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熬夜、壓力大、免疫力差,突然聽不到,要警惕突發性耳聾

熬夜、壓力大、免疫力差,突然聽不到,要警惕突發性耳聾

「醫生啊,我兩天前開始右耳突然聽不太清楚…」

「還聽到一些轟轟的聲音,我本來以為是手機壞了,但是用另一耳聽又正常…」

曹先生來門診時顯得有些焦慮,他今年 45 歲,健康狀況大致良好,是位小吃攤老闆,常常需要在吵雜的環境下和客人搏感情。然而這兩天由於右耳的狀況,導致溝通變得很吃力,常常需要對方重複講好幾次,讓他感到困擾又尷尬。

熬夜、壓力大、免疫力差,突然聽不到,要警惕突發性耳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耳鼻喉科醫生聽完他的敘述,仔細檢查耳朵無明顯異狀後,下一步就是幫他安排詳細的聽力檢查了。看到聽力檢查報告,果然是心中預想的那個狀況…。

「曹先生,你右耳的聽力的確變得很差,這個狀況叫做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急症,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聽力進步的機會比較高。」

什麼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顧名思義就是突然就耳聾、聽不清楚了。它有個可能更廣為人知的名稱,叫做耳中風。如同曹先生的狀況,患者會發現某一耳的聽力突然變差,可能是一覺醒來、講電話時發現電話聲怎麼變小聲了(有些人可能以為是電話壞了)。

不過,要留意的是,雖然稱為耳聾,但有些患者一開始可能不會察覺聽力變差,而是覺得耳朵好像被東西塞住,或是突然出現耳鳴、頭暈等癥狀。大多數患者都是單側發生,只有不到 5%的患者同時兩側發生。

而在醫學上,要精確地診斷突發性耳聾,需要三個要素,可以簡單記為333 原則,也就是在3天內發生聽力下降、做聽力檢查發現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

正因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所以對於這個疾病有所認識,是很有幫助的。有鑒於此,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也有針對 18 歲以上成人的突發性耳聾提出治療指引,在本文摘錄其中的重點內容,一起往下看吧!

先了解聽力變差:一次搞懂聽力障礙有哪些種類

我們的耳朵是相當精緻又複雜的器官,由外到內可以分成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大部分。我們之所以能聽到聲音,這過程牽涉到許多有趣但複雜的原理,要詳細解釋可能會讓人昏昏欲睡。

不過,可以這樣理解:聲波先到達外耳的耳廓,經過中耳的耳膜和聽小骨放大後,再傳入內耳的耳蝸,最後透過聽神經,傳到大腦負責接收和解讀聲音的地方,使我們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

在深入了解突發性耳聾之前,要先了解一個觀念:所謂聽力變差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聲音傳導有問題,另一類則是感覺神經受影響。常聽到的耳屎塞住、耳膜破洞、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水等任何會影響聲波傳入內耳的狀況,就會造成傳導性聽損。

相反地,若聲音傳導沒問題,而是接收聲音信號的耳蝸或聽神經出了問題,就是感覺神經性聽障。常見的原因像是老化、噪音、耳毒性藥物等等。此外,臨床上同時合併傳導性和感覺神經性兩種聽損的狀況也很常見,稱為混合性聽損。

這裡要講的突發性耳聾,是突然的感覺神經性聽損,換句話說,要先排除任何可能的傳導性聽損,才能說是突發性耳聾。曾遇過一耳突然聽不清楚的伯伯,結果耳鏡一看,是耳屎塞住外耳道,幫他挖出之後聽力就恢復了。這種情形,當然就不能算是突發性耳聾。

為什麼會發生突發性耳聾呢?

目前只有10% ~ 15%的突發性耳聾找得到原因,像是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耳毒性藥物、外傷、內分泌問題、腫瘤…等等。換個角度說,大部分突發性耳聾為何發生,到目前仍不清楚,而這也是全世界醫生努力想要破解的謎題。

突發性耳聾這個名稱已經被提出多年,有學者認為是因為供應內耳負責聽力部分的血流下降(因此有耳中風這稱呼)、也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造成聽神經功能受損、或是耳蝸結構出問題所導致。至於究竟是哪種理論比較正確,就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研究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患者當中,常有最近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較大、情緒起伏較明顯的狀況,和突發性耳聾是否直接相關雖然仍未知,但這些都和身體的免疫力相關,或許扮演部分的角色。

突發性耳聾要怎麼治療?

針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就跟它的原因一樣,還有許多未知的地方,目前許多研究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對此,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的治療指引中,幫我們比較了各種治療方式的效果,在此整理。

熬夜、壓力大、免疫力差,突然聽不到,要警惕突發性耳聾

類固醇藥物:

許多人對於類固醇聞之色變,但因為它有抗發炎、免疫調節等作用,再小心使用的情況下,對於許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正因為這樣的特性,類固醇藥物也被用來治療突發性耳聾。

一般會用口服類固醇,吃10~14天,然後慢慢減量,對於一開始聽力較差的患者效果較明顯。重點是,類固醇藥物的效果在前兩周的效果最好,第四周後的療效就差得多了。所以,及早發現、儘早治療最重要!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類固醇藥物會給到較高的劑量,所以患者可能會對於一次要吃那麼多顆葯感到疑慮,請別擔心,這是醫生依據病情並參考體重所調配的劑量。

不過,有些人的確不適合口服類固醇藥物,例如血糖控制不好、胃潰瘍、對類固醇藥物過敏…等等,或是已經吃了葯卻效果不好,那該怎麼辦呢?

針對這些狀況,有一個替代方式為打針,是將類固醇藥物直接穿過耳膜注射到中耳內,雖然可能有暫時頭暈、耳痛、耳膜破洞等副作用,但研究發現耳內注射類固醇和口服類固醇藥物的治療效果不相上下。

那究竟要吃藥還是打針呢?建議還是和醫生共同討論。雖然類固醇的治療效果目前證據力仍不夠強,但也沒有很好的證據說它沒效。基於聽力下降對於日常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即使只有些許療效,還是值得一試。

高壓氧:

高壓氧療法是讓病患在治療艙內,給予高壓的純氧,藉此讓氧氣到達身體缺氧的組織,例如內耳中的耳蝸。此外,高壓氧也能影響免疫系統、調節身體對抗感染和缺血的能力。

文獻指出,高壓氧治療後聽力大約有 25% 的機會進步,特別是對較年輕(小於五十歲)、較早接受治療(癥狀發生後兩周到三個月內)、聽力受損較嚴重的患者。不過,高壓氧治療確切的療效仍需要進一步大型的研究證實。

其他藥物:

因為造成突發性耳聾的原因仍不清楚,因此,血管擴張劑、抗病毒藥物、抗氧化劑、血栓溶解劑…等等,臨床上都有被拿來治療。

然而,這些藥物對於突發性耳聾治療效果皆不明顯或仍不清楚,且可能有副作用產生,治療指引中已經不建議使用這些藥物。是否有其他藥物可用在患者身上,就有待全世界的專家共同努力研究了。

我的聽力會不會恢復啊?

「醫生你說那麼多,那我的聽力究竟會不會恢復啊?」

醫生講得口沫橫飛,但患者最想知道的莫過於聽力能否進步。雖然許多藥物的治療效果仍不清楚,好在,將近六成的突發性耳聾其聽力會慢慢恢復,所以醫生常會這樣解釋:「你的聽力有三分之一機會復原、三分之一部分恢復、三分之一不會進步」。

聽力在前兩周進步的幅度最大,過了這個期間,聽力恢復的機會就低很多了。正因為如此,才會建議在前兩周儘快使用類固醇藥物。

因為有不少比例的患者聽力會逐漸恢復,許多人可能不會立刻找醫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經耳聾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開始聽力下降較多、年紀太大或太小、會頭暈的患者,聽力恢複比較差。

百分之一的機會:聽神經瘤

突發性耳聾當中,有大約1%的患者是因為聽神經長腫瘤所導致,也就是所謂的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某些患者甚至可以觀察和追蹤就好,不需要開刀或電療。因此針對突發性耳聾,醫生會視聽力檢查結果安排進一步檢查(例如核磁共振),以排除聽神經瘤的可能。

聽說這叫耳中風,那我會不會中風啊?

耳中風這個俗稱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如同前面所說,造成突發性耳聾不見得都是血管阻塞所引起。

不過要注意的是,中風若發生在腦部特殊的位置,也會以單側聽力突然變差來表現。但中風通常還會合併其他癥狀,如視力變模糊、單側臉部或肢體無力或感覺變差、說話不清楚、走路不穩…等等,要及時就診。

此外研究發現,中風的人比起沒中風的人,發生突發性耳聾高了五倍,因此中風患者若突然發現聽力異常,要特別留意,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我還要注意什麼嗎?

調整您的情緒、壓力、睡眠:發生突發性耳聾後,務必多加休息、睡眠充足、盡量減少外出。

注意比較不像突發性耳聾的癥狀:像是兩耳同時聽力變差、聽力時好時壞、有其他中風癥狀、最近有頭部外傷、最近有受到噪音傷害...等等,這些可能不是單純的突發性耳聾。

熬夜、壓力大、免疫力差,突然聽不到,要警惕突發性耳聾

聽力變差,積極處理

曹先生完成類固醇藥物治療後,持續在耳鼻喉科門診複診,他感覺自己右耳的聽力已逐漸改善,聽力檢查也證實他低頻的聽力已恢復,雖然高頻的聽力只有部分進步,但至少和親朋好友溝通已經不像一開始那麼有障礙了,他說自己是個幸運兒,也慶幸當初有及早治療。

上面提到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聽力不會進步,若是因此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還是能積極地處理,例如配戴助聽器、使用聽覺輔具或是植入人工電子耳…等等。 正所謂用進廢退,耳朵也是如此,持續給予聲音刺激,才能避免聽覺系統逐漸退化。

一雙耳朵讓我們聆聽世界的美好,請務必用心呵護它們。希望看完本文後,能讓您記得突然聽不到,就醫要趁早!,祝各位常保好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中醫 的精彩文章:

救心藥讓人頭痛、昏倒?該吃嗎?
單顆元宵熱量逼近百卡,營養師三招教你這樣吃健康

TAG:鴿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