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焦慮症康復者:驚恐發作時我以為會死,是這些努力讓我「活」下來

焦慮症康復者:驚恐發作時我以為會死,是這些努力讓我「活」下來

焦慮症康復者:驚恐發作時我以為會死,是這些努力讓我「活」下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臉紅、出汗、胸悶、心跳加速:你可能以為自己心臟病發作,但很可能其實是驚恐發作。


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洛杉磯的企業家尼爾·斯德曼在健身房健身的時候,突然頭暈目眩並感到自己的心臟砰砰直跳。他很害怕,立刻懷疑自己的心臟是不是出了問題——但他從來沒想過這可能是驚恐發作。

第二天斯德曼去看醫生,心電圖告訴他心臟沒有問題,他的醫生表示,他所經歷的是焦慮症的一種癥狀:急性焦慮發作,也稱驚恐發作。

我們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正在經歷驚恐發作呢?

驚恐發作經常突然出現,十分鐘內就可以達到峰值。醫生通常會通過以下至少四種癥狀來診斷驚恐發作:出汗、顫抖、呼吸短促、窒息感、胸痛、噁心、頭暈、害怕失去理智、害怕死去、感覺熱或冷、麻木或刺痛、心跳過快(心悸),以及異常脫離自己的感覺。

焦慮症康復者:驚恐發作時我以為會死,是這些努力讓我「活」下來

壓力,焦慮,之後是驚恐發作:斯德曼的故事

正如斯德曼所說,他的驚恐發作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很少有人會認真考慮一名39歲男子發生驚恐發作的可能性。所以他回到家裡以為一切都會好起來時,等待他的是一周後更嚴重的複發。

「我最近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不僅開展了一項新業務,每天工作16小時,好朋友病危,最重要的是,我和教練制定了魔鬼健身計劃。」斯德曼說。「因此,我承受著巨大的身體壓力,情緒壓力和經濟壓力。」他說他也可以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以及其他家庭成員中找到焦慮的根源。

他不知道該如何思考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經歷過驚恐發作,人們真的很難了解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他的第二次驚恐發作「實際上是一場全面的爆發,我以為我會死,」斯特曼說,「我以為我會昏倒,再也不會醒來,然後發瘋,心臟病發作。」

他回憶自己當時被嚇到的情景,後來他採取了實際上會讓情況更加嚴重的方法:他開始逃避會導致驚恐發作的場景。

「我以為我足夠聰明,能夠照顧好自己,而且盡量不出門,」斯德曼說。他設法找到了不用出門在家辦公的方法。在高速公路上有過驚恐發作之後,他決定盡量不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對於生活在洛杉磯的人,這並不現實。他一直通過不參加活動來避免驚恐發作,但從未真正地解決過這個問題,經過兩年半,他意識到驚恐發作正在惡化。

焦慮症康復者:驚恐發作時我以為會死,是這些努力讓我「活」下來


驚恐發作的時候如何應對

在他亟需幫助的時候,他聯繫了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協會向他發送了一份治療驚恐發作和焦慮症的治療師名單。 「這樣我才開始慢慢好起來,」斯德曼說道,「我找到了一位治療師,他了解驚恐發作是什麼,了解廣場恐懼症,知道認知行為療法,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同時他也開始冥想練習。

認知行為療法已被證實有助於治療驚恐發作和廣場恐懼症。根據2013年12月發表在《行為研究與治療》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在首次治療後,其影響大概持續了兩年之久。2017年8月發表在《諮詢與臨床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治療這類疾病方面,它可能比傳統的心理治療更適合。

哥倫布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心理學家謝麗爾·卡明博士說,如果患者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發作後尋求幫助,通常能夠更快地克服驚恐發作。當你尋求幫助時,你的醫生或治療師會詢問你的癥狀及其出現的情況,並可能建議進行額外的醫學檢查以排除其他健康問題。

不要等到來不及了才尋求幫助,否則便意味著你可能需要做一些額外的努力來消除你為了保護自己而養成的不良習慣——例如斯德曼試圖通過避免會引起驚恐發作的活動來避免驚恐發作。

「當驚恐發作開始干擾你的生活,當你更恐懼,或者當你正在避免做會引起驚恐發作的事情時,你就需要尋求幫助了,」卡明博士說。「最糟糕的情況是,驚恐發作的患者成了宅男宅女,並且他們再也不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了。」

驚恐發作之後,生活仍有希望

斯德曼說康復的這段經歷也使他成為了一個更好的朋友。當他在焦慮中掙扎時,他會打電話給朋友尋求幫助。在他康復之後,他意識到自己可以獨自應對驚恐發作,於是馬上給朋友打電話分享這份成功。

「我改變了我談論驚恐發作的方式,」他說。「現在,我更關注我的康復經歷,而不是我所經歷的痛苦。」

焦慮症康復者:驚恐發作時我以為會死,是這些努力讓我「活」下來

#清風計劃##春季養生正當時##預習你的60歲##心理諮詢師說##焦慮症#



如果您想改善焦慮抑鬱,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下載健心家園App。

@健心家園,陪你走出焦慮抑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心家園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你的童年,如何導致了你的抑鬱?
心理醫生:莫名其妙患上抑鬱症?很可能是你忽略了這4件事

TAG:健心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