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投降希特勒,戴高樂率領老弱殘兵繼續戰鬥

法國投降希特勒,戴高樂率領老弱殘兵繼續戰鬥

續上文:「二戰」讓法蘭西驕傲掉落在地,讓大不列顛「夕陽西下」

上文我們講述了「二戰」的原因以及對英國、法國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強國的影響。戰後,丘吉爾利用「三環外交」繼續維持英國的地位,由此,一直影響到今天的「脫歐問題」。其實,脫歐的重要原因就是:英國和歐洲大陸千年來的互不信任。

(1)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關係,首先就是英國和法國的關係

英國和歐洲大陸為何千年來互不信任?歷史原因我在「英國脫歐」系列18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這是古代的,近代的則是丘吉爾和戴高樂間的個人衝突。

麥克米倫

英國在1975年加入「歐共體」之前,曾被戴高樂兩次否決加入申請。戴高樂對英國能在「歐共體」內部起什麼作用表示嚴重懷疑,他更怕英國加入是受美國指使。

而這些,都是從「二戰」期間,英美兩國對戴高樂和法國地諸多「侮辱」中遺傳下來的後遺症。

丘吉爾對於戴高樂並不比羅斯福友好,用後來的英國首相、時任內閣大臣兼英國駐北非特使麥克米倫的話說,戴高樂只是「我們在馬廄里餵養和訓練的賽馬」。意思很明顯:我們讓你怎麼做,你就該怎麼做。

但可惜,戴高樂並非是傀儡。丘吉爾扶植起來的,他心目中的未來幫手、英國的跟班兒戴高樂,是一位一心要將法蘭西光榮重新樹立的倔強且高傲的高個子兒。

特別是作為天主教教徒的戴高樂,因為歷史原因也並不信任英國。因為,列強間幾百年的歷史證明:朋友是不存在的,虛弱法蘭西那廣袤的殖民地成為「列強朋友們」眼饞的肥肉!

(2)丘吉爾曾經的「馬仔」戴高樂卻帶領法國走了另外一條路

英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最著名的就是「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和拿破崙戰爭。雖然,德國崛起後英國和法國的關係比較熱絡,但實際上直到1900年之後,因為威廉二世大力發展海軍才引起英國注意,將德國作為最主要的競爭對誰。因此,英法之間的關係,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好。

自從1940年6月2日,法國宣布投降納粹德國以後,「兩個法國」就出現了,一個是維希政府,一個是「自由法國」運動。那時的法國成為當時乃至今天都被「恥笑」的時期。毫不客氣地說,法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時期就是維希政府時期,國土被佔領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成為德國納粹的「幫凶」「臣服者」。

1940年6月6日,之前的舊識、總理雷諾,任命其為陸軍部次長,在短短的10天里,他見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16日雷諾辭職,戴高樂曾經的老上司被當元帥成為總理開始與德國和談。

戴高樂見狀,立刻前往倫敦與丘吉爾商量對策,18日,戴高樂次長在英國電台發表「繼續獨立、戰鬥」的講話。

22日,法國投降並與德國實現和平;25日,又與義大利停戰。

按照停戰協議:包括巴黎在內的的北部三分之二領土為德國佔領區;剩餘三分之一領土和所有殖民地為自由土地,法國軍隊除了少部分地區和殖民地駐軍外全部附院。法國政府遷到了維希城,這就是維希政府的由來。在統治區內,實行軍官,建立法西斯體制。

維希政府見戴高樂公開「反叛」便判處戴高樂死刑、一切財產都充公。

「二戰」讓法蘭西驕傲掉落在地,讓大不列顛「夕陽西下」

英歐千年的鄰居,英美雖萬里之遙但心卻一體

貞德、拿破崙與戴高樂:英國與歐洲大陸六百年矛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1975年脫歐背後:日不落變成日已落,大英情結至今難忘
俄羅斯史上最危險兩年:但只要人民支持勝利屬於蘇維埃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