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扎堆在3月上映,文藝片的春天已經來了?假象而已

扎堆在3月上映,文藝片的春天已經來了?假象而已

在2月底的時候,大家紛紛熱議,多部電影定檔在三月,感覺這個三月的電影市場會分外熱鬧。尤其當中有大量的並不是市場常見的文藝氛圍的影片集中出現在這個初春時節,未免讓人又借用一句流行的話,說文藝片的春天已經來了。其中有在柏林斬獲影帝後大獎的《地久天長》,被譽為最佳處女作的《過春天》,張猛藏匿了一年的《陽台上》。在海外方面,也有剛剛收穫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和最佳男主角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扎堆在3月上映,文藝片的春天已經來了?假象而已

三月部分文藝片劇照。圖源網路

可是,這些電影上映後,無論是獲得了國際重要獎項的,還是前期口碑爆棚的,除了《綠皮書》外,都沒有實現相應的市場反饋,全部加起來票房都不及一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免讓人有點倒春寒的意思。

要釐清這其中的大眾呼籲和市場冷板凳的關係,首先要界定出到底什麼是文藝片?文藝片不是一個類型概念,而且也不算是一種產業概念,它更類似於一種廣泛觀眾的主觀認定,也就是不具備商業製作、商業元素、商業吸引力的影片,大眾會統一認定為文藝片。簡而言之,普通觀眾會覺得這類影片與自己無關。

我們可以單拎出正在上映的《過春天》,從故事元素和呈現來說,《過春天》已經很接近犯罪類型影片,而且全片節奏也比較緊湊,情節性充沛,它並不是一種大眾熟悉、認定的文藝片故事,是什麼把它歸給了文藝片範疇內?一是所聚焦的人物群體較為特別,有現實批判意義;二是從全片的演出陣容到拍攝手法,都比較去市場化,不是商業投資的大體量作品。

扎堆在3月上映,文藝片的春天已經來了?假象而已

《過春天》劇照。圖源網路

反觀《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從外觀上來說,這也是一個無法歸屬到商業類型中的文藝片樣式作品,但它在劇作層面上與大眾結合得極其緊密。在該片宣傳中,主打「哭」這一主觀情緒引導元素,而「哭」對於觀眾來說,同樣是一個有效的商業吸引力,作為一種情感宣洩方式,也是一種有效的「娛樂」手段。再如,被認作文藝片的《綠皮書》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但本質上而言,《綠皮書》在好萊塢創作體系中屬於商業喜劇範疇,是一部正兒八經的商業片創作。因此,它本身的商業元素加上奧斯卡的加持,才吸引到大批觀眾進入電影院中觀看。

這些特例,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文藝片春天的假象。從豐富院線電影類型的角度而言,近年來的確有越來越多不同創作方式、不同題材、不同類型的影片進入到院線當中,尤其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成立後,給更多中外藝術影片提供了登上大銀幕的機會。但是考慮到中國電影觀眾的基數,以及日益增長的銀幕數量,在這樣龐大的數字中,這些影片的加入猶如幾滴水之于海洋一般,看上去集中、擴大了影響,實際上真正的受眾與原來並無差異。

文藝體質的影片,要更好地下沉到中國主力觀眾的視線中,依然需要不少時間。這不僅僅是一味強調影片質量可以達到的目標,還需要更為優化的戰略部署。這個春天雖然來得很慢,但一定會到來的。

□耳朵(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危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