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這首送別詩,大氣磅礴,僅因開頭十四個字,帶火了兩個地方

李白這首送別詩,大氣磅礴,僅因開頭十四個字,帶火了兩個地方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作為中國古代的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生不是在漫遊,就是在漫遊的路上。而生性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的他更像是現在天性解放的90後,即使是得到了玄宗的賞識,最終也是不願趨炎附勢而不被權貴容納,便甩手離去。雖然說李白的仕途之路並不是很順,但是這並不妨礙李白交友廣泛。

而在同時代的詩人中,李白可以說是對這個男人用「愛」來形容了。而這個人就是孟浩然。這可不是道聽途說,胡說八道,這是李白自己親口說的:「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這首詩在但是的詩圈中也是傳開了啊。

不過這首詩並不是送給孟浩然的最經典的那首詩,《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才是李白送別詩中的一絕,世人不僅被詩中那種大氣磅礴的詩風所折服,更是對李白所提到的那個「廣陵」趨之若鶩。

這首詩是在李白送別孟浩然去廣陵的時候所作的。而當時的李白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因此,即使是送別詩,也不是那種「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的詩風。接下來就來看一下這首充滿著天地豪情的送別詩吧。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歌的開頭,「故人西辭黃鶴樓」便表明了整首詩創作的背景,由題目便可知這個故人便是「孟浩然」了,「西辭」也道明了孟浩然接下來要出發前往的方向。不過這個並不是重點,「黃鶴樓」這個地點才是開頭第一句的重點。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為止折腰。而這個地方似乎也成為了那些騷客的不約而同的聚散之地。就在李白和杜甫之前,就有一首出自崔顥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描寫的也是送別之情。接下來,王維也過來打過卡: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因此,就第一句一出,就能引起不少人的圍觀了。而李白作為當時以為浪漫主義詩派的代表人,此詩一出,便又無數的文人騷客趕來這黃鶴樓來感受一下所謂這浩蕩江水之上的不一樣的離別之情,為自己的詩作找點靈感。

接下來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更是將所謂的浪漫主義發揮到了極致。賀知章在描寫春色的時候也僅僅是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已經算是浪漫主義化了。而李白則是大膽用詞,「煙花」一詞,足以比擬任何的形容詞。這煙花般的三月,鳥語花香,柳葉飄搖,即使是遇上下雨的江南,也是一種煙雨朦朧,繁花似錦的景象。所以,煙花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春一樣的形狀。

而就是這樣美好的三月,江南的可去之地就因這首詩首先和「揚州」聯繫在了一起。而「下」字更是突出了一種磅礴的氣勢,一種勢不可擋,一往無前的氣勢。試問那種送別之情有如此的厚重大氣,絲毫感受不到一點傷感之前,感受到的都是那種支持好友為自己所追求的的情感。

不過既然是揚州,為什麼題目寫的是「廣陵」呢?其實這兩個地方是一塊地方,只是叫法不一樣。公元前319年,楚懷王在邗城基礎上築廣陵城,廣陵之名始於此。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到了隋朝,隋改吳州為揚州,後改為邗州。公元626年,唐復稱揚州;公元742年,改稱廣陵郡。

總之,不管是廣陵還是揚州,揚州這個地方因為李白的這一句詩著實是火了一把。就連現在人們流傳下來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句之後都會加上揚州一地。

在詩的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凈,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詩的後兩句,則是描繪了一幅江面寬闊無垠,水天一色的畫面。「孤帆遠影」也是說明了李白駐守在原地看了孟浩然許久,直到看到船隻變成了點點湖面的星光之後才肯罷休。而此時看到的此時如同鏡面一樣乾淨的天空以及遠處地平線上流入天空中的長江。這兩句看似是那樣的闊達,其實卻是全詩的詩眼所在,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濃厚的情誼。

而《全唐詩》中唐汝詢對此詩也有評價::「孤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這也難怪為什麼後來這麼多人要來黃鶴樓極目遠眺,望斷江水。可能也是想去看看那種從黃鶴樓眺望煙花揚州的樣子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元代此曲只有28個字,卻由14組疊片語成,甚至被譯成了英文

TAG:古往今來風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