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明明可以靠顏值的花紋鋼,卻偏偏靠實力?揭秘中國古代花紋鋼鍛造技術

明明可以靠顏值的花紋鋼,卻偏偏靠實力?揭秘中國古代花紋鋼鍛造技術

花紋鋼(pattern steel):用來製作寶刀、寶劍一類名貴器物的帶有花紋的鋼,中國古代又稱"花鐵"、"文鐵"。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為多種類別,例如根據工藝原理,分為結晶花紋鋼、灌煉花紋鋼等。 花紋鋼的花紋形態有如流水,有似彩雲,或象菊花,或類似木紋等。歐洲人說的"大馬士革鋼"、俄國人說的"布拉特鋼",以及古時由波斯、罽賓(今克什米爾)傳入中國的鑌鐵都屬於花紋鋼。中國古代關於花紋鋼的記載至遲始於東漢時,在唐、宋、明、清都可見到。西晉傅玄《正都賦》說的"白辟文身"刀劍、宋沈括《夢溪筆談》說的魚腸劍、松文劍等都是由花紋鋼製成的。

花紋刃(劍),其刃上經細磨後呈現美麗之紋理,但無一相同,刃(劍)的表面花紋可分兩大類:一是流水紋,流水紋中可分波浪紋和迴旋紋;二是雲花紋,可分捲雲紋(如同天上翻滾的雲霧一團接一團)和浮雲紋(就像晴朗天空上的雲朵,稀稀若若),以雲花紋最難鑄造。

在花紋刃(劍)中,為能體現花紋的效果,亦把花紋分為兩種,即陰紋及陽紋。陰紋主要靠人手經粗磨、中磨、細磨及極細磨,把摺疊之花紋淡淡顯現出來,需用放大鏡才能觀其全貌,時間愈長花紋愈現。陽紋是刃體經細磨後,用溫性酸之極稀釋溶液特別配方清洗,其紋理色澤黑白分明,與陰紋之若隱若現、淺淡優雅比較,可說是濃淡兩相宜,各有特色。真正經多層鋼材摺疊而成之花紋刃,除外表花紋美觀外,刃身亦非常堅韌,其刃口成極微細之鋸齒狀,故對切割柔軟之物容易人刀,拖刀更是順暢無比。再想追求完美,則可用中炭鋼作芯,上下夾以摺疊鋼,兩面刃(劍)鋒露出少許白色中炭鋼,這樣雖不及整個刃(劍)的平面均是花紋美觀,但卻符合真正寶刃(劍)要求,即剛柔並濟。

制刃師將條形鋼加熱進行錘鍛,反覆折迭,將原料中雜物析出,並使鋼質勻稱,花紋也在這時顯出。冶鍛過程中,師傅一手執鉗觀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用大鎚奮力錘打,這樣錘過的鋼已減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這種錘法並不是次數多就好,因鋼含合碳量在生熟鐵之間,捶過頭就成熟鐵了。古代沒有測試設備,故是否成鋼全憑經驗與感覺。要令多層鋼材溶合,對所用炭、催化劑、溫度有特定要求,鍛打需有豐富經驗,稍一大意,鋼材不能溶合或出現裂紋,即全部報廢。故此成功鍛造一把花紋刃需歷時90天以上。

花紋刃(劍)最多摺疊次數為八次768層,已需用高倍放大鏡才可分辨層數。摺疊九次為1536層,因每層之厚度太薄,多已熔合起來,而刃身只有約40毫米寬,層數實在難以分辨,只能在橫截面,以顯微鏡觀看其金相組織。坊間有標榜兩萬層者,俗世驚為絕劍,真正懂鍛造花紋劍之鑄劍師則一笑置之。實用及美觀兼備以384層最適宜,亦即百鍊鋼。以上所示之層數只是數學上之直接計算而已,但在每次摺疊熔合過程中,每每按需要而增加材料,令實際層數增加。

摺疊花紋鋼,應該源於青銅時代的青銅武器製造。因為鑄造出來的青銅武器,硬度較低,但是經過鍛打後,其硬度可以提高數倍,達到鋼刀的硬度,所以當古人發明了冶鐵術後,會採用同樣的鍛打技術,來製造刀劍。古人之所以採用摺疊鍛打方法製造刀劍,其目的並不在於取得漂亮的花紋,而是為了將鋼鐵中的雜質鍛出,以提高刀劍的品質,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古人逐漸掌握了採用不同的鍛制方法,就可以獲得不同花紋的技術,從而使花紋鋼製刃術又得到了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後來所稱的"百鍊鋼"的技術。

中國古代有許多關於花紋鋼寶劍的記錄,大概指的是摺疊花紋鋼。如《越絕書》所記幹將、歐冶子所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金瓜)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金瓜)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所謂(金瓜)即指劍身之花紋,而高山、深淵、流水即指花紋之形狀。

據張景陽>記載,自先秦以來,就有一種可以曲直如意,砍鐵無損的蟠龍劍.宋人沈括為了編纂>,需要得到各方面的資料,其中當然也包括冶鍊鋼鐵的知識,於是就四處尋訪史上所遺留下來的蟠龍劍的下落。

當沈括來到錢塘的時候,與當地的名流聞紹相遇。沈括提到自己在尋訪蟠龍劍,聞紹忙說:"我家就有一柄祖傳的蟠龍劍。"當即就令人回家取來給沈括觀看。

劍長五尺,柄長七寸,(古時的尺寸與現在不同,本人不知該如何換算)劍鞘鎏金,劍柄嵌玉,沈括抽劍出鞘,頓時青光刺眼,寒氣侵人,引來了大批圍觀者。

沈括要求試試寶劍,聞紹欣然同意。令人取來了十根一寸長,筷子般粗的鐵釘,"1"字形釘在一根木柱上,聞紹提劍揮去,一聲輕響,十根鐵釘應聲斷落,沈括大喜,接過蟠龍劍細細察看時,卻見刃口完好無損,沒有一點削過鐵的痕迹,不由得讚不絕口。聞紹非常得意,說:"再看。"右手緊握劍柄,左手捏住劍尖,用力一扳,五尺長劍竟然成了一個環形。再一鬆手,"鏘"然一聲,長劍又恢復如初。沈括讚嘆不已。

可惜的是,蟠龍劍的打造秘密早在宋初便已失傳,是時達官貴人竟然以擁有一把得自倭國的倭刀為榮了。宋廷雖然在兵刃制式上花樣新翻,造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兵器,但蟠龍劍的鍛造方法終未能重現,不能不叫人為之扼腕嘆息。

在中國古代,刀匠決大多數是要擔任制刀材料的冶煉工作的。花紋鋼不過是在當時,冶煉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匠人們為了去除鋼鐵中的多餘雜質,同時得到所需碳含量,並使之均勻分布,而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碳含量不同的原料,進行摺疊鍛打後所形成的副產品而已。

到了現代,刀劍多層摺疊花紋鋼及其製造方法,其主要是以半硬鋼與硬鋼交疊鍛打,再經多次摺疊或扭轉,形成有花紋的多層摺疊花紋鋼。

現在日本的"真劍"製作,對於材料,刀匠還是用傳統的"玉鋼",用傳統的方法鍛造研磨,這種花紋(日本叫地肌),就不是簡單從性能的角度出發,而是更多地從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角度出發,把日本刀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來對待,而目前國內的花紋鋼,主要目的是為了花紋而花紋。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路。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只是為了好看?九環刀上的鐵環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歐洲14世紀的軍事時尚:各種奇思妙想的火炮設計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