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慘烈!導彈總設計師失足掉進燃料池,短短5秒被溶解

慘烈!導彈總設計師失足掉進燃料池,短短5秒被溶解

二戰後期,德軍開始研發一種大威力、大射程炮彈,能在數百公里外發起打擊,這就是導彈鼻祖V-1、V-2的由來。這種炮彈能採用液體燃料推送,以亞音速飛行,但由於可靠性差、彈著點散布大,還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德國就戰敗投降了。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形成,雙方都憋足了勁進行軍備競賽,核彈、噴氣飛機、制導導彈都是研發的重中之重。美國的研究進度很快,蘇聯暗自著急,只能嚴令各研發部加緊腳步,爭取趕上或超過美國。「蘇聯導彈之父」科羅廖夫的得意門徒、蘇聯著名的科學家格爾涅夫臨危受命,任基地司令員兼首席工程師。

提高導彈射程的關鍵技術在於燃料和發動機。格爾涅夫親自主持研發了新型發動機,還研製了一種新式燃料。新式燃燒效率更高,推力更大,同時也是一種有劇毒和強烈腐蝕性液體。1954年6月,格爾涅夫來到諾夫哥羅德燃料廠,對新式燃料的研發工作進行檢查。

格爾涅夫和其他身穿防護服的技術人員來到燃料罐頂部,用特製儀器測試數據,但因工作過於專註,格爾涅夫腳下一滑跌入燃料罐中。旁邊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短短五秒鐘不到,格爾涅夫已全部溶解,只剩下幾個氣泡。

蘇聯的導彈研究史就是一部血淚史,蘇聯人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格爾涅夫只是冰山一角。1960年10月,在R-16導彈試飛現場,導彈燃料噴涌而出,炮兵元帥、戰略火箭軍司令涅傑林和數百位蘇聯科研人員被當場燒死。類似這樣的事故還有很多,蘇聯付出了遠超美國的代價,最後還是輸掉了這場軍備競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客機被劫持,193名乘客危在旦夕,瑞士空軍:我們下班了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