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超越原生家庭,孩子是你最好的機會

超越原生家庭,孩子是你最好的機會

最近在追時下流行的家庭狗血倫理大戲《都挺好》,周末例行聚會成了痛斥各自原生家庭「批鬥大會」,有人有個蘇大強一樣的「作精」老爹,所以常年被母上壓制,一脫管就各種作妖,好死不死找了個跟爹一模一樣的老公,著急上火的時候叉腰痛罵老公孩子,簡直就是親娘附體。

超越原生家庭,孩子是你最好的機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不健康的家庭模式是高速公路上連環追尾,影響會代代相傳!——蘇珊·沃德福。

天下爹媽沒有滿分的,也沒人能擺脫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可能平時看著好好一個人,發起飆來就是爹媽的翻版,瘋起來自己都怕啊!然而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不是我們放任這場車禍繼續下去的借口。

超越原生家庭,孩子是你最好的機會

跟家裡早就決裂的蘇明玉在美國拜訪哥哥一家,小咪寶寶一句姑姑,讓明玉心裡的隔閡瞬間消退了。娃都是上天派來拯救人類的,他們是我們超越原生家庭最好的幫手,做父母是一次成長的絕佳機會。懷孕生娃的那段時間,一家人最常談的話題應該就是:你小時候如何如何如何,你媽當時如何如何。藉機能了解到一些當時的一手信息。等真正當了爹媽,也就獲得了爹媽視角,很多事情看起來會有全新的體會。

Ps:家長們要抱定一個信念,人無法決定來處,但我們現在就是娃的原生家庭,我們的作為事關孩子的幸福。對於爹媽那些影響,有則改之無則呵呵。

以下幾點建議,幫助家長們規避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建設更有益於孩子成長的原生家庭。

1、對問題的自覺: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我和我媽的相處模式就是好的時候情同姐妹,鬧起來雞飛狗跳。我倆都是情緒化的人,小時候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被心情不美麗的老娘暴打。二寶小時候我也因為他腸絞痛哭了一晚上而情緒失控,差點揍了他。平靜下來的我突然覺得我完全就是複製我媽。心理諮詢師朋友告訴我,這是好事兒,你覺自己像她,反而是走向和解的第一步。

超越原生家庭,孩子是你最好的機會

2、正視不完美的父母,嘗試理解。無法理解就選擇接受。

當了爹媽的人就會清醒的意識到,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沒有問題的父母和家庭。就像沒有完美的人一眼。養兒才知父母恩,或許不是讓我們感恩戴德,而要的是一份理解。當然也有很多爹媽的所做作為簡直無法令人理解,那就先放一放。不能原諒,至少可以放下。

3、面對那些無法釋懷的事情,選擇對父母說出來,獲得他們的理解。

榮格說,無法在陽光下呈現的那些心理,最後會躲在陰影里,但它不會消失,而會以不可控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有些事兒其實對我們傷害挺大的,一個朋友每次說起媽媽誤會他騙家長錢去交罰款的事兒,三十幾歲的人委屈的都要哭出來。但是她媽應該早就忘了。跟爹媽聊聊當時的感覺,不是為了秋後算賬,也不是忘恩負義,而是為了修復不完美的自己。

4、當我們成為父母,面對孩子而不是內在的小孩

內在小孩是個心理學概念,簡單來講,就是小時候的自己。剛當父母的人都會有一種心理:我可不能再讓我的孩子像我一樣,這個時候其實就不是想著孩子,而是自己內在的小孩。我曾經執著的讓兒子學畫畫,給他買了好多彩筆、蠟筆,但是他生性好動跟本沒法坐下來,我就很生氣。

Ps:但其實是我小時想要學畫畫,彩筆是買給小時候的我。作為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要時刻保持警覺,到底是娃真的需要,還是為了滿足之前的我?

超越原生家庭,孩子是你最好的機會

5、營造歸屬感和價值感

在「完美原生家庭」的知乎討論中,有網友總結說:餓了想媽媽,累了想回家,從來不委屈,因為有爸爸。回答中家庭是這樣的人,大都是高知高薪的社會精英。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從來不只有一種,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的邏輯。

Ps:歸屬感和價值感是孩子的本能需要,好的家庭應該提供這兩種基礎。

我們家培養歸屬感的辦法就是全家圍坐在一起吃飯,二寶五個月剛能坐穩的時候,就已經上桌圍觀了,那時候他還沒有開始吃輔食,只能啃啃牙膠,但是我們一致認為很有必要。那個心理諮詢師朋友兩歲的姑娘超愛幫忙,然而越幫越「忙」,拿水打碎杯子,洗衣服弄濕自己都是常有的事兒,但是他們從來不會打斷她,成功的時候就誇張的鼓掌說,寶寶真棒。她說這是為了讓她感覺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自尊帶來自信,自信帶來自律。

枕邊育兒寄語:

就像上面說的,孩子是一次我們和過去和解的機會,當我們也成為父母,只有變得更強大更成熟,才能為孩子們打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基礎。同時通過孩子和不完美的父母和解,也能減輕想要當一個完美媽媽的執著和焦慮。即便我們都不夠完美,生長一個充滿的愛的家庭,孩子也能學會如何超越我們給他的一切。


高級育嬰師,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一位西南大學兒童心理學專業的媽媽,專註育兒、孕期、新生兒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