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有這10種行為,被孩子嫌棄是遲早的事,希望你一條也別中

父母有這10種行為,被孩子嫌棄是遲早的事,希望你一條也別中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親子關係的培養,但仍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處理如此重要的關係,為了孩子辛苦付出很多年,累沒少受,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體諒,甚至是嫌棄,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有些言行的失當,導致了親子關係的惡化,如果存在下面10種行為,被孩子嫌棄真的是遲早的事,希望你一條也別中。

過於相信父母的權威

很多親子關係陷入僵局,都是父母太過強調權威導致的,我是你的老子,你就是要聽我的。如果孩子不聽,輕的會跟孩子起爭執,重的會有一頂大帽子扣下來,你現在翅膀長硬了是不是?開始不聽我的話了?動輒拿孩子的權益做要挾,我不給你買什麼了,我停了你的什麼,讓孩子不得不委屈地接受,並且承認錯誤,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孩子屈服的過程,孩子表面上順從,心裡已經開始遠離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做到以理服人,那麼把家長的權威搬出來,只能是讓孩子離開自己。

我是為了你好

很多孩子長大後,開始反抗父母,可是父母總是一句,我是為了你好好呀。任何違背孩子意願的,父母認為的好,其實是一種自私,利用親情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好,他遲早會爆發,不是逃避就是憎恨,何苦呢?為了你好的背後,是父母不懂得理解孩子的本質,親子關係又怎麼會好呢?

總是對孩子指手畫腳

小孩子沒有判斷能力,父母作為一個引導者是好的,但如果孩子有了選擇權,硬生生地剝奪這種權利,對孩子也是一種不公平,就比如孩子考上大學選專業,父母總是橫加插手,不考慮孩子的意見,或者畢業找工作、找對象,父母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親子關係不是上下級,你布置好了我就照做,親子關係需要磨合,總是對孩子說「你應該如何如何」,孩子的內心實在是很抗拒。

比較孩子

有種很奇怪的現象,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好,人家的孩子成績好,人家的孩子很開朗,人家的孩子比賽得了第一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而且還是拿著別人孩子的長處數落自己家孩子的短處,孩子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活,自卑是很容易的,處處覺得自己不行,連父母都瞧不起自己,他長大了還會有什麼前途?這樣的孩子,會怨恨父母,不會跟父母特別親近。

不信任孩子

一個孩子考了92分,他媽媽非得懷疑他考了72分,那個9是他自己改的,氣得孩子死掉了試卷,這就是典型的不信任孩子,覺得孩子不可能如此優秀,父母總是懷疑孩子作弊和撒謊,親子間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了,孩子也不會拿父母當做最親的人,矛盾和憎恨就產生了。

試圖改變孩子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當然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可是很多父母總是試圖改變孩子,比如孩子內向了,就拚命讓孩子變得外向。孩子不善言辭,就偏偏讓孩子在親戚面前表演節目,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在短板的領域裡做一個膽小鬼和平庸者,孩子也不會開心的,不如發現孩子的優勢和特長,接受這樣的孩子,反而都會過得很開心。

詆毀孩子

父母過度的比較孩子,就會進入另一個階段,那就是詆毀孩子,總是拿孩子的短處進行攻擊,覺得這樣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加以改進,殊不知,在親子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激將法,孩子在父母的詆毀中,會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進而破罐子破摔,很多人回憶自己跟父母的關係總是很糟糕,他們記住的總是父母不屑的眼神和瞧不起的話,這些會讓他們記住一輩子。

沖孩子發脾氣

生氣不教育,教育不生氣,而很多父母卻截然相反,在生氣的時候數落孩子的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加以指導,其實效果非常差,父母在發脾氣的時候,行為是失控的,而孩子也是最不願接受的,很多孩子的叛逆期來得特別早也特別持久,跟父母的情緒是掛鉤的,脾氣暴躁的父母也會教育處脾氣暴躁的孩子,他們的親子關係可想而知。

缺乏跟孩子的親子交流

好的父母總是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經常跟孩子進行交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下,做出準確的教育判斷,而有的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覺得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跟他們交流什麼呀?因為放不下架子,導致根本不了解孩子,總是做出一些讓孩子討厭的事情,被孩子誤解,他們總是隔著心,關係很生疏。

偏心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父母如何一碗水端平是有學問的,否則就是偏心,而偏心的最終結果,不僅導致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睦,也會讓親子關係岌岌可危,很多子女和老人關係冷淡,跟早年父母的偏心是分不開的,這會讓孩子心理上產生怨恨情緒,不願意回家,更不願意麵對父母。

親子關係是夫妻關係後的第一大關係,大人可不要只注重工作、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而忽略了最應該重視的親子關係,這是一件持久的工程,也是家庭成功的重要標誌,家和萬事興並不是說說,好的親子關係就是父母慈,兒女孝,您做得如何呢?希望你一條也別中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於然 的精彩文章:

大姨媽「拜訪」,這4種「姨媽巾」最好別用,難怪婦科病總纏身
晚上幾點睡覺才算「熬夜」?專家提醒:只要超過這個點就該注意了

TAG:心於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