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5實現滿載起飛,這一難點究竟在哪?得知真相,中國仍需努力

殲15實現滿載起飛,這一難點究竟在哪?得知真相,中國仍需努力

資料圖

這幾年我國的航母發展進度飛快,以大型航母為核心的武器系統和戰略平台的構建一直是海軍現代化建設任務中的重中之重。我國在擁有可靠的大型航母平台後,同樣很快地部署了可靠的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殲15,這款艦載戰鬥機的基本外觀與俄制蘇33重型艦載戰鬥機非常類似,但仍然是有著確實嚴格區分度的那種作戰飛機。

雖然我國的現役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和俄羅斯的戰機在發展雛形和技術模板上都源自於蘇聯時期設計的蘇27戰鬥機,則是一款性能非常優異的第四代戰鬥機,只是隨著時代的推移和世界航空技術的發展,在此基礎之上做出的設計改進是滿足當下戰場環境和任務需求的必然選擇,而我國之所以會選擇和俄羅斯類似的艦載機方案,源於多個現實的限制,雖然不是最好但卻是最穩妥的方案。

資料圖

由於首艘航母遼寧號本身是蘇聯時期未完工的大型航母中的最新一艘,所以在基本技術參數和設計上沒有多大的改變,仍然是以滑越甲板起飛作為艦載機作戰的基本方式,從某種層面上說,光是這一點就制約了我國選擇艦載機的方式。

美俄航母在作戰能力上之所以會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就在於起飛方式不同制約了戰機性能的發揮,雖然蘇33戰機的性能絲毫不弱於美製FA18,因為這級戰機的對手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F15,所以掛在能力和空中作戰能力更強;而大黃蜂戰機明顯是一款側重於多用途低成本的戰機,更適合大規模列裝航母,而彈射起飛也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該機的作戰能力。

資料圖

我國的殲15艦載機與俄羅斯航母的艦載機缺陷基本類似,主要在於為了能夠實現正常的起降,不得不降低戰機的掛載性能,使戰鬥機有足夠的動力通過滑越甲板順利時升空;作為一款艦載戰鬥機,只能實現最基本的艦上起降才能進一步談戰鬥力的發揮。對於我國來說,能在時間有限,技術積累少的情況下搞出自己的重型艦載機已實屬不易。

對於未來如何提升航母艦載機作戰能力只有兩種基本思路,妥協方法是利用我國航電和武器技術優勢加強戰單機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戰鬥機的發動機馬力;而長遠的計劃還是發展和美國一樣的水平彈射起飛甲板,才能減少敵艦載機的戰鬥能力限制,真正成為航母強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遠軍事 的精彩文章:

93式威力不如手榴彈?採用多種新技術,完全貼合我軍實際需求
大家都是飛機,為何起飛動作不能統一?效率和安全性能的取捨

TAG:思遠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