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成就的境界不一樣

成就的境界不一樣

成就的境界不一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現在你我來看他,他不過是一個人坐在那裡而已,有沒有成道你看不出來,因為我們是凡夫。那麼阿羅漢看得到,阿羅漢看到他坐在菩提樹下成道,但是他是坐在什麼——草地座,因為他要坐下去之前,鋪個草,阿漢羅看他,就坐在草地上,他有成就,他看得到,我們凡夫看不到,就看一個人坐在那裡,那個人不知道怎麼搞的,不知道失戀,還是事業失敗了,不然怎麼一直坐著不動,你要事業失敗,就看他是事業失敗,你要是失戀看他是失戀,那你要是成道者看他就成道。

大乘始教的這種菩薩,發大乘心的小菩薩,看到他,他也成道,那麼這個時候他坐天衣座,不是草地座。這個有不同,因為成就的境界不一樣。同樣,大乘終教的菩薩看他是坐金剛寶座,這個不一樣了,他就更大一點了,因為境界更深,更高一點。一個成道者,他的成就境界不一樣,看到一個佛,成就的境界那當然也不同,這就三個了。第四個頓教,頓教的成就者,看佛坐在菩提樹下成道,他可不止金剛寶座而已,他這個時候是看他坐在法性座,那種空性的寶座上面。頓教,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那個頓教,他直接證入了法性座。

對阿漢羅來講,他所看到這個佛成佛,也是阿羅漢,所以這個叫劣應身佛,大乘始教剛開始發大乘心的小菩薩,那麼看到他成佛,他是坐在天衣座上,那麼這個時候所證得的佛身不是劣應身,是殊勝的勝應身,很殊勝的那個法身,這個時候就看到三十二相莊嚴,但劣應身就不一樣,劣應身看的跟我們一樣,鼻子大概多高,眼睛多大,頭髮長得什麼樣子,就是這個樣子,到了三十二相以上,那就無見頂相了。

那麼大乘終教所看到的,是坐金剛寶座,那個時候的佛叫做受用身佛,不止是勝應身,而且能夠與眾生有受用的。那麼到頓教的時候,他是坐法性座,那麼成就的法性身佛,所以這個很殊勝。隨著層次的越高,那麼所看的佛的成就也越高,其實佛只有一個,就坐在那裡。

那麼華嚴大龍菩薩這些,法身大士所見到的是什麼狀況,你知道嗎?他不是應化身佛,不是化身佛,他所見到的是報身佛,圓滿報身,所以他所見到的佛坐菩提樹,高可不止四百萬億而已,非常的高大,那個金剛獅子座,他所坐的叫做普融無盡法界獅子座,整個法界都包括在裡面,普融,普遍圓融,無盡的法界,獅子座上面,他坐在那個上面,這個佛是圓滿報身的普融無盡法界身佛,不一樣。

聽到這個名號,你都搞不清楚了,這個是圓滿報身佛,隨著我們境界層次的不同,他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殊勝的境界也不一樣,那我們現在從這一個地方來看,華嚴所指的就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的境界,不是化身佛的境界。

從這裡我們先要跟各位提醒一點,因為一般講的佛是化身佛,化身佛就是劣應身佛,或者頂多是勝應身佛,這樣的不同而已。這樣的化身佛所在的世界都叫做有為法的世界,有為法的世界都有成住壞空,娑婆世界有成住壞空,同樣的,極樂世界也有成住壞空,因為這些都是有為法。但是《華嚴經》裡面講的,不是有為法,他講的是圓滿報身的普融無盡法界身佛,這一個佛講的是無為法。

那無為法,《華嚴經》到最後導歸極樂,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就不是普通的極樂了,那不是娑婆世界去此西方十萬億佛國土有世界名日極樂,不是那個極樂,那個極樂是有為法的極樂。華嚴這個地方講的是常寂光極樂,常寂光土的極樂世界就是我們華嚴所講的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法界的境界所講的那就是普賢境界,這個是報身佛的境界,不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化身佛的境界。

所以你不要亂導,不同就不同,不一樣就不一樣,你不要說沒關係,這個大有關係,你不要把有為法跟無為法混在一起,亂講一通,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華嚴這個地方講的是無為法呢?因為他這裡講的是事事無礙法界,不是一般所講的事法界。你不要看《彌陀經》,《阿彌陀經》是佛的境界,以蓮池大師的註解來講,蓮池大師是用菩薩的智慧來註解《阿彌陀經》,那一部註解叫做《彌陀疏抄》,那是以菩薩般若智慧來註解的,那只是到達理事無礙法界,還沒有辦法進入事事無礙法界。

那麼我們一般人講的《阿彌陀經》是什麼境界?那世間凡夫的事法界,你展不開,絕對展不開,你要展得開,展到理法界就已經不得了了,因為展不開所以才那麼了不得,原因就在這地方。

那個境界按照《阿彌陀經》來講,假如是講報身佛境界的話,那是事事無礙法界,那麼古今中外可以說,解《阿彌陀經》最高層次的算是蓮池大師的《彌陀疏抄》,那麼他也不過是以菩薩的般若智慧來解,他不是用佛果的娑婆若海來解,解不出來。所以只能到達理事無礙法界,而事事無礙法界《華嚴經》才講到。

擷自《八十華嚴》玄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內密&外顯
佛法講的是主伴圓明俱得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