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安徽西漢六安王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現在,高速公路、高鐵發展速度驚人,但大家想過沒有,現代人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時,其實是以破壞遺址、古墓為代價的,要徵用土地,大量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是在交通大躍進的背景下進行的。

安徽六安雙墩一號漢墓,就是這樣被挖的。

2005年10月28日開工建設的合武高速鐵路六安段,要通過文物點密集的區域。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已開通的合武高鐵)

六安段含金賽縣城100多公里,當時已探明的文物點便有7處,其中最重要的六安雙墩大墓。

雙墩大墓位於六安市東面10多公里處,是兩個大的土堆,後編為M1的大墓底徑55米,高達10米,這在江淮平原上,是一個小山了。

雙堆大墓所在,可謂古代堪輿家裡的「風水寶地」。

其地處江准分水嶺,東面的淠[pì]杭乾渠向南經打山渡槽匯入杭埠河下淮河,中間是一段長長的高岡,周邊有20多座古墓,據探查,是西漢六安國王族墓葬,都如雙墩大墓般,雙雙排列,這是漢朝的夫妻同墓地不同墓穴葬俗所特有的。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雙墩一號遺址公園)

雙墩大墓位於這些封土堆的中間,宛若眾星捧月。這地位說明,雙墩大墓墓主身份非同一般。巧的是,合武鐵路路基恰好經過這座大墓。

2006年3月6日,雙墩大墓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當時,考古隊僱傭了12名探工——就是會使民國盜墓利器洛陽鏟的工人。不到一個月,就將雙墩大墓的地下情況,探查得一清二楚。一號漢墓和周邊有小型墓葬6座、大型陪葬坑2座。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雙堆考古現場)

考古與盜墓不同,盜墓一般見到目標後,哪裡有寶先挖哪裡,考古不會這麼乾的。雙墩古墓的考古按「先小後大、先易後難」原則,首先發掘周邊小型漢墓,接著發掘車馬坑。

很遺憾,車馬坑已遭盜掘,是早期盜寶者所為,坑內被亂翻一通,遺物雜亂無章,散架的車和馬的遺骸橫七豎八。帶車馬坑的古墓都不一般,安徽又是首次發現大型真馬整車的陪葬坑,所以主持發掘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很重視,發掘工作嚴肅認真。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雙堆考古現場)

2016年7月,清理外圍後,揭挖大墓正式開始,這是整個考古發掘的重點和核心工作。

因為鐵路施工需要,整個堆土堆必須全部剷除。

預計整個土方超過2萬方,這麼大的工程量,對考古隊來說不是簡單事情,附近都是農田,尋找堆放土場都是問題。或許有網友會說,可以用來鋪墊路基啊,但鐵路施工方不要。為什麼?因為不合格,墊在路基下面會有安全隱患。

從表面看,雙墩大墓封土是層層堆積,逐層夯築,這樣的土很結實的,但鐵路施工方化驗後發現,這封土雜質太多,屬於膨脹土,高鐵路基絕對不能用,一定要鏟盡。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春秋大墓封土堆)

後來,有人出了個點子,把封土送給農民,允許有需要的農民拖運走,解決了難題。

鐵路施工方也積極配合挖土,兩個月後,大墓的封土全被挖去,整個墓口完全暴露了出來:是「中」字型土坑大墓,雙墓道,分別在東西兩邊,大墓坐西朝東,朝東主墓道殘長19米,西向墓道窄些,長12米。

墓室長約20米,寬約15米。在墓室中間,發現了4個盜洞。

其實在揭挖封土堆時,考古人員已知道這座墓被盜墓者光顧了,發掘情緒因此一度低落——在封土堆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盜洞,十分罕見,從下往上涌著青膏泥。盜掘這麼嚴重,墓里還能剩下多少隨葬品?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現代考古現場,非本文所涉)

清除所有封泥後,槨室露出來時,考古人員又興奮了——葬式是難以見到的特別葬式「黃腸題湊」,墓主至少是王侯!隨後的考古證實了這個推斷,墓主是西漢歷史上很有影響的六安國首王劉慶。

黃腸題湊是春秋時期即已出現的貴族用葬法,到西漢時成熟,有完整的規格,與玉衣一樣,成為漢朝帝王葬事的標配。

其結構是,在槨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壘成框,形成木結構地宮。為什麼叫黃腸題湊?三國魏人蘇林就《漢書·霍光傳》中「黃腸題湊」注稱:「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雙黃腸題湊,上現四盜洞,紅圈處)

《後漢書·禮儀志》「大喪」條下劉昭注補引《漢書音義》也說:「題,頭也。湊,以頭向內。所以為固也。」

可見,「黃腸」是柏木,「題湊」是木頭頭部向內的堆壘方法。

黃腸題湊本是天子葬制,但天子可賞賜功臣、諸侯王使用。雙堆大墓墓主不是天子,卻用黃腸題湊就是這個原因。

雙堆大墓的「題湊」直接構築於外槨四周,用922根的方木堆壘而成;「黃腸」木心向內,合縫嚴實。在上用鋪了四層方木,共計146根。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揭去題湊蓋後,槨室暴露)

整個題湊高度超過槨室,墓室頂端構架在題湊上面,題湊起到承重牆的作用。如此這般,把整個墓室連成一體,使整體結構嚴密堅固。

黃腸題湊葬式,現代考古中已發現不少。如湖北石家莊趙王張耳墓、湖南長沙象鼻嘴長沙王墓、陡壁山一號漢墓、北京大葆台漢墓、河北定縣八角廊漢墓、江蘇高郵天山漢墓等,都是「黃腸題湊」葬制。

雙堆大墓的黃腸題規模不是最大,但用料特別講究,並有創新。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揭去題湊蓋後,槨室暴露)

所用方木製作平整,表面打磨光滑。這些方木質很好,呈深褐色。經鑒定不是柏木,而是就地取材,是當年大別山盛產的櫟木。

題湊內分室結構獨特,內有雙槨,外槨是木槨,內槨是石槨,這是已發現其它黃腸題湊墓中不見的。

雙堆大墓的黃腸題湊,不僅僅是墓主生前顯赫地位的象徵,也有實際作用,對保護棺槨和隨葬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盜墓的難度!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考古發掘現場,石槨被盜墓者砸開)

試想,在沒有電動工具的古代,盜洞操作空間又有限的情況下,想在短時間內鋸開堅硬的櫟木,一層層鑿出盜洞,成功實施盜掘是非常困難的。

就是現代合法的考古,在提取這些方木時都費了很大的精力。

2006年10月30日,考古隊開始揭取題湊蓋板,特別請求鐵路建設方支援,開來了大型吊車幫忙。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4層蓋板,每層36根,每根寬高26厘米、長約7米多,每根重約200公斤,僅這100多根蓋板便吊了整整一天。

可以想見,當年盜墓者在題湊蓋板上鑿出4個大洞,要費多少事,花多少時間!

蓋板吊完了,裡面的槨室露了出來——但考古人在槨室上,女發現了兩個盜洞……

考古發現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見盜洞,但特殊葬式難為了盜墓者

(雙堆發掘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古代專設高級監獄,給犯罪官員坐牢,唐朝時夏天還發錢發飲料
考古發現新型反盜封門設計,盜墓者9盜沒得手,進入墓室遇到意外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