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從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侵佔東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戰爭整整持續了14年之久。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日本敢侵略中國,卻不敢向中國宣戰,並反覆向世界強調中日之間有的只是「事變」,而不是戰爭。

其實早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初,日本國內就關於「宣戰」問題產生過激烈的討論。日軍參謀本部和陸軍省的一些少壯派軍官認為應立即向中國宣戰,並採取更積極的軍事措施,但遭到了內閣的強烈反對。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1937年8月25日,日本專門就「宣戰」召開了首、陸、海、外四相會議,最終認為「實質上無疑是戰爭,但因宣戰,則利害得失錯綜複雜,一致意見是把這一問題擱置起來」。

古今中外,任何國家發動戰爭都要有一個適當的借口,否則師出無名,戰爭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一半。日本對中國發動的是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既然是「非正義」的戰爭,日本必須要使用非正常手段欺騙世人。

在國際上,日本不僅宣稱對中國領土沒有野心,還散布謠言「此次事件是由經過充分準備的中國人對日本的軍事行動所引起的」,並恬不知恥地要求中國方面對日本道歉,保證不會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在國內,為了挑撥日本民眾對中國的仇視,日本政府反覆強調「事變」是「為了懲罰中國軍隊之暴,促使南京政府覺醒,於今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不過日本選擇「不宣而戰」最重要的還是出於利益上的考量。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日本侵華必然會影響歐美列強的利益。九一八事變之後,英美就加緊在華扶植代理人以遏制日本的擴張。為了避免在國際上樹敵,同時也是為了不過早的暴露野心,日本只能用「事變」代替「戰爭」。

日本是彈丸之地,想要吞併中國必須儘可能地將中國分化瓦解。早在九一八過後沒多久,日本特務機關就劫持溥儀到東北成立「偽滿洲國」,此後又製造了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汪偽國民政府等。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日本近衛內閣將國民政府污衊為地方政權,承認受日軍控制的傀儡為「新政權」。日本既然與「新政權」是合作關係,那麼在法理上說就沒有必要對「盟友」宣戰。同時因國民政府與「新政權」為敵,日軍又為自己找到了出兵的借口。

學者陶行知當年說過一句話:侵華戰爭就是美國支持的一場戰爭。日本戰略物資基本全部依賴進口,以石油為例,日本戰前產量不足50萬噸,而需求量卻高達180萬噸,缺口全部由美國人來填滿。抗戰爆發後,日本每年的石油消耗量暴增至500萬噸,產量卻沒有任何變化,對美國的依賴程度超過了恐怖的90%。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日本將美國視為對外擴張的發動機,然而美國卻在1933年8月通過了「中立法案」,禁止將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等賣給交戰中的國家。日本遲遲不敢向中國宣戰,很大程度是忌憚中立法案。一旦成為交戰國,就無法從美國進口物資。

同時由於德國納粹在歐洲蠢蠢欲動,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美國對日本採取了消極地妥協措施,既然日本沒有宣戰,則不認為雙方是交戰國。1941年下半年,隨著日本的不斷擴張,逐步威脅到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兩國關係急劇降溫,美國對日本採取了嚴厲的經濟制裁,直接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敢於挑戰英美霸權卻不敢對華宣戰,侵華日軍到底在顧慮什麼

窮途末路的日軍選擇狂賭一把,南下奪取英美在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標誌著二戰全面進入「世界大戰」的狀態。中國原本顧忌日本以交戰國身份禁止第三國向中國出口物資和武器,也並沒有向日本宣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部分,隨著美援大量來到,中國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戰。日本此時已被國際孤立,向盟軍各國宣戰,但為了顧及汪偽政權,直到戰敗都沒有向中國宣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稻草人軍團打得蘇軍止步不前,天皇投降後日軍憑什麼還能堅守11天
用血肉鑄就了美國的繁榮,中國勞工卻因太優秀而慘遭無良政客陷害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