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祿山最害怕的人,不是唐玄宗!此人不死,安祿山不敢造反!

安祿山最害怕的人,不是唐玄宗!此人不死,安祿山不敢造反!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士兵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對於安祿山發起的「安史之亂」,前後持續了八年左右,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對於安祿山來說,之所以發動安史之亂,原因顯然是多方面的。對此,在筆者看來,安祿山之所以起兵,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朝廷失去了制衡。進一步來說,因為這個安祿山最害怕的人去世了,導致安祿山失去了制衡,所以其膽敢反叛唐朝。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讓安祿山害怕的人,到底是是誰呢?

首先,這個人不是唐玄宗,而是李林甫。根據《舊唐書》等史料的記載,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根據史料記載,安祿山初見宰相李林甫時,仗著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的寵信,神色倨傲。不過,安祿山雖然非常狡猾,但是,李林甫要比他更加狡猾、聰明。在略施手段後,安祿山被李林甫的威嚴所懾服,態度也逐漸恭謹。在此基礎上,安祿山面對唐朝的文臣武將時,往往比較飛揚跋扈,也即態度上不夠恭敬。不過,在李林甫面前,安祿山卻比較忌憚。

進一步來說,李林甫在和安祿山交談的時候,往往是安祿山下一句要說的話,都被李林甫搶先說出來了。換而言之,唐朝宰相李林甫幾乎一眼就看穿了安祿山的內心,這讓安祿山經常非常緊張。甚至據說,李林甫打個噴嚏,就能嚇住安祿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很說明問題,比起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手握重兵的安祿山更家害怕李林甫這位大臣。所以,在筆者看來,只要此人不死,安祿山定不會謀反。當然,從最後的情況來看,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的時候,確實是發生在李林甫死後的。

李林甫之所以可以壓制住安祿山,不僅因為他比安祿山更聰明、更狡猾,還因為他的權勢和地位。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作為唐朝宗室,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僕射。在唐朝時期,沒有設立丞相這一官職。在此基礎上,中書令、尚書左僕射承擔了部分丞相的工作。而且,因為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的信任,李林甫得以成為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對此,安祿山之所以能夠在唐玄宗時期獲得重用,執掌兵權,離不開李林甫的支持。由此,這促使安祿山更加敬畏宰相李林甫了。

最後,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後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在李林甫之後,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升任宰相,封衛國公,成為唐玄宗手下的大臣。就安祿山來說,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非常害怕,但是,對於資歷較淺、能力不高的楊國忠,安祿山則不放在眼裡。在此基礎上,安祿山和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爆發了比較大的矛盾。就後者來說,經常在向唐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可唐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在失去李林甫的制衡,加上楊國忠之間的矛盾,安祿山終於在公元755年發起了安史之亂。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春秋時期的一大國,和齊魯相抗衡,最後卻被楚國所滅!
三國時期,驃騎將軍、衛將軍、車騎將軍哪個官職更高呢?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