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採訪了19個被包養的姑娘」,顛覆了我對婚外情的理解

「我採訪了19個被包養的姑娘」,顛覆了我對婚外情的理解

作者:顏辭

來源:顏辭(ID:yancisaid)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社會學博士肖索未,將當代中國的婚外情納入了她的研究課題,並寫了一本有關「包養」的書,名為《慾望與尊嚴》。

這本書里有19個被包養的姑娘的實錄故事。

雖然肖博士採訪這些姑娘,距離今天已經有10年之久,但書里對「婚外包養」這種社會現象的討論和分析,依然還有意義。

19個被包養的姑娘,樣本不算多,但她們都有一個共性: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一個大學生都沒有,好幾個還只有初中學歷。

包養她們的男人,也並不全是我們以為的大老闆,有做生意的,也有工人、計程車司機、基層銷售員……

不是所有包養人的男人,都有錢

比如阿潤的「男朋友」阿才,就是一家汽車配件公司的銷售,只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

阿潤38歲,丈夫做生意失敗後欠下一屁股債跑路,她為了掙錢還債,供養兒子,經表妹介紹去往廣州打工,在一家理髮店做洗頭工,兼做一些其他服務,後來認識了阿才,便不再工作。

阿才給阿潤租了一個一居室的小房子,他每個月會到廣州出差10-15天,這個時期,阿才就會到阿潤那裡去住。

阿潤在阿才那裡得不了多少錢,也就是一點生活費,但她覺得和她以前的丈夫比,阿才已經算是理想老公了。

所以,只要阿才來她這,她就會竭盡所能無微不至的照顧這個男人。他愛吃什麼,阿潤就做給他吃,他剛換下來的衣服,阿潤當天就親手洗乾淨了。晚上,阿潤還會給阿才揉肩按摩,給他解乏。

肖博士說,純粹從經濟計算的角度看,阿才包養阿潤這樣的女人,非常划算。

如果在廣州出差的這兩個星期,阿才單過的花銷,和阿才給阿潤租房、生活費不相上下,但如果他還想要獲得一些額外的服務,比如按摩,那他將花更多的錢。

工薪階層的這些女人們,主要為其提供了實惠而體貼的家務勞動。

此外,她們還安撫了這部分男人的尊嚴。

計程車司機老王如是說,他平時上班已經累死了,唯一的愛好就是打打麻將。但是妻子卻把打麻將定義為賭博,堅決不同意他打,兩人常常吵架,老王認為妻子不理解她,妻子認為老王不上進。

後來,老王和打工妹小梅好上了,小梅對親密關係的期待並不高,她覺得老王這樣的男人已經不錯了。一定程度上,小梅的肯定,補充了計程車司機老王的男性尊嚴。老王為此覺得自己「活得像個男人」了。

一年以後,肖博士又重訪廣州,得知阿潤已經和阿才分了手,回老家照顧兒子去了。老王則跟妻子離了婚,和小梅結了婚,兩人生活得還不錯。

商人階層和工薪階層的包養,意義不同

比如Lucy和已婚香港建築師的關係。

Lucy並不喜歡這個建築師,但她能從他那裡得到錢,物質,以此來維繫Lucy的交際圈,這個建築師對Lucy也是沒有愛情的,他要的不過是一種所謂的「成功象徵」。

Lucy在列數建築師給她近期送的禮物後說:「大家都有付出嘛。他付出的是錢,我付出的是青春。」

用這種邏輯,Lucy試圖在說她並不是不勞而獲騙取男人錢財的女人,她所獲得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在和建築師的交往過程中,她會使用各種議價策略,讓男人為她花更多錢。

當然,建築師也不是傻子,他給Lucy買奢侈品的次數並不算很多,給她的錢也不固定,會根據Lucy的實際需求做調整,還會經常在Lucy面前哭窮。

Lucy內心明白,「被包養」不過是權宜之計,以後還是要找個好男人嫁,所以她還會去參加相親活動,去交友網站上尋找結婚對象,她並沒有被包養關係束縛住。

「婚外包養」並不是只有錢色交易這麼簡單

當我讀到阿英的故事,我覺得即使是「男人出錢,女人出肉」的包養關係,也不是黑白分明得這麼簡單。

阿英只有初中學歷,出生在貴州的一座大山裡。她是個要強的女人,去了很多城市,也吃了很多苦。

後來她在深圳認識了一個在香港做花甲生意的老頭子。

阿英和老頭在一起,也就是摟一摟親一親,她問老頭:「你又沒這功能,為什麼還要花這個錢。」

老頭回答是找「心理平衡」,他那個圈子的朋友,個個都在外面養一個,他為什麼不能也養一個?

對此,阿英的理解是「他就是找一種自我滿足的感覺,是做給別人看的。」

但老頭對阿英之間,還有道德化的情感,比如老頭希望能幫阿英一把,還希望阿英以後能找個好男人嫁,他會給她買傢具給她錢。所以阿英還是很感激老頭的。

不過,後來老頭就變了,他開始不停的懷疑阿英在外面有男人,老頭向阿英提出只要她能懷孕,他就和老婆離婚,阿英也心動了,不過老頭那方面不行,阿英一直沒懷上。

兩人矛盾逐漸升級,最後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老頭走了,阿英再打電話,已提示是空號。

後來,阿英帶著老頭給她的錢,回老家開了一家店,交了一個小男朋友,未婚先孕,小男朋友在她懷孕7個月以後,跑了。她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不成問題,她再也不願意為了錢,對男人低三下四,看男人臉色生活。

阿英和老頭的關係,身體和金錢是載體,進行交換的卻是有情感的,這和愛情不同,更多的是恩情,因為如果不是老頭,像阿英這樣的打工妹,沒有這麼快實現向上流動的可能。

我讀這些被包養姑娘和已婚男人的形形色色人生,有了悟,也有困惑。這些已婚男人外面有一個家,甚至有的已經生了孩子,他們的原配難道都不知情嗎?

直到我看到書的最後一章,肖博士對有包養關係的部分已婚男人,也做了採訪,其中潮汕人小徐提到了他老婆對他出軌的看法。

「我說趁你我現在都年輕,要另外找也容易,過幾年30多了,那時候也不好找了。我還當著我爸媽的面,跟她說我們離婚吧,我也不知道她怎麼想的,她就是不肯。」

「有時候我回家,女朋友也會打電話來,一晚上好幾個,我老婆說你們兩個都分不開了,她還曾看過我女朋友的照片,看完笑笑什麼也沒說。真的,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小徐父母也不同意兒子兒媳離婚,老婆卻是沒過錯,還能容忍他在外面的風流韻事,所以小徐就沒堅持要離。

在肖博士的採訪中,很多男性都認為他們的婚外性與履行家庭責任並不矛盾。

而且在商人圈子裡,很多妻子都會不同程度的參與丈夫的生意,如果離婚,會涉及財產分割,男人也是會權衡利弊的。

很多被包養的女人都明白,婚外包養關係,對男性的行為幾乎沒有社會約束。

她們要付出的代價,往往很大,為了不讓人知道,她們斷掉正常的人際交往,而且當第三者的經歷,也會讓她們對男人的信任度很低,這對她們之後擇偶和婚姻都會有影響。

記者問肖博士,在做了這些研究後,你對解決婚外戀、包養問題,有什麼看法?

肖博士的回答,點出了核心:

如果強調「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的性別觀念不改變,家庭既是個體的首要支持來源、又構成重要的壓力來源的情況不改變,我不覺得婚外戀的狀況會有什麼改變,變化有可能是,很多妻子也有了婚外關係。

所以,與其說去防止男性發生婚外戀,不如事實上保障妻子退出婚姻的權利,從法律和社會的各個層面。而不是妻子選擇離婚的話,她整體的生活質量會有嚴重的下降,甚至還會遭受社會非議。

我們進入了一個個體的情感、訴求、慾望不斷獲得正當性和合法性的時代,單純的婚姻道德教化,意義不大。

當妻子真正有了退出的權利和可能,同樣是增加了男性婚外戀的成本,或許才會構成事實上的約束。

而那些選擇「被包養」的姑娘,我相信終會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變得越來越少。

我相信。

好課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時間 的精彩文章:

心程雲測評—心理普查從未如此簡便!現在免費給學校做心理普查啦!
中年夫妻,床上無性,床下隨便

TAG:心理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