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真實的唐僧取經與《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真實的唐僧取經與《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最早的長篇傳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因《西遊記》而家喻戶曉,但《西遊記》畢竟是神魔哲理小說,要想了解歷史上的唐僧,還得參閱兩本書,一本是《大唐西域記》,另一本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其中《慈恩傳》的作者是玄奘的弟子慧立彥悰,二人常年陪侍在玄奘左右,對其生平事迹了解得最為詳盡,所以《慈恩傳》讀起來不僅親切,而且趣味橫生。

全書共十卷,第一卷寫了玄奘的家世、出家緣由以及西天取經的原因,一直寫到他出關直達高昌的行程;第二卷到第五卷是一個單元,寫玄奘遊歷中亞、到印度遊學及最終回國的經歷;第六卷至第十卷寫他回國後翻譯佛經的相關事迹,保留了大量的原始書信資料。

《慈恩傳》原本只有五卷,全是慧立法師寫的,他把這五卷內容寫好後,就藏在了佛塔地宮裡,一直無人知曉。直到慧立法師即將圓寂,才讓弟子們掘開地宮、取出文稿。文稿剛出土,法師就圓寂了。所以,後面彥悰才在這五卷的基礎上進行增補修訂,最終形成這本中國古代最早的長篇人物傳記

從《慈恩傳》里,我們能夠讀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唐三藏。

真實的唐僧取經與《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僧出身平淡,早年出家

清本《西遊記》第九回寫了陳光蕊赴任遇害,妻子被強盜霸佔,遺腹子玄奘自幼出家,後來報仇雪恨的故事。內容寫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但也存在不少漏洞。比如他寫唐太宗「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彼時天下太平,才出榜招賢納士。陳光蕊也是這時候才奔赴長安應試,並娶了丞相的女兒溫嬌。——也就是說玄奘出生被安排在了貞觀十三年之後!而他十八年後報父仇的事,按真實的歷史來說,已經是唐高宗時期了。前後矛盾的是,後面唐太宗地府還魂、玄奘奉命取經也都發生在這一年。因此,有人認為這一回是後人添進去的,而且沒有進行統稿。

根據《慈恩傳》的記載,玄奘的祖先是東漢的陳寔,他的父親叫陳慧。在隋朝的時候就辭官歸隱,潛心墳典了。其中,玄奘是陳慧的第四個兒子,小時候喜歡聽父親講《孝經》。他的二哥長捷早年在洛陽凈土寺出家,覺得玄奘有慧根,所以把他帶到寺院,教他誦習佛經。

據說當年朝廷詔令要在洛陽剃度十四名僧人,玄奘年齡尚小,不在其列。大理卿鄭善果覺得他相貌非凡,便問他:「出家意何為?」玄奘回答:「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足見其,年少早慧,跟佛門存在姻緣。鄭善果破例滿足了他的願望,並說:「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從後面的歷史來看,此言不虛。

那年玄奘正式出家,年齡還不滿十三歲。他真正出生年月是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

真實的唐僧取經與《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玄奘(602年~664年)

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西遊記》寫取經有兩個起源,一是如來佛不忍見南瞻部洲人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想傳授三藏真經,勸人為善。所以觀音才奉命到長安去找取經人;二是唐太宗神遊地府,聽崔判官、朱太尉講述「六道輪迴」的道理,還魂後,舉辦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他請唐僧在台上念法做事,但唐僧只會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所以唐太宗才命他上西天求取真經。

在《慈恩傳》里,玄奘西天取經,則完全是出於信仰。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玄奘和二哥避亂川蜀,那時僧人多聚集於此,佛學交流非常頻繁。玄奘也是在這一時期修行到了極高的境界,為眾人所仰望。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他年方二十,就給漢陽王講學,名動天下。之後幾年裡,他遊歷各處,與其他僧人互相辯駁發明。但是卻感到各家經義,「各擅宗塗,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為了求真理,解答疑惑,他才萌生了前往西天遊學的念頭。

玄奘曾說:「昔法顯、智嚴亦一時之士,皆能求法導利群生,豈使高跡無追,清風絕後?大丈夫會當繼之。」於是跟其他僧人一起上表朝廷,不料被駁回了。其他人都心灰意冷,打消了念頭,只有玄奘不為所動。

可見,玄奘西天取經是出於對佛教的信仰,也正因這種信仰,他才置理性於不顧,拋棄人們都希望的供養富貴,走向了九死一生的西天路。

真實的唐僧取經與《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玄奘取經路線(古地名圖)


唐僧出發取經的時間

《西遊記》寫道:「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說明這時唐僧才開始走上取經路。《慈恩傳》則說:「貞觀三年秋八月,將欲首塗,又求祥瑞」。說明,玄奘出發取經的時間或在貞觀三年八月。

這可能是《西遊記》把唐高祖在位的武德九個年頭全部算入唐太宗統治的時期。《西遊記》說唐太宗貞觀十三年神遊地府時,崔判官幫他把亡年改成了「三十三年」,也就是說他能活到貞觀三十三年。但歷史上唐太宗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就已經駕崩了,《西遊記》敘事每與現實差九、十,大概是把武德也計入貞觀,以便湊成「三十三」,三、三為九,九是陽數,代表還陽。

歷史上,玄奘在二十六歲時,做了一個夢,夢到大海里有一座金銀堆砌的蘇迷盧山。他想要登上去,可是卻因沒有船筏可度過波濤洶湧的大海,正為之苦惱。忽然看見有石蓮從波浪中湧出,為他鋪起了一條道路。他就踩了上去,成功度過大海,來到山腳。眼見山勢峻峭,無法攀登,正為之苦惱,又有一股旋風出現,托著他飄然而上,到達山頂。

這個夢代表著玄奘想要去西天遊學的願望得到了滿足,所以他醒來後就決定立即動身西行。


九死一生的取經路

玄奘並不是馬不停蹄的趕往西天路,他先是跟孝達法師一起結伴到甘肅天水,在那裡逗留了一個多月,為當地僧俗講授佛經。

當時,涼州總督李大亮知道玄奘要去西方求法,便逼迫他還京。慧威法師知道玄奘求佛虔誠,於是派兩名弟子,偷偷送他西行。他們晝伏夜出,一直走到瓜州。因為玄奘的馬已經累死了,所有又在瓜州停留了一個月。瓜州州吏李昌是信奉佛法的人,他在得到涼州發來的通緝令後,就督促玄奘趕緊動身。

玄奘打發走了兩個跟隨的弟子,在寺廟裡向彌勒佛禱告,希望能找到一個嚮導。正好遇到了一個胡人石槃陀,胡人請求玄奘授他五戒,並承諾送玄奘過五烽。第二天,又遇到一個老年胡人,老年胡人送給了他一匹老瘦的紅馬,說這馬往來伊吾國十五次了,認得路,還勸玄奘西路艱難,不要以身犯險。玄奘卻說:「貧道為求大法,發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中塗,非所悔也。

之後,玄奘與石槃陀結伴而行,一直走到玉門關。不料石槃陀畏難而退,不想繼續走了,玄奘只好把他打發了回去。

後面玄奘就得孤身一人度過沙漠,他走到第一烽時,險些被邊卒射殺;過了第四烽,就來到莫賀延磧大沙漠。「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玄奘每每孤影唯一,心生恐懼時,「心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慈恩傳》還寫道:「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裝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得全去,即誦此《經》,發聲皆散。」這大概是《西遊記》里唐僧每次有難都請觀音菩薩的緣故罷。

玄奘孤身一人在沙漠中走了一百里,迷失了方向。水囊里的水因失手墜地,全部流空。於是他打算向東返回第四烽,但轉念又想「寧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走了四天五夜,滴水不沾,吞焦口燥,倒在沙漠里。一直到第五夜半,才發現一水池,得以保命。

真實的唐僧取經與《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孤身一人穿越沙漠


唐僧走過的西域諸國

走過新疆大沙漠後,西天路最困難的時候就過去了。玄奘在伊吾寺廟裡借宿,有個老僧見到了他,大哭說:「豈期今日重見鄉人!」之後,當地的胡僧胡王也都來參見。碰巧高昌國的使者也在伊吾,聽說了玄奘的事,就回去報告給國王。高昌國王就把玄奘從伊吾借到了高昌去。

玄奘在高昌國得到禮待,但同時也受到強留。他絕食三天,國王才答應放人。高昌國王資助玄奘行李和隨從,他們在阿耆尼國遭到搶劫,在屈支國與高僧木叉鞠多論難。走到跋祿迦國,攀越雪山時,有十三個隨從凍死了。在葉護城,他們遇見正在遊獵的突厥葉護可汗。玄奘為可汗講了幾天的佛法,離開的時候可汗又資助了他不少物質。

又西行數百多里,來到颯秣建國,這個國家的人不信佛法。凡遇到來投宿的客僧,當地人都用火來驅趕。玄奘剛到的時,國王也不禮遇他們。於是玄奘就對國王宣講人天因果,讚歎諸佛功德,成功說動國王,變革當地的風俗;他們從活國取道去縛喝國,在那裡參觀佛塔;又取道南行,攀越雪嶺,抵達梵衍那國;再越過黑嶺,終於進入佛國——印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