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1927年,張伯駒在琉璃廠閑逛的時候,收藏了第一件墨寶——康熙皇帝御筆橫幅《叢碧山房》,因張伯駒住處好植蕉竹花木,從此以「叢碧」為號,開啟了收藏之路。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青年時期的張伯駒

張伯駒最重要的藏品之一是西晉陸機《平復帖》,初見於湖北賑災書畫展覽會中。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西晉陸機《平復帖》

1936年,張伯駒在上海聽聞溥心畲所藏韓幹《照夜白圖》卷被上海古董商葉某買去。當時宋哲元主政北京,張伯駒發急函聲述此卷文獻價值的重要,請其阻止該卷出境。可惜接到回復,葉某已經將《照夜白圖》卷轉售英國。

張伯駒唯恐《平復帖》再被盜買,便委託閱古齋韓君轉告溥心畲,不要再使其流出國外,如果願讓,張伯駒可收,如果溥心畬急需用錢,也可以此帖抵押。韓君回復:「心畲現不需錢,如讓,價20萬元。」張伯駒那時其實無此財力,只不過早備一案,以防上海古董商捷足先登。

1937年,葉遐庵舉辦上海文獻展覽會,委託張大千致意溥心畲,以6萬元求讓。溥心畲仍要價20萬,未成。

到盧溝橋事變發生時,張伯駒正在北京消夏,路斷未回上海,年終去天津,在回京度歲的車上偶遇傅增湘,他談及溥心畲因母喪急需錢,而銀行提款有限制。張伯駒原本想以《平復帖》作抵押借給溥心畬1萬元。第二天,傅增湘告訴張伯駒,溥心畬現下只要價4萬元,不如直接買下。於是,張伯駒年前先付了2萬元,餘款分2個月付完。《平復帖》由傅增湘轉交張伯駒,並題跋於其後。那時白堅甫打算買下《平復帖》轉售日人,20萬的價格也是很容易的,但《平復帖》已到張伯駒手中。

北平淪陷,張伯駒蟄居4年後去了西安,將《平復帖》藏在衣被中,雖經亂離跋涉,未曾離身。日本投降後,張伯駒回京。1956年張伯駒移居後海時已經59歲,與潘素商定,將此帖捐贈給國家,終了夙願。

宋《蔡襄自書詩》原為清宮舊藏,在溥儀未出宮時,被太監偷出。蕭山朱翼庵在地安門花5000元買下。1932年曾丟失,後在海王村找到,以巨金贖回。朱翼庵去逝後,其後人仍不肯讓人。1940年朱翼庵的原配逝世,其後人為了籌集葬費才肯出讓。那時梁鴻志主持南京偽政,權勢煊赫,欲收《蔡襄自書詩》,出價到4萬元。那時物價雖漲,但也值原幣2萬餘元,朱家要價4.5萬元,張伯駒就買下了。

故宮散失於東北的書畫,1946年初有發現,張伯駒考訂有1198件,其中有關歷史藝術價值的作品大約四五百件。按當時的價格,不需要過巨的經費就可以大部分收回。但當時南京政府對此漠不關心,而故宮博物院經費緊缺,使這些名跡大多落於古董商之手。

琉璃廠玉池山房馬霽川去東北最早,論文齋靳伯聲繼之,後才有八公司組織。馬霽川、靳伯聲精幹有魄力,馬霽川尤其狡猾。馬霽川第一次攜回卷冊20餘件送去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柬約張伯駒、張大千、鄧述存、于思泊(於省吾)、徐悲鴻、啟功審定。經審定,這20餘件作品多偽跡及普品。馬霽川本打算把這些偽跡和普品賣給故宮博物院回本,而把精品拿到上海售賣,以得重利,甚至勾結上海古董商輾轉出國,手段特別狡獪。

當時靳伯聲收購到名跡范仲淹《道服贊》卷,張大千本打算買下。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知道後亟追索,靳伯聲故意躲避。一天,張大千、馬衡聚在張伯駒家,議定由張伯駒出面洽購,收歸故宮博物院。隨後以110兩黃金的價格講妥。後來故宮博物院開理事會,議決共收購5件,《道服贊》卷因胡適、陳垣等認為價格太高而被退回。張伯駒於是變賣家當舉債將此卷買下。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隋展子虔《游春圖》卷

後來,隋展子虔《游春圖》卷到了馬霽川手裡,要價800兩黃金。此卷在《宣和畫譜》中有著錄,為存世最古的畫跡。張伯駒和于思泊去找馬衡,告訴他此卷必應收歸故宮博物院,院方應先致函古玩商會不準出境,然後議價。如果院方經費不足,張伯駒願代為周轉。但馬衡沒有同意。

張伯駒只得自己出面購藏,警告廠商,此卷有關歷史,不能出境,以致流出國外。後由墨寶齋馬寶山出面洽商,以黃金220兩定價。那時張伯駒屢收宋元巨跡,手頭拮据,不得不售出所居房產付款。一個多月後,南京政府張群來京詢此卷,願意花四五百兩黃金買這幅畫,馬霽川悔之晚矣。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卷

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卷是1950年經琉璃廠論文齋靳伯聲的弟弟在東北收到,持來北京。秦仲文告訴張伯駒這卷書法在惠孝同手中,擔心他知道了以後一定會買。但張伯駒問惠孝同的時候,得知他並沒有留,已被靳帶去上海了。張伯駒急忙托馬寶山追尋此卷,不到一個月就被追回,狂喜的張伯駒花了5000多將其買下。

張伯駒非常喜歡此卷,每夜睡覺的時候放在枕旁,數天後才藏貯篋中。張伯駒曾對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卷進行過考證,認為此卷不僅詩可貴,「書法亦為右軍正宗」,經董其昌、梁清標刻帖。張伯駒還專為此卷寫了一首《揚州慢》:

秋碧傳真,戲鴻留影,黛螺寫出溫柔。喜珊瑚網得,算築屋難酬。早驚見、人間尤物,洛陽重遇,遮面還羞。等天涯遲暮,琵琶湓浦江頭。

盛元法曲,記當時、詩酒狂游。想落魄江湖,三生薄倖,一段風流。我亦五陵年少,如今是、夢醒青樓。奈腰纏輸盡,空思騎鶴揚州。

(以上關於張伯駒收藏經歷的文字編輯自《新中國捐獻文物精品全集 張伯駒、潘素卷》)

在1960年以前,張伯駒所收藏的古代書畫作品便有117件,雖然數量並不龐大,但卻涵蓋了中國的歷代書畫史。其中唐代及以前的書畫珍品6件,宋代書畫13件,元代書畫11件,明代書畫40件,清代書畫47件。除了上述幾件,李白《上陽台帖》、宋徽宗《雪江歸棹圖》等藏品也堪稱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煊赫巨跡。

「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收藏故事


宋徽宗《雪江歸棹圖》

1941年,張伯駒遭汪偽「七十六號」綁架的時候,被索要300萬贖金,張伯駒冒著被撕票的危險,拒不變賣所藏書畫贖身。然而,這些曾以命相護的國寶,張伯駒夫婦陸續全部捐贈給了國家。

1952年,把《游春圖》捐贈給故宮博物院;1953年,贈送李白《上陽台帖》給毛澤東,後來此帖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1956年,捐晉代陸機《平復帖》、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宋代范仲淹《道服贊》《蔡襄自書詩》、黃庭堅《諸上座帖》等珍貴書法共8件給國家;1965年,把身邊最後剩下的《百花圖》等60餘件法書、繪畫和古書讓與當時工作的吉林省博物館。

啟功評價張伯駒的藝術收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民間收藏第一人。」貢獻之巨大,由此可見。

摘錄自《高山仰止——張伯駒與潘素的文藝生活》,原文刊載於《收藏》雜誌2019年第2期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古剎禪茶——大覺寺
清代的袍服有哪些講究?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