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庫頁島挖出一石碑,刻有奇怪對聯,學者:乾隆的臉丟盡了

庫頁島挖出一石碑,刻有奇怪對聯,學者:乾隆的臉丟盡了

據西漢的《淮南子》記載,在遙遠的東北,挹婁人生活的海邊,有一個很大的島。此後,從兩晉到隋唐,這個島的名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叫「窟說」,後來改成了「屈設」,直到清朝時期,努爾哈赤統一關外,這個島的名字被改為「庫葉」,清軍入關後,正式改為「庫頁」,也就是現在的庫頁島。

庫頁島地處北亞,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兩個台灣島這麼大,它曾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卻歷經滄桑。1996年,俄羅斯人在庫頁島上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一副奇怪的對聯,學者看到後表示:乾隆的臉丟盡了。

從世界上現有的文獻上看,中國是最早發現庫頁島的國家,《山海經》中曾說,庫頁島上居住著「毛氏」遊民,因為庫頁島長期和歐亞陸地隔海,還處在母系氏族的階段。所以《後漢書》中則記載:北沃之海,有島,稱女兒國。等成吉思汗稱霸歐亞的時候,蒙古人還說:庫頁島上住的是吉列迷人,女多男少,人身多毛。

早在唐朝,唐朝對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地區有了直接的管轄,在當地設置了黑水府,直接管理黑龍江流域。元朝時,在東北設置遼陽行省,首次將庫頁島納入行政管轄。明朝時期,朱元璋北伐,把蒙古人一度趕到漠北,特別是在藍玉取得「捕魚兒海之戰」的勝利之後,明朝的大軍甚至開到了庫頁島的北部,在當地設衛。據《明實錄》記載,明朝先後十次出巡庫頁島,並且在島上建立永寧寺和石碑。

努爾哈赤統一關外,位於女真人北部的索倫族(鄂溫克族)臣服於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建立清朝的時候,女真人基本上掌控了整個東北,包括庫頁島。清軍入關後,庫頁島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

1996年,俄羅斯生物學者在庫頁島考察生物樣本時,無意在海邊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面的小字已經被損毀,僅僅能看到兩列大字,是一副奇怪的中文對聯: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孫曾餘一人。俄羅斯生物學者不了解這是啥意思,隨後聯繫了中國學者,這幅對聯在中國稍有名氣。是乾隆七十大壽的時候,他自己寫的一副對聯。乾隆自稱「十全老人」,自詡清高,這幅對聯上聯意思是,歷史上,年過七十的大一統帝王只有6個, 包括漢武帝、唐玄宗等6人,包括乾隆本人,下聯的意思是五世同堂的帝王,也就乾隆一人。

那乾隆的對聯,為何會刻成石碑,「跑」到庫頁島呢?這事要從康熙年間說起,康熙年間,沙俄屢次入侵,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在雅克薩成功和沙俄打了一仗,最後雙方進行談判,產生了著名的《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都歸清朝所有,包括庫頁島在內。當然,康熙當時沒有意識到貝加爾湖的重要性,把這個世界第一大湖劃給了沙俄,但康熙守住了庫頁島。

雍正登基後,沙俄並不老實,屢次侵犯清朝邊境,雍正一方面忙於西北戰事,一方面忙於內政改革,不得不向沙俄妥協。因此在雍正時期,又丟失大量國土。乾隆一向妄自尊大,自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皇帝」,七十大壽的時候,自己寫下一副對聯,把這幅對聯刻成石碑,埋到清朝最南、最北、最東、最西的地方,其中,最北的這塊石碑,就被埋在了庫頁島上,以宣示乾隆的「偉大」!

十年後,乾隆正在忙著慶祝自己的80大壽,沙俄侵入庫頁島,大事屠殺島上的赫哲族居民,並且在當地建立教堂,同年,日本人松井干藩也來到庫頁島,認為庫頁島應該是日本的領土。所以當時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滑稽的局面:乾隆正在北京忙著自己的八十盛宴,自稱四海昇平,河清海晏,日本和俄國卻在商量如何瓜分庫頁島。

面對國土的丟失,乾隆為何不反擊呢?因為乾隆末年,國力疲憊,白蓮教起義,天災不斷。連續幾年間,先後爆發了台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喀侵犯新疆、苗疆起義,乾隆一方面要平定各路叛軍,一方面還要營造一片祥和的景象,來慶祝自己的「八十聖壽」。而在最北方的庫頁島的丟失,讓乾隆有心無力。乾隆不僅沒有出兵庫頁島,很還讓軍機處保密,暫時不要對外公布庫頁島被日俄所佔。

日俄佔領庫頁島後,對島上的中國建築大肆破壞,這塊石碑被破壞後,扔到海里。實際上,從乾隆時期,清朝已經失去庫頁島的控制權,清朝末期,《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庫頁島徹底歸俄羅斯所有。從乾隆埋下石碑,到再次被挖出來,已經200多年過去,這200多年的滄桑,更是一言難盡。因此有學者說:庫頁島本是中國的領土,沙俄人挖出乾隆宣揚自己的石碑,乾隆丟盡了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最神奇的畫,只畫了一頭牛,價值超過《清明上河圖》
漢宣帝問蘇武:你還有兒子嗎?蘇武說:匈奴的算不算?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