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俠骨柔情天付予,

臨風玉樹立中衢。

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錢吉

(錢吉先生,南師患難之交)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辛苦艱難獨自撐,

同儕寥落少晨星。

松筠不厭風霜苦,

雨露終教草木青。

熟讀經書徒議論,

實行道義太零仃。

乾坤亘古人常在,

欲起天心喚夢醒。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憂患千千結,

慈悲片片雲。

空王觀自在,

相對不眠人。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孔子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根據歷史來的,而歷史與文化是不可分開的。

我們講的傳統,由來遠矣。昨天有個從美國回來的學生,談到他看到一本新出版的書《文明的歷程》,他告訴我這本書所論述的某個觀點,和我以前對他們講的思想一樣,認為人類文化歷史,從上一個冰河時期,就流傳下來了。如宗教思想、哲學思想,在上一個冰河時期,人類毀滅的時候,極少數沒有死的人傳下來的,並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所新興起。我們中國文化,向來就是這樣說的,所以要中國人講自己傳統的歷史,看看古時的人所記載的,有一百二十萬年,至少也有十二萬年,我們現在講五千年文化,那是客氣話。不過很可憐,現在還不敢吹五千年,只說三千年文化,因為西方文化講歷史,動輒只提兩千多年,我們說得太多了,好像不大對似的。在中國古代歷史,動輒講一百多萬年。現在孔子在這裡說,不管多少年,文化是歷史傳統來的,所以夏朝的文化,我可以研究討論,不過「杞不足征也」。杞是周朝封的一個國家,是夏朝的後代,封到杞國。我們曉得「杞人憂天」這句話,就是這個國家的典故。

這裡我們要了解中國的封建制度。當周武王統一了中國,所謂封建,並不是只封自己家裡的人,像堯、舜、禹、湯的後代,都封了諸侯,所以周朝的封建,不是西方的封建,更不能跟著現代一般人的想法,隨便把中國封建制度與西方的所謂封建混為一談,那是錯的,等於說沒有把自己的家當搞清楚。這裡孔子說如果拿杞國的文化來看夏代的文化,並不準確,更不完整,但殷商以後的宋國,所保留的文獻資料也是不夠的,這兩個諸侯之國所保留的祖宗文化都沒有了。這裡要特別注意,任何一個民族的後代,如果不重視自己的文化歷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毀滅,後代就無法考證。孔子說,假如他們自己不毀滅自己,保存了祖宗的文化資料,我就有辦法整理。

這裡放進了孔子的話,就是說明 保存文化的重要

《論語別裁》

文化是人類民族的靈魂,尤其是一個國家民族,切不可自毀靈魂,但取軀殼地糟蹋文明,更不可自毀千秋的文化大業,而偏取後世的一家之言,便當作金科玉律。那是必有自懺孟浪,後悔莫及的遺憾啊!

《原本大學微言》

我常說,一個國家亡了不怕,是可以復國的;最怕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整個亡掉,那就翻不了身了。諸位青年同學千萬要注意,將來的時代,我們的文化要你們年輕一輩的挑啊,不能使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種子斷絕。

《孟子與離婁》

我們作為現代的一個人,既有很沉痛的悲慘遭遇,也有難逢難遇的幸運;使我們生當歷史文化空前巨變的潮流中。身當其沖的要負起開繼的責任。但是目前所遭遇的種種危難,除了個人身受其苦以外,並不足可怕。眼見我們歷史傳統的文化思想快要滅絕了,那才是值得震驚和悲哀的事!

《論語別裁》

我們老祖宗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快要斷根了,命若懸絲,國家民族文化的生命像一根絲一樣吊住,很脆弱很危險了。要怎麼培養它,把它重新接起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這是現在青年同學們的責任,因為我們老了,寄望在你們身上。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希望大家能秉宋代大儒張橫渠先生的目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今後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擔承起更重大的責任。

《論語別裁》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南老師一生最關心兩件事——世上蒼生架上書

南老師垂憐蒼生之苦厄,一生經世致用普度眾生。他曾說:「憂患千千結,山河寸寸心。謀身與謀國,誰解此時情。」他將國運繫於身心,以大乘精神入世,在民族蒙難之際銳意救國。南老師「此身不上如來座」,緣於「收拾河山亦要人」。

我相信,凡是耳濡目染老師思想的學生們,一定會秉承老師的思想,踐行老師的精神。南老師最擔心文化斷層。為此,他憂患之至。「空王觀自在,相對不眠人」。王朝可以有起伏,但文化亡了,就永遠不能翻身。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之根。老師傾其一生將儒釋道融會貫通,蕩滌文化之風塵,開啟顯密之封印,承上啟下,傳道授業。

我們都是南老師傳承文化的受益者。我相信,秉承南老師的心愿,後繼有人。

——陳知庶:在南懷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致辭

(陳知庶先生,駐港部隊原副司令員,甘肅省委原常委,甘肅省軍區原司令員)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其實南先生心心念念的,不僅是他自己的著述。南先生曾帶我們觀看他的藏書,有很多珍本,還有很多絕版孤本。但他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不是這些老書有多珍貴,多難得,而是說這些書有多重要,多有價值,應該整理出來,多印一些,讓更多的人看到、讀到。

2012年7月我們最後一次拜訪南先生,他那時因腸胃不適,面形憔悴。但因席間談起要在大學堂設立一個編輯部,專門整理出版他的所有著述以及他挑選出來的值得出版的典籍和老書,老人家一下又來了精神。我當時還與先生商量,我們出版社每年都有新入職的碩士博士,剛好先來這個編輯部鍛煉一年,在先生跟前熏陶學習,相當於請南先生給我們帶一帶新人。南先生很高興,一直和我們談到晚上10點多,在我們的再三催促下,南先生才去休息。臨走時還一再對我們說:「要快呀,我讀過的好多書現在已經沒有了,要搶救出來呀, 這些書對今天是有大用處的。」 這些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古籍老書,是南先生最牽掛的事。借用先生至交錢吉先生的詩「知君兩件關心事,世上蒼生架上書」。

文化傳承之事在於踐行,只有傳承下來的才是活的文化,這是我們從南先生一生行止、思想著述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也是我們作為對弘揚傳統文化肩負責任和使命的出版者,要深思、反思的地方。

——黃書元:南師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發言

(黃書元先生,人民出版社社長)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南懷瑾老師致兒時好友林夢凡先生的親筆信

南懷瑾老師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寫回憶錄,至少可達百萬言之譜,然後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邁,常在身心煎熬中過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為人謀,為國謀,盡片微軀,不記成敗而已。 」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敬請大家協力聲援

追思南懷瑾先生:知君兩件關心事 世上蒼生架上書

各大主流媒體:遺物失蹤,南懷瑾的"公天下"心愿就此止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大學》原文誦讀·第九
南懷瑾老師:青少年思想心理的六大成因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