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不要迷信長壽老人的長壽理念,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長壽!

不要迷信長壽老人的長壽理念,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長壽!

現在的養生文章,凡是講到健康長壽,都是講百歲老人怎麼怎麼樣。這樣做,在形式上當然沒有錯,講長壽就得以百歲老人為樣本,才更有說服力。但是,把形式做對不難,能看到本質,卻非常不易。

我看了不少這樣的文章,發現一個規律:調研者或是文章作者,並沒有抓到真正的關鍵因素。一篇文章看下來,你很難看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只能得出一個模糊的結論:生活習慣好。但是,有不少長壽者,有一些生活習慣並不好,比如吸煙。為什麼會這樣,極有可能因為,長壽者本人,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長壽。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先生,探訪長壽之鄉廣西巴馬,問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多位老人異口同聲:吃又吃不飽,死又死不了。這看起來像是在說,吃七八分飽是長壽秘訣。其實很多人,在60歲以後,基本上都是七八分飽,並且很多人都是一天兩餐。但這些人,真正能長壽的,也並不是很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的外環境當然重要,但是外環境並不只是環境,它會緩慢促使人體內發生改變,身體內到底有怎麼樣的改變,才能確保人健康長壽?這種改變,能否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形成,這是最值得研究的。

不要迷信長壽老人的長壽理念,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長壽!

不難理解,健康長壽的人,都是心態更好的人。心態好,是一個相對關鍵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心態好,並不是我們故意不在乎、不生氣。很多看起來心態好的人,其實並不健康。因為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心態好。

道法自然,什麼是自然呢?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沒氣自然不發,有氣就自然要發,這才是自然。忍氣吞聲,不是自然,也不是心態好。這一點在小孩身上,體現特別明顯,小孩的心情就是表情。我們說小孩天真,其實天真就是養生。《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一章就叫上古天真論。

真正的心態好,是有生理基礎的,並不是單純的從心理上去自我控制,一味去控制,反而有害。我們常說要身心合一,其實生理和心理,天然就是合一的,這就是天真。只是我們後天,有了過多的念頭,導致了身心不夠合一,生理和心理經常不在一個頻道上,怎麼能不生病。

長壽之鄉的百歲老人,他們是世代遺傳下來的,你說是基因問題,也沒有錯。反正這個東西,確實是有生理基礎。並且這種生理基礎,是決定性的因素,不是什麼灌腸、喝茶等後天的東西,可以取代的。

那這麼說,豈不意味著,後天無論做什麼,效果都不大。也不一定。其實,他們的心態之所以好,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處理信息的效率更高。這種信息,包括外來的信息,和身體內部的信息。那麼這涉及到的器官,可能就是大腦。處理體內的信息效率高,生理上就不緊張,不會有什麼內分泌紊亂,處理外來的信息效率高,心理上就不焦慮,不會損耗太多的心力。

這樣一種似乎是先天的規律,是非常隱蔽的,長壽老人自己不知道,並不稀奇。訪談者通常,也無法將話題深入到這個層面,所以你看那些訪談長壽的文章,看不到關鍵,也是自然而然了。理論上是這樣,如何去做呢?不太好開展。可行的辦法,就是修道。道家的修鍊,就是講究後天返先天。道家修鍊的練氣化神,其實就是從生理層面,實現了大腦的放空,是真正的身心合一。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聚精會神,就是道家養生的真諦!
肺氣不足,身體利用脂肪的能力下降,通俗易懂很有說服力!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