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西方走向衰弱,而中國卻越來越強大?

為什麼西方走向衰弱,而中國卻越來越強大?

西方制度的問題將越來越明顯,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將越來越突出。

這些年,隨著網路信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真相」開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以往那個被神話的西方,也逐漸褪去了那一層虛掩的面紗。

從治安狀況令人擔憂的美國,到被黃背心革命攪得日夜不寧的法蘭西,從脫歐鬧劇反覆上演的英國,到罷工頻頻的歐盟各國······這現實中的一幕幕鬧劇,都刷新著人們對西方的認識。記得也曾有讀者留言問過我:「你在國外,你能告訴我這些都是真的嗎?西方怎麼變得這麼亂?」我的回答還是那麼乾脆:是真的,而且如果西方不改革,未來的情況會更糟。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西方社會陷入到這種「自我內耗」的狀態里呢?答案其實很簡單:西方制度的劣根性正在顯現。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今天就從西方民主的形式主義問題、不可持續性問題、不可逆性問題、資源內耗問題、缺乏前瞻性問題等5個方面切入,結合筆者在海外的所見所聞,帶給大家一個「更真實的西方」。

1:西方民主趨於形式主義

西方國家一直自認為自己的民主形式才是最正確的,並將西方模式以外的其他民主形式都列入到「非民主」的範疇,他們大多數人的衡量標準非常簡單,就是國家元首是不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重大社會決策是不是民眾一人一票裁定的。筆者以前也覺得這很不錯,不過看到真實的西方後,筆者就陷入了沉思——為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差得這麼遠呢?

事實上,深入了解西方之後,我們很多人都能發現這樣的問題:西方的民主過於理想主義和形式主義,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太不切實際了,根本不考慮群眾知識水平導致的社會差異性問題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現實矛盾問題。

這種形式化反應到現實中是什麼樣的呢?這其實就是筆者此前在《為什麼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樣:很多鬧著玩的民眾會把「神聖」的選票以「他比較帥」的理由投入到選舉箱中,然後選出「低能型領導人」。

而更多國家的民眾,雖然不全看顏值,但選票也是在考量個人利益的情況下投出的,但由於民眾的政治基礎有限,極少有人能顧及社會發展大局,因此在很多時候,候選人只要「哄得民眾開心」,就能順利上台了,最後做得怎麼樣是另一回事,這一現象,在歷年的美國大選中都是反覆上演的。

在這種形式主義的選舉中,本該非常嚴肅和神聖的民主選舉,也逐漸演變成了政客演戲、民眾選秀的鬧劇,整個過程像「賭博」,選到好的領導人了那皆大歡喜,但選到個只有顏值沒啥突出能力的就慘了,整個國家陪著耗,就比如某北美國家,選了個帥總統,最後不但讓毒品交易舉國合法了,還把整個國家帶入到了國際外交的「大坑」里。

此外,在大事決議上,西方社會的民主制度也是典型的「形式主義」的代表。就比如英國脫歐這件事,當初一群不懂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吃瓜民眾,在家裡啃著瓜,看著球賽,就把決定國家命運的票給投了,結果一不留神還真把英國給「脫」出了歐盟。

一開始還沒啥,後來越來越多人覺得不對勁了,好像脫歐不是那麼一回事,然後又開始遊行抗議「不脫」了,再然後吵啊吵,吵了幾年也沒個結果,硬是把神聖的決議行動,演變成了一場「吃瓜群眾的鬧劇」。

而這樣形式主義的民主,表面上看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真的會把整個國家「帶跑偏」。

上圖:根據英國媒體報道,3月23日英國再次爆發反脫歐大遊行,超百萬人參與。

2:西方民主缺乏可持續性

在東方衛視2019年開設的《這就是中國》這檔節目中,主講人張維為教授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中國模式的特點是一屆接著一屆干,直至成功,西方經常是一屆對著一屆干。這句話可以說是一語道破了中國「實質為民的民主」和西方「虛無的形式化民主」的本質區別。

中國的「一屆接著一屆干」應該不用筆者多加解讀了,這些從一個個承前啟後的「五年計劃」中已經表現得非常到位了。因此,我們今天要重點講的是,西方社會是怎麼「一屆對著一屆干」。其實筆者自己私下裡給這樣的西方模式起了一個專用的「術語」,叫「缺乏可持續性」。那麼,這個「缺乏可持續性」怎麼理解呢?

這理解起來其實也不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種是在野黨或非執政者在還沒上台之前,就為了選票直接推翻執政主體的現行政策,導致執政主體無法將原定的計劃完成。這一點,就好比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邊境牆」計劃,牆沒修成,政府倒是被逼到關門了。而這種現象長期存在,就會導致很多利國利民的項目受到阻礙和擱置,就比如一些大型的基礎項目的建設,很多西方國家都曾因此出現一座橋修幾年修不通,一條路修到一半被當做爛尾項目划上句號的悲傷故事。

上圖:2019年2月,特朗普在推特上攻擊稱美國最大高鐵項目是」世界級爛尾工程「,表示」還不如把錢給他建邊境牆「。

第二種是,新的執政黨上台之後,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把上一任的長遠計劃能甩的都甩掉。這種情況在美國表現得也非常明顯,就比如2018年特朗普上台後,新一屆的美國政府就一鼓作氣地推翻了奧巴馬2012年簽署的「第20號總統政策指令」、伊朗核協議等,而隨後的數個月,各種一意孤行的退群鬧劇連番上演,硬是把前幾任的功績給推翻了。

這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是國家大層面的問題,似乎和尋常百姓沒有太大關係。實則不然,在這樣的制度下,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相對「不確定」的環境中。就比如在義大利、法國等國,民眾們每逢政府換屆都會擔心稅收問題的變動,上一屆政府剛剛說「絕不漲稅」,下一屆新政府一上來,就漲了兩個百分點。

而對於像筆者這樣的外國公民來說,也是很擔心他們這種「缺乏持續性」的問題,因為這將直接導致新的簽證政策、居住政策的巨大波動,也讓不少的國際商人和留學生,都被迫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中。

上圖: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特朗普政府上任後極力推翻奧巴馬執政期間的政策。

3:西方民主具有不可逆性

西方民主有一個很可怕的問題,那就是「不可逆性」,這種「不可逆性」完全是由其本身制度造成的。這主要是源自其形式民主導致的企業惡性競爭和黨派惡性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以西方黨派的惡性競爭來看,為了贏得民眾的支持,還沒上任的在野黨派人士往往會提出一些不符合實際國情(國家財政實際承受力)以外的「福利政策」,這種做法是西方政客贏取選票的最有效手段,而這種手段往往逼著在任政府不得不冒著國家破產的風險一步步提高社會福利支出。

可怕的是,這種「高福利」政策的發展是不可逆的,也正如中國古人所說的「升米恩斗米仇」,一旦福利政策不漲,甚至是因為經濟狀況縮減了,那麼民眾就會不滿。這就好比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國接連上演的大罷工和「黃背心革命」,民眾在外部競爭勢力的慫動下,提出了越來越多的不合實際的要求。

這種現象在一些西方企業的「無政府管控的民主競爭」中也體現得很明顯。就比如網路通信行業,在歐美的義大利、法國和加拿大等很多國家都存在著這種現象:

電子通訊運營商為了搶奪客源,彼此之間紛紛打出了「低價」招牌,也就是用「高福利」搶奪客源,而因為西方政府的管控力非常弱,這種手段幾乎是野蠻生長的。久而久之,很多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就陷入了「死胡同」,支撐不下去的倒閉了,支撐下來的忙著和新生代的對手接著「耗死你」。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結果就是制約了通信服務和技術的發展,民眾看起來像是得到了福利,卻不知道自己享受的服務水平已經原地踏步了許多年。這也就是為何,在歐美的許多國家,網路通訊的服務非常差,甚至連3G和4G都還沒普及開的原因。

這一點,其實就是西方社會整體的縮影。我們回到前文中的黨派鬥爭來看,互相視對方為死敵的西方各大黨派,為了換得民眾的歡心,不斷抬高福利政策,可是錢都發福利換選票了,誰來修路,誰來搞公立教育,誰來修橋,誰來牽頭搞大項目呢?

於是乎,沒錢大家都不搞了,就像美國爛尾的高鐵計劃,德國慕尼黑修了百年被遺忘了的爛尾公路一樣——前世的恩怨你找前世去,我們這代領導人管不了那麼多了。最後,大家就開始互相指責,上電視打嘴炮,硬生生把整個國家「耗死」在那了。

4:西方民主的改革困難大

和前文中提及的「不可逆性」相似的是,西方國家想改革改不動了。他們推翻上一屆政府的政策比較容易,但對社會出現的根源性問題的改革卻非常乏力。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西方國家的制度,其實都是根據工業化早期的社會情況制定的,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國情發展需要了,換一句話說就是:西方社會大動脈上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了。可問題就在這,想改改不了,就算改得了,那改革的周期也非常長。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還是他們形式主義的民主製造成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像美國,這個國家很早之前就提出要禁槍了,年年都有人上街抗議,每年一兩萬人死於槍擊案,可即便如此,上頭還是一副紋絲不動的模樣。為什麼上頭沒啥反應呢?除去槍支產業鏈的利益問題,下面還有很多程序要走,不同意見群體之間先掐架,掐夠了上面議員和政黨之間繼續掐架,掐來掐去幾年過去了,政府換屆——好了,上一屆的觀點我不認同,我們從頭開始談這件事。

再有,像網路支付這種新興領域,中國幾年時間做到了世界第一,西方國家到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你去查一下,其實他們很早就打算做了,就是沒發展起來,為什麼?因為你要搞這個新興的產業,他們得討論上幾年,等討論差不多了,再投票表決一下,然後票一投發現,被否決了!這下還有什麼好談的,東邊的中國人都開始玩刷臉支付了,他們還在現金和銀行卡時代。

以前很多人說國外這些年不修高鐵,不搞基礎建設,是因為人家發展飽和了,但如果你到歐美走上一圈,你便會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那種感覺就像回到了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沒辦法啊,改革改不動,全在那耗著,最後耗成了今天這樣。

就像之前有在歐洲工作了二十餘年的老華人和筆者說的那樣:他們這樣的情況,二三十年都不怎麼發展了,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改革,不改的話,會越來越糟糕,耗死在那。

5:西方民主導致資源內耗

改革改不了,就互相對著干,你對著我干,我對著你干,回頭再喊幾句忽悠人的口號,這就是現在每天都在歐美大地上發生的事情。

膽子大一點的政客,直接上電視互懟,回頭再發個推特羞辱一下對方,然後大半個月就過去了,回家休息幾天,順道再去海邊度個假。你問他最近幹了什麼,他很驕傲地告訴你:我上電視辯論了,我贏了那老頭。

但事實上呢,啥也沒做成,拿著納稅人的錢,吵了半個月,回家曬太陽去了。但也沒事,反正「大家都不著急」。

脾氣暴躁一點的,直接打起來了。

這種情況,就是很典型的「資源內耗」,能「耗」到天荒地老。敢這麼說,是因為筆者對此可是深有體會——在西方社會處處充斥著這樣「內耗」的情況。

就比如你去政府部門辦理相關證件的業務,你就可能遇到這種情況:沒有預約,他們的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可能喝著咖啡讓你預約一周後再來。然後一周後,你來了,他們告訴你這個業務是早上才辦的。再然後,你第二早上又來了,結果工作人員給了你一疊資料,讓你回家填寫好後把材料按地址寄到窗口。這時候你發現收件地址就在你家隔壁,你問可不可以直接拿過去,他們說不行,最後你的信跑了一大圈,一個多月後終於收到了回信:哥們,你材料不全啊。後來啊,你就會選擇原諒全世界了。

不是筆者胡說,很多西方國家現在的整體狀態,就是這樣的,而筆者2019年的歐盟居住證,一共10個月的有效期,硬是辦了6個月才到手,到手剩下4個月的有效期了。筆者有點生氣了,就跑去問警察什麼情況,警察大哥微笑地來一句:別著急,大家都這樣,諮詢問題請提前網上預約,沒有預約請回家預約了再來吧。

那麼肯定會有人問,都這樣了也沒人去投訴嗎?對此,筆者想說的是:當內耗帶來的低效逐漸成為社會主流之後,你會被當成「不守規矩」的那個人,你投訴誰去?那改革好了,可前面說過了,想改革,可沒那麼容易。

其實不管是政客忙著打嘴炮,還是社會整體的拖拉,又或是像英國脫歐那樣搖擺不定,這些現象都大量消耗著社會的資源,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和人們的精力,而最終所帶來的,終究是社會的止步不前,甚至是像某些實行了這種制度的國家一樣,走向了衰弱。

6:西方民主缺乏可前瞻性

西方民主缺乏前瞻性,也就是缺乏對未來的長久籌劃,這導致了西方社會發展出現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而相比來說,這一點中國就做得很好了。這就像張維為教授說的那樣:「從國際比較角度來看的話,中國政治制度的戰略規劃能力和執行能力,應該是世界上最強的。一個接一個五年計劃(規劃)的順利制定和執行,奠定了中國迅速崛起的穩固基礎。」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西方社會缺乏前瞻性了呢?這主要取決於兩點,一個是服務對象不同,一個是執政主體不連貫。

這兩點,總結起來,簡單說就是:不同於中國政府長期服務於全國人民,西方的輪值政府,往往受限於時間、精力、資金的問題,而只服務於相應的利益集團。也就是說,他們做不了百年大計,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屆是不是自己,而就算有心規劃個幾十年,也免不了會被下一屆推翻,然後功虧一簣,所以大多數政客乾脆立足眼前的利益下手,以後怎麼樣以後再說。

寫在最後:

筆者用事實說話,從來都問心無愧。如今長文剖析,也是因為在中國和西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中來回走動後,悟出的一些道理。而筆者還是那句話:信與不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迷信西方。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不要以為現在中國的欣欣向榮都是偶然,這在世界上並不是一種普遍現象,而我們所看到的這種「中國奇蹟」背後,其實是有著無數先輩的智慧和遠見,甚至是鮮血與生命。如今,看著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應該慶幸我們這個民族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和制度,沒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在未來,我們也應該相信,智慧的中國和中國人民,能闖出一條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輝煌大道!

作者:劉斯郎,有態度的95後獨立撰稿人,立足於海內外不同視角看問題的情懷作者。曾創下個人全年全網矩陣閱讀3億次的紀錄。代表作品《超級中國》系列文、《真實的中國與世界》系列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郎言志 的精彩文章:

緊急狀態下的美國:特朗普為何執意造美墨邊境牆?
《2018年美國人權報告》出爐,這是一個在全球踐踏人權的美國

TAG:郎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