗。補記:黑木耳用於骨折,我查閱過一些資料,均未見記載。另外其用法也非常有趣,黑木耳置一大竹筒內,以另一小竹桿搗。木耳為膠質,根本不能搗亂,但加用紅糖後,非常容易就可以將其搗成泥狀了。而且是相當有粘性的泥狀物。4、春天到來百花開,百花除了能觀賞還有治病的作用。藥學專家薛教授向本欄目介紹鮮花神奇的藥用功效。今天講的是迎春花的花瓣能治跌打,具體方法為:將迎春花的鮮花搗爛,敷於跌打傷患處,療效很好。

5、

治跌打損傷秘方

4.1 活血行氣散

【來源】許鉅材,《江蘇中醫》(6)1990年

【組成】鬱金、制香附、炒枳殼、制乳香、制沒藥、丹參、延胡索、瓜蔞皮、桔梗、制半夏各9克,金橘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方解】凡損傷,多因氣滯血瘀,阻遏經脈,不通則痛。方中香附、枳殼、瓜蔞皮、金橘葉行氣止痛;丹參、乳香、沒藥、鬱金、延胡活血祛瘀;且延胡、鬱金兼行氣活血雙重作用;肺主宣發肅降,治節一身之氣,故佐以桔梗、半夏宣肺氣、通血脈。諸葯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

【主治】胸脅脘腹損傷。證見胸脅悶脹,脘腹痞滿,咳嗆作痛更甚,痛無定處。腫處按之凹陷復起,或伴有唇紫、呼吸短促,舌紅或紫,苔白,脈弦緊。

【加減】傷甚者,可配用外治,其效更顯。

【療效】驗之臨床,屢收良效。

4.2 顱內消瘀湯

【來源】邱緒襄,《千家妙方·下》

【組成】麝香0.06克(研末沖服),川芎、血竭(研末沖服)各6克,丹參15克,赤芍、桃仁、紅花、乳香、沒藥、三棱、莪術、香附、土鱉蟲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4次口服,或用管喂。

【功用】通竅活血,消瘀止痛。

【方解】外傷性顱內血腫,皆由損傷血瘀所致。方中以麝香通竅活血;以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以桃仁、紅花、三棱、莪術、土鱉蟲破血消瘀;以乳香、沒藥、血竭活血止痛,並佐以香附行氣。諸葯合用、共奏通竅活血、消瘀止痛之功。

【主治】外傷性顱內血腫。

【療效】治療各種類型(硬腦膜外血腫、胸膜下血腫或腦內血腫)及不同病程(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外傷性顱內血腫共22例,無1例治療失敗而改行手術治療。均獲痊癒。並經腦血管造影、超聲波及眼底照相等特殊檢查,都證實血腫治癒消散。療程:急性及亞急性3~5周,慢性2月以上。

【附記】本方不適用於顱後凹血腫及急性血腫伴嚴重腦挫裂傷或凹陷性顱骨骨折病人。孕婦禁用。臨床運用,只要僅守本方,不作加減,本方服後無不良反應及藥物副作用。

4.3 消腫通絡湯

【來源】趙炳南,《千家妙方·下》

【組成】金銀花30克,連翹、當歸、赤芍、牛膝各9克,赤小豆、雞血藤、車前子各30克,防己15克(包),活血止痛散1/4瓶(市售,兌服),雲南白藥1小瓶(市售、兌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消腫、活血通絡。

【方解】外傷而致經絡阻隔,氣血凝滯,郁而化熱,出現膝關節骨膜炎症滲出,表面灼熱,功能障礙,治以清熱消腫、活血通絡之法,方中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赤小豆、當歸、雞血藤、車前子行水消腫,活血通絡;赤芍涼血活血;防己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牛膝引葯下行,配合活血止痛散、雲南白藥,加強活血通絡及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共奏捷效。

【主治】急性創傷性關節炎。

【療效】臨床屢用,頗見捷效。

4.4 通竅祛瘀湯

【來源】林如高,《林如高骨傷驗方》

【組成】當歸、赤芍各9克,川芎、菖蒲各4.5克,桃仁、硃砂、琥珀、防風各6克,鉤藤9克,蟬衣、甘草、沉香各3克,麝香0.1克(研末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或喂服。

【功用】疏風養血,通竅活絡。

【方解】重傷之後,因耗竭氣血,或氣血內郁,則血不養心,神不守舍,清肅失司,人事不省。方用當歸、川芎、赤芍、桃仁活血祛瘀;麝香、菖蒲活血散結;沉香使逆氣下降,收納正氣;琥珀、硃砂鎮心安神;蟬衣、防風、鉤藤散風勝濕,熄風止痙;佐以甘草通行十二經絡,故起疏風養血,通竅活絡之作用。

【主治】重傷昏迷,人事不省。

【療效】多年使用,效果頗佳。

4.5 理氣化瘀湯

【來源】孫呈祥,《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柴胡15克,鬱金、桃仁、紅花、大黃、莪術、茯苓、炮甲珠(先煎)各10克,延胡索、甘草各6克,車前子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胸壁挫傷後,初期瘀血未凝,氣機尚通,疼痛不明顯,傷後3~5天,血瘀氣滯明顯,故疼痛加重,呼吸咳嗽則痛劇,以後疼痛逐日減輕,輕者持續1~2周,重者月余。此乃血瘀氣滯由凝聚到消散的一個病理規律。方用柴胡、鬱金、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氣止痛;以桃仁、紅花、莪術、炮甲珠活血化瘀、軟堅消瘀;大黃攻下逐瘀;茯苓、車前子利水滲濕,導瘀從二便而出,通暢氣機;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合用,共奏理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胸壁挫傷。

【加減】咳嗽有痰,加杏仁10克,陳皮6克,半夏10克;脾虛便溏,去大黃,加山藥12克;有熱者,加連翹12克,生梔子、赤芍、丹參各10克;疼痛明顯者,加白芍、三棱、乳香、沒藥各12克。

【療效】多年臨床使用驗證,療效滿意,肯定可靠。

4.6 活血舒筋湯

【來源】朱文海,《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當歸、川芎、乳香、沒藥、橘葉、桔梗、烏葯各9克,赤芍、落得打各15克,紅花、青皮、陳皮各6克,土鱉蟲、荔枝核各12克,小茴香3克。

【用法】每日1劑,每劑頭二煎內服,日2次;第3煎熏洗患處,每日1~2次。

【功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絡。

【方解】陰部為足厥陰肝經所循行,故用藥多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法,曾予《傷科大成》中「活血止痛湯」治療,療效欠佳,因方中肝經用藥太少之故。後經化裁加味,再經驗證,療效顯著提高。方中以當歸、川芎、乳香、沒藥、赤芍、落得打、紅花、土鱉蟲活血祛瘀,舒筋通絡;配以橘葉、桔梗、烏葯、青陳皮、小茴香疏肝解郁、理氣止痛,與活血葯配合,其活血、通絡、止痛之功尤著。故效頗佳,而且療程縮短2/3。是治療陰部挫傷的有效良方。

【主治】陰部挫傷。

【療效】治療40例,均獲痊癒。療程7~28天。

4.7 牛蒡子湯

【來源】石仰山,《中醫雜誌》(5)1985年

【組成】牛蒡子、白僵蠶、白蒺藜、獨活、秦艽、半夏、白芷、桑枝(劑量可隨症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宣達氣血,開破痰結,疏肝宣肺,導其壅滯。

【方解】外傷雖多由扭捩閃挫起病,實因積勞致虛、氣血內虧、風寒濕邪乘機竊踞而傷筋阻絡。《仁齋直指》云:「氣血和平,關絡調暢,則痰散而無;氣脈閉塞,脘竅瘀滯,則痰聚而生。」又云:「痰涎入於經絡,則麻痹疼痛,入於筋骨則頭項胸背掣痛,手足掣制隱痛,故有『痰生百病』之謂。」臨床所見,痰每與風、寒、濕、熱之邪相合為病。外傷之證,亦多「兼邪」而發。方中牛蒡子辛寒滑利,通行十二經絡,宣肺利氣,豁痰消腫;白僵蠶辛平宣化,消痰散結而和氣血,為厥陰肝經之葯;二味合用,宣滯破結,善搜經絡頑痰濁邪,是為主葯;助以秦艽之辛寒,獨活之辛溫,和血舒筋,通達周身,透陽明之濕熱,理少陰之伏風。更伍用白芷之辛溫,芳香通竅,活血破瘀,化濕排膿而生新;半夏之辛溫,燥濕化痰、消痞散腫而和胃。復使以白蒺藜之辛溫疏肝風、行氣血且散瘀結;桑枝養筋通絡、祛風濕而利關節。全方以辛取勝,宣達氣血,開破痰結,疏肝宣肺,導其壅滯;寒溫兼用,溫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風逐濕之力尤捷。

【主治】周身四肢、頸肩腰骶麻痹疼痛,牽強掣痛,或早期筋膜損傷、筋結、筋塊或骨骱宿傷,關節不利,或兼身熱,或見形寒,苔白而膩者,均可加減用之,每多取驗。

【加減】臨床應用,尤須隨證化裁。寒濕盛者,合麻桂溫經湯增減,或加制草烏以溫經通陽;風濕盛者,加用羌活、防風、煨天麻以泄風燥濕;痰濕內阻、胸脘痞脹,苔厚膩者,可入平胃散,陳膽星、瓜蔞、薤白;若漸有化熱之象,去半夏、白芷,加忍冬藤、焦山梔以清泄;頑痰膠結,或痰瘀互結,酌選丹皮、赤芍、紅花、炙甲片、片薑黃;欲和胃氣,則取木香、蔻仁、建神曲;若肝虛,筋失濡養,加當歸、生地、白芍、首烏、牛膝、桑寄生等養血柔肝、榮筋和絡;若氣陰不充、脾虛痰濕,加党參、黃芪、白朮等益氣化濕,養筋舒絡;若腎陽不足,火不化氣者,則取鹿角、仙靈脾、石楠葉以助陽溫經、強筋通絡;若氣血因筋絡瘀阻失其流暢者,又宜相機選用舒筋活絡之品,若病已損及元陽,當宗調中保元湯出入施治。

【療效】多年臨床驗證,療效頗佳。

4.8 復元活血湯

【來源】印會河,《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柴胡10克,當歸30克,桃仁、紅花各10克,赤芍15克,自然銅10克,大黃3~6克,天花粉30克,炒山甲、土鱉蟲各10克,夏枯草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解】外傷後遺症癥狀繁多,表現複雜,給臨床辨證分型帶來一定困難,印氏在4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抓住外傷後血行阻滯,瘀血停留的病理機制,以疼痛為主症,採用理血通絡,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外傷後遺症取得滿意療效。方中天花粉用量尤大,本方能續筋骨,還能生津潤燥。對於瘀血停留,阻滯津液布化而出現口乾咽燥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山甲片走竄,專能行散,通經絡達病所;生牡蠣軟堅消腫,用於積塊腫痛療效較好,與夏枯草配合則散結、消腫作用更佳;土鱉蟲、水蛭、虻蟲皆為破瘀血、消堅積、化瘀血的主要藥物。本病皆瘀血延久,瘀結日深,單用一般的活血破瘀葯實難奏效,故重用蟲類或鱗甲類葯以化瘀血。這些葯歷來被認為藥性猛烈或有毒性,一般用量較小,但印氏用量較大(10克),時間較長(1年之久),亦未見不良反應,多能獲得滿意效果,頗值得借鑒。

【主治】頭部及腰部外傷後遺症。

【加減】腰痛者,加牛膝10克;頭痛者加桔梗10克;頭痛劇烈或伴有癲癇發作者,加水蛭、虻蟲各10克。

【療效】治療40餘例,均獲顯效。

【附記】筆者臨床驗證觀察,本方不僅治療頭、腰部外傷後遺症效果好,而且用治其他部位外傷後遺症,只要隨證稍作加減,並加引經葯,效果亦佳。確為治療一切宿傷疼痛的有效良方。

《天下接骨第一藥方一劑見效》1、內服藥方:翠蛇,五加皮,土鱉蟲,紅花,杜仲,血竭,乳香,沒藥,桃仁,三七,党參,牛膝,地龍,骨碎補,麝香,倒擦花,四塊瓦,竹葉青,毛青杠,巴岩龍,伸筋草,泡酒十斤,早晚各服一兩,此方能消除所有的骨折後遺症。

外敷藥方:翠蛇,杜仲,五加皮,牛膝,土鱉蟲,紅花,四塊瓦,地五加,魚鰍患,水冬瓜根皮,母豬藤,伸筋草,骨碎補,麝香,小公雞一隻。

此方為為全自動良方,不要上夾板,葯到自動複位。外敷藥一包就可以了,不要換藥。內服藥方可以消除所有的骨折後遺症。

第二方:骨碎補,當歸身,祖師麻,制乳香,沒藥,血竭,兒茶,自然銅,土鱉蟲,。

先將傷處整理復原,小夾板固定,前七味葯煎汁沖服後兩味,半小時就可以聽到局部有響聲,一米外都可以聽到,幾天內可以痊癒。

3、此方對各種軟組織損傷、扭挫傷、骨折,用「效果如神」來說絕不誇張,今給大家發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藝堂 的精彩文章:

歸地滋陰湯,主治養血祛風,主陰虛陽燥
12式坐功易筋經!分分鐘學會此絕世功法!

TAG:武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