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3月的江南,春風吹綠了撫河兩岸,江西省金溪縣滸灣鎮200多米長的書鋪街頗顯頹廢,一塊塊留著深深車轍的青石板訴說著由盛及衰的歷史。曾經熙來攘往、車水馬龍的書鋪街,如今冷冷清清;曾經身懷絕技、刀法嫻熟的刻書匠,如今越來越少,這一傳統工藝也瀕臨消失……說起這些,金溪縣雕版印刷手工技藝傳承人許挺黯然神傷。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贛版古籍在我國出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金溪滸灣的雕版印刷久負盛名,曾是江西最大的印書中心,清代全國四大刻書中心(北京、武漢、滸灣、四堡)之一,長期飲譽全國刻書行業。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享譽古籍收藏界的「金溪書」,就是指金溪縣的滸灣木刻印書。舊版《辭源》記載:「金溪滸灣男女皆善於刻字印書」。「紙不到滸灣不齊」、「書非贛版不放心」。木刻印書業的興盛為金溪贏得「江南之書鄉」的譽稱,創出了「江西版」的稱號。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滸灣出產的印書款式大方,校勘精細,字體規範,裝幀牢固,長期飲譽全國刻書行業。滸灣雕版印刷特點尤為鮮明,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制板、寫樣、刻版、印刷、裝禎等工序,現在這些工序都由許挺和另外幾個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分工協作來製作完成。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想要製作一個好的雕版,制板選材是第一步。先選擇適宜雕刻的樹材,如小葉樟木、梨木、棗木、荷木,鋸成2厘米厚的板材,放通風處陰乾。圖為制板師傅全建武正在對板材進行刨光。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兩面刨光後,裁成比書面略大之書板。如板材狹小,可兩塊拼合使用,但要嚴絲合縫。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制板選材之後是寫樣,寫樣師傅林家琛正在用極薄的毛太紙按版式書寫。古籍一般半頁8-12行,行之間用界行分隔,每行字數一般是行數的2倍。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正文字體一般為宋體、仿宋體、楷體,平整規範,特殊的用隸、篆、行、草或作者手跡。寫樣完成後,要請人校正,有錯即挖改之。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在許挺看來雕刻是最難的工序,他介紹,刻板得有過硬的雕刻水平,嫻熟的刀法才能把字、畫刻出稜角與神韻,要達到這種地步,起碼需要三五年時間練習。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先按字跡墨線精雕細刻,後將空白部分剔除,使墨跡形成約1毫米凸起的反字。」許挺說,書板每塊可刻兩面,印成後得兩頁書頁。刻字刀有拳刀、曲刀、雀刀、挑刀、枝鑿多種。刀法分出門與歸身兩大式,出門刻直紋,歸身刻橫紋。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開刻先在字跡周圍劃刻一刀,放鬆木面,稱「發刀」,實刻則以右手握刀,左手拇指抵助,先刻直線,再橫放書板,逐一雕刻點、勾、撇、捺,完成全字。最後用挑刀剔除空白木面。雕刻完成後,文字要清晰流暢。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雕刻製作完便是刷印,書板平放案上,四角以紙墊穩,以棕帚蘸墨汁塗擦板面,要求「四周到,中間黑」,再鋪上印紙,以棕刷抹擦,使印紙勻稱著墨,揭下即為正文書頁。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每刷一張須蘸墨一次,務求字跡清晰,書面乾淨無多餘墨痕。此時紙墨質量及印工技術很重要,決定了書的質量。圖為印刷師傅戴麗紅正在印刷「臨川才子金溪書」字樣。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裝訂是最後一道工序,首先「折頁」將印好的書頁按書口象鼻線對摺,使字跡向外。然後「配頁」,按一冊書的頁碼順序排配完全,不可重複或缺頁。第三步「齊欄」,把配齊的書頁按書口下框線對齊,使全部書口對摺處整齊如切。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訂線」,一般在封面確定釘眼四個,用絲線往返穿貫,使之牢固訂緊,講究的書訂線之前可用絹綢包角、粘貼平整,再訂線壓緊。圖為裝訂李伏蓮正在查看重新裝訂好的清代古書籍。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滸灣鎮書鋪街近年來不斷有清代木刻雕版珍品面世,勾起人們對「金溪書」昔日輝煌的追憶。圖為許挺正在整理清代古雕版。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輝煌已成為歷史,沒落是眼前的現實。許挺表示,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滸灣鎮上的大多數居民早已不會傳統雕版印刷的技藝。新華網 楊益民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由於科技的進步,機械化印刷已全面取代手工印刷成為現代印刷業的主流。圖為許挺正在整理雕版印刷古籍。新華網 王凱豐攝

金溪木刻雕版印刷 探尋百年積澱的墨韻書香

許挺呼籲,各級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保護傳承人,幫助他們整理技藝資料,建立檔案,提供傳習和展示的場所,讓金溪雕版印刷技藝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新華網 楊益民攝

來源:新華網-顯影中國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里的清華圖書館
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書髓樓藏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