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要造電視了,還要賣1000萬台,你買不買?

華為要造電視了,還要賣1000萬台,你買不買?

1、專家稱華為做電視「板上釘釘」 華為:不評論傳言

近日,業內不斷有消息傳出華為將正式涉足電視行業。有消息稱,華為電視將採取華為、榮耀兩個品牌同時發力來攻略不同的渠道市場,榮耀品牌會在今年4月份、5月份推齣電視,華為彩電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華為要造電視了,還要賣1000萬台,你買不買?

對此,華為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評論傳言。

不過,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認為,「華為做電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劉步塵表示,他所了解的情況是,華為已經從深圳一家電視企業挖了很多研發、銷售人員,放在IoT(物聯網)的大部門下,「深圳這家公司的人也直接說,華為一定會做電視」,此外,華為今年將要上市的55吋的4K電視就用榮耀品牌,由京東方代工,這個信息已經很確鑿了。「基於以上信息,華為今年推齣電視產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去年11月份,榮耀總裁趙明曾在2018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榮耀確實有在電視方面的布局,目前也正在準備和考慮中,且榮耀電視的目標是三年進入全國前三。但作為主品牌的華為在進軍電視行業方面一直較為謹慎,對外也從未有過明確發聲。

有分析稱,在電視領域,華為將用榮耀品牌打頭陣來試水。

對於傳言中的從榮耀電視子品牌逐步延伸到主品牌這樣一個策略,劉步塵認為可能性比較大。「榮耀和華為主打不同的品牌定位。華為畢竟在電視行業沒有經驗,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採取比較謹慎的方法,用華為子品牌榮耀先試水,如果做成功,再推出一個更高端的品牌,用華為品牌直接做。」

對於華為進軍電視行業,劉步塵指出,彩電企業的心態是比較矛盾的。

「華為最值得期待的是,一旦它進入電視領域,有可能會重塑中國的彩電行業。華為的品牌力很強大,它會逐步把中國彩電業的價格拉高。」

劉步塵指出,家電行業里電視企業的盈利狀況是相對較差的。「中國電視行業盈利能力差,因為行業天天打價格戰。尤其互聯網品牌一上來就採取超低價的方式,本來電視行業就不賺錢,互聯網品牌進入把價格拉得更低了。電視行業都希望華為進入電視領域後,把整個行業塑造成一個健康的行業,有一個相對比較健康的利潤。」

不過,對於華為這樣一個強大對手,彩電企業同時也有擔心。華為的影響力要比原有的很多互聯網品牌大多了,華為有技術,品牌力強大。本來中國彩電企業競爭就已經很激烈了,華為這樣一個重量級對手進來後,行業將會是怎樣的局面,也是彩電企業普遍擔心的。「那些互聯網品牌我都不擔心,但我很擔心華為。」有電視行業人士表示。

「彩電就是屏+晶元,從屏來說,中國彩電企業中除了TCL,大家都沒有屏。晶元方面,華為雖然沒做電視,但它的海思晶元已經供應給很多彩電企業使用。而且華為在AI技術和8K上都有充分布局。華為要做電視太簡單了。」劉步塵指出。

根據目前業內人士透露出的消息,華為做電視主要看中智能家居的互聯互通功能。此前,華為已經推出了「全場景智慧生活生態戰略」,而智能電視作為智能生活場景的一個關鍵部分,不可或缺。

2、電視行業,依舊是個大坑

從手機行業轉向到電視行業,就像從一個坑跳進另外一個坑,「剛出狼窩,又入虎穴」。兩個同樣沒有太多創新,只有「微調」以及基於原有基礎上細微改進的行業面臨著相似的境況。

華為要造電視了,還要賣1000萬台,你買不買?

智能手機出現以後,給不同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對一種事物佔用時間的延長,意味著對其他事物貢獻的時間減少。2014年Q3,美國人均花費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首次超過電視。eMarketer數據顯示,今年我國人均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也將首次超過電視,移動互聯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仍在深化。

網友調侃,智能手機打敗了收音機、照相機、電腦、傳統媒體、遊戲機、電視機......一連串的打敗,智能手機「孤獨求敗」。然而,自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2010年發布配有解析度達到960×640的視網膜顯示屏之後。手機無論是在外觀、系統優化還是顯示技術方面,其實已經持續多年沒有太大的改變和突破。

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96億部,同比下降17.8%。4G手機上半年出貨量1.86億部,同比下降17.9%。3G手機出貨量3.4萬部,同比下降93.2%。2G手機出貨量1024.8萬部,同比下降13.4%。4G手機已經成為市場主流,2G、3G手機頹勢明顯。

2018年上半年,華為P20、OPPO R15、R17、vivo X21、X23、小米8,無不是在攝像頭數量、異形屏、非異形屏、屏幕大小方面大做文章。OPPO FindX和vivo NEX升降式攝像頭的全面屏手機,依舊是對市場的一個試探性動作。產品高度同質化讓用戶審美逐漸疲勞,削弱了購買慾。市場份額頭部集中化,手機行業似乎難以再次激起一絲漣漪、一朵浪花,智能手機被自己打敗。

華為要造電視了,還要賣1000萬台,你買不買?

華為電視盒子

2014年至2016年CES大會上,智能家居概念普及的步伐,順應了5G、AI和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到今年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三星、LG等廠商甚至將手機產品的重要性降級,主推智能家居產品。比如,通過Bixby功能連接的智能冰箱、電視、洗衣機等,可以遠程控制的人工智慧平台SmartThinQ。

客廳文化背後的生活場景連接著個人消費領域和各個垂直生產行業,垂直行業的運行是物聯網相關技術的保障支撐。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產業鏈上重要的一個環節,廠商們的重視度不言而喻。在這種風向轉變的帶動下,手機廠商們的戰略開始動搖。智能電視、智能音箱都有可能成為手機之外,家庭總控制中心的入口。

華為近年的戰略,也在全面地進行相關多元化的發展,不斷擴充智能家居各種類型的產品線。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對藍鯨TMT記者表示,如果是以智能家居產業的戰略意圖考量,將電視作為產品線配套設備,華為可以做一些嘗試。但是華為想在電視行業打出一番天地,難度很大,未來勝算的幾率非常小。

不同於通信行業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彩電行業受到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之大,讓電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客廳的裝飾品,中老年用戶居多。彩電市場極度飽和、極度過剩。四至五千萬台容量的內銷市場,萎縮態勢不斷持續。

2016年底,電視面板漲價潮,漲幅將近一半。2017年電視行業進入凜冬,奧維雲網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彩電零售銷量4752台,同比下降6.6%,創下2003年以來最大的降幅。互聯網品牌市場份額13%,同比下降6%,新機型同比下降11%。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內銷同比減少4.8%,外銷同比增長1.4%。海信、TCL、創維寄託于海外市場實現利潤增長。

2018年上半年,面板產能逐步恢復。GfK數據顯示,上半年電視均價同比下降4.7%,開啟價格戰。中怡康數據顯示,國內電視零售額711億,同比下降5.9%。中國電子商務數據顯示上半年銷量同比稍有下降,預測未來電視出口和內銷的差距進一步加大。

寒冬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電視廠商後續的組織調整和轉型動作。梁振鵬表示,液晶面板佔據了電視70%以上的成本,一塊晶元的價格不過幾十元。華為在沒有上游液晶顯示工廠的情況下,做電視毫無優勢可言。今年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偃旗息鼓,從去年的十幾家只剩下五六家企業。採取低價互聯網模式銷售,定位低端,走價格戰路線,註定賣的越多,虧損越多。華為不具備工廠的情況下,採取高價模式等於給上游液晶面板廠商「打工」。

3/即便打臉也要保密??

智能電視在華為IOT(物聯網)布局如此之重?

在前不久的AWE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明確表示過華為不會做電視。不過,3月20日,一位華為電視的供應鏈高層向界面記者透露:華為電視將於下個月發布,55寸的屏幕供應商為京東方,65寸的供應商則是華星光電,代工方面,則是京東方收購的蘇州高創。

來源:素走世界

華為要推出的電視的傳聞已經有了一段時間。早在2018年下半年,深圳一家電視公司的高管曾對界面記者說,華為的HR部門向他拋出橄欖枝,華為和旗下的榮耀品牌都有意進入電視行業。

「華為電視的目標是一年銷售1000萬台,這等於說要成為目前電視行業第一名。」上述供應鏈高層表示,華為電視可能會配備雙攝像頭,另外還有遊戲和社交功能。

如果華為目標一年1000萬台,意味著將佔領20%左右的份額,另外也將超越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作為一個行業新手,華為的野心巨大。

華為消費者業務相關負責人對此不予置評。

隨著5G的逼近,手機公司進入電視行業已成為趨勢。許多行業人士分析,華為做電視的主要目的是在未來5G的環境下,智能家居可以獲得互聯互通功能,爭奪更多場景的入口。

「不僅僅是家庭電視,華為將要拓展更多的商用電視領域。」上述人士說。

「華為技術能力強,但短期內不能迅速崛起,因為電視本身很難做出太多的創新,本質上是物聯網IOT方面的想像空間。」創維電視CEO王志國對界面記者評價,電視產品不容易被顛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