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總有人把外國茶跟我國茶做對比,這還需要比?

總有人把外國茶跟我國茶做對比,這還需要比?

看來又要胡比扯淡一期了,國外茶與國內茶根本沒法比,或者說沒有比的必要。我國是茶葉的故鄉,國外的茶葉是從我國傳播出去的,這點無可非議,悠久的歷史都可以證明。

唐朝時我國的傳統制茶工藝,也就是蒸青工藝傳播至日本,至此被日本一直傳承下去。

至於英式茶,都是紅茶。

我國茶隨著發展,創新出了炒青和烘青工藝,蒸青工藝被淘汰,不過並沒有消失,我國現在還是有傳承的,例如恩施玉露,就是蒸青綠茶。也根據發酵程度,創造出了紅、青、黃、白、黑等五種發酵茶類。除了紅茶,別的茶類在國外的市場太小,而且多是從我國出口,不予比較。

紅茶是國際最受歡迎的茶類,也是消費最高的茶類,佔了世界所有茶類的75%。

咱們從各方面闡述一下我國茶葉為什麼好。

英國是不產茶的,至於暢銷全球的立頓、川寧,都是英國的,這些牌子袋泡茶所用的紅茶原料都是從亞洲進口。我國不僅是茶葉的起源地,也是茶葉第二大出口國,此外,全球70%以上的綠茶都是從我國出口的。在國外喝綠茶,90%的可能喝到的是自己國家的茶。

我國喝茶喜歡清飲,未發酵的綠茶才合國人的口味,當武夷山桐木關第一次創造出正山小種的時候,在哪個時候算是次茶,黑心商人順手將這種次級茶轉給了外國人,外國人帶回去之後,沒想到在英國火了。

至於火起來的原因很多,一是茶葉的誇張宣傳。二是因為英國的水質,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水質污染極其嚴重,綠茶泡不出來香味和鮮爽的滋味。紅茶的濃香和醇厚滋味更能蓋住水的怪味。

當時的英國,是海上霸主,有眾多殖民地,一直從我國進口茶葉,英國人心裡鬧不快了,錢不能讓中國賺了,得自己種茶。決定要從中國盜竊茶葉,但那時候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洋人進不去,這咋整。於是這種需求催生除了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植物獵人」(plant Hunter),他們專門收集各個國家的植物。這幫植物獵人的本質就像僱傭軍,受英國的僱傭,為了得到中國的茶葉、茶種,什麼都做得出來。

他們數人組成一隊,冒險進入我國,算是偷渡。因為不識路,出差又想偷懶,便花錢雇了轎夫,像老爺一般被抬進了武夷山。路沒走一半,轎夫不幹了,給的錢這麼少。把這些洋人丟在了半路,還招呼當地百姓來看洋人,看一回收費一百文,還別說,當時的百姓們哪裡見過外國人,花錢來看的還真不少。

這一下子驚動了當地官府,引來了官兵,直接把岸邊洋人的船給轟了,叫洋人滾回去。

這故事並不是虛構,歷史上有記錄,原任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的梁章巨(1775-1849),在一八四二年七月寫信給當時福建巡撫劉鴻翱(1778-1849),提到:

「某記得道光乙未年(1835)年春夏之交,該夷曾有兩大船停泊臺江,別駕一小船,由洪山橋直上水口。時鄭夢白方伯以乞假卸事回籍,在竹崎江中與之相遇,令所過塘汛各兵開礮擊回。」

另一批洋人扮成清朝時期百姓的模樣,剃了頭,帶起了假辮子,並聘用了專門的翻譯,在翻譯人員的幫助下,喬裝打扮的洋人竟然沒有被認出來,成功帶著數個茶種和茶苗返回了印度。

這個洋人Robert Fortune就是下面這貨,這竟然沒認出來。

當Robert Fortune帶著茶苗茶種回到印度後,結果印度方面傳來了消息,我們已經在阿薩姆地區發現了原生種茶樹。

雖然有了茶樹,但英國人發現了致命的問題,沒人會制茶!英國人和阿薩姆當地的人都不會。這下只能花重金聘請中國茶工來教。

阿薩姆地區都是原始叢林,出入靠大象,人工馴養後的大象很少,更多的是野生象群和數量龐大的老虎,同時阿薩姆地區蚊蠅和瘧疾肆虐。加之中國茶工聽不懂當地的語言,無法交流,也沒有娛樂和女人,沒有心力制茶,總想著逃跑。在這種環境里,英國人的學習也十分艱苦,結果發現招來的中國工人其實懂茶的不多,絕大部分都是來淘金的。

逐漸掌握了中國的制茶方法之後,英國人又有了新的不滿:中國的制茶方式太繁瑣,太慢了。對於已經工業化的英國,我國純手工制茶的效率太過低下。我國紅茶的工藝,採摘鮮葉之後,要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數道工序才能成茶,耗時耗力。成茶後,要靠船和大象運往海邊港口,才運輸回英國,這樣一連串下來,成本太過昂貴。

隨後英國開始利用工業技術,改良茶葉的生產工序,19世紀70年代,茶葉滾輪機成功發明並投入使用,後續揉捻、發酵、烘乾都有了專門的機器,甚至可以使用水利電力驅動,所需人力逐漸減少。效率迅速提高,成本也大大降低。

下圖為舊型制茶滾輪機器。

1930年,CTC滾輪機被發明,滾輪機的出現,直接改變了紅茶的製作工藝,自此,世界上的紅茶分為兩種製作工藝,一種是我國的「工夫紅茶」,另一種則是以機器流水線為主的「CTC製法」。

CTC是Crush碾碎、Tear撕裂、Curl捲起,三個英文的縮寫。CTC製法有著高效率低成本的優點,茶葉採摘之後,先進行萎凋,完事直接送入機器,機器會將茶葉碾壓切碎揉捻,最後烘乾,成茶後是極細小的顆粒狀,發酵迅速而均勻,如下圖。

英國將茶葉在各個殖民地試種,最終印度和斯里蘭卡成為紅茶的主要種植區,此後,英國大量的從印度和斯里蘭卡進口茶葉,中國茶的銷量斷崖式下跌。

《綠色黃金》中說道:「「從1881年開始,茶葉價格就非常低……開茶莊的、做茶箱的都倒閉了,從事生產的勞工無法依靠茶葉過活,曾經在茶田勞動的人,如今多麼悲慘啊!」

CTC製法的出現和殖民地茶葉種植區的擴大,使得茶葉成為廉價的大眾飲品。紅茶成為世界飲茶的主流,印度和斯里蘭卡是主要出口國,我國的紅茶市場只佔了10%,我國現主要的出口茶是綠茶。

我國紅茶注重清飲,講究的是茶的真味,紅茶的口感醇厚,滋味香濃,香氣厚重,有很強的回甘。茶外形緊結,均為條狀,沖泡需要很大的舒展面積,不適合裝在英式茶的那種袋子里。

英式茶一般苦澀之味重,回甘弱而口感寡淡,香氣青而沉悶,這與原料無關,都是因為製作工藝不同所造成的,所以英式茶大多都是混泡,加入牛奶、糖等調和味道,清飲難以下口。

我國輸出的CTC紅茶原料是雲南的滇紅。

經過前面簡單的勾勒,我們可以從紅茶的品種、工藝、味道等方面了解英國茶和中國茶的區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藝茗茶 的精彩文章:

一文看懂紅茶的分類

TAG:承藝茗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