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山得雲 畫水聽泉——吳曉懿博士山水畫芻議

寫山得雲 畫水聽泉——吳曉懿博士山水畫芻議

自古文人有文人的理想,他們往往在參與科舉獲得功名之後,最終追求的是獨抒性靈而不逾矩。在他們內心深處有兩種「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的狀態:其一,回歸寧靜的鄉野,最好能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而且是拿著俸祿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其二,就是在閑暇之際,邀三五好友,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借急湍清流,吟詩作畫,暢敘幽情。把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返璞歸真的理想,融入現代人的生活,顯然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

吳曉懿 秋色老梧桐 33cm×70cm 2016

隱居山林的文人,茶餘飯後,飽游飫看,常以山水畫寄情。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即是一例。他在《富春山居圖》上有一段題跋:「暇日於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亹亹。布置如許,逐旋填札,閱三四載未得完備,蓋因留在山中而雲遊在外故爾。」這一題跋真實地記錄了文人畫創作的過程。「作為過程的繪畫」的此卷對地點的關注,是其顯著的個性特徵。他「興之所至」,而後勤勉不倦,不計時間成本創作成此長卷。這種「慢」節奏的創作方式,也是不少當代山水畫家難以企及的理想。

吳曉懿 坐看雲起 30cm×60cm 2016

正如杜朴、文以誠在《中國藝術與文化》中所言:「山水畫或園林可以作為逃避城市所帶來的身心壓力的場所,或作為越發難以實現的生活方式和體驗的象徵性補償。」我認為這句話正可以解釋以書法見長的吳曉懿為何執著於文人山水畫的創作。繁忙的都市生活,使他不得不割捨文人的理想生活方式。傳道授業之餘,他寄情筆墨,意與古會,在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他的山水畫,當屬文人畫一脈。觀其作,少見巨幛山水,沒有高山大川的雄奇偉岸,也沒有古木參天的鬱鬱蔥蔥,縱然夏山聳翠,也是含蓄蘊藉。無論四季如何變幻,其畫作所呈現的都是荒寒蕭瑟之景。我認為這就是其山水畫的氣質。他從來就不會如黃公望數年如一日般著意去描摹自然,借山水畫寫文人閑適清雅的理想,聊以自娛足矣。

吳曉懿 山人昔與雲俱出 70cm×30cm 2017

吳曉懿的山水畫創作,也是一種「慢」節奏的過程,但與黃公望曠日持久的創作完全不同。這裡所謂的「慢」,不是指其作畫的速度,也不是指苦心經營的「構思」過程,而是指其即興作畫而後陶醉其中的過程。那種自我陶醉的閑情雅緻,著實令人羨慕。工作與生活環境由不得他去創作鴻篇巨製。他性情所至而寫就的山水,尺幅不大,多是小品或扇面。但內行人都知道,山水畫的精妙與尺幅大小無關,咫尺山水,亦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吳曉懿 舊林初雪圖 41cm×55cm 2016

宋朝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訓》有言:「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之布置也。」郭熙的這一番話是從整體上來談山水畫的經營與布局,但在具體不同的山水創作構圖中,則不可拘泥於其中的字句,而去追求面面俱到。吳曉懿的山水小品,章法布局謹嚴有度,遍觀其作,山水、草木、津渡、橋樑、亭榭、漁釣皆有源頭,且依山水氣脈之所需而大膽取捨。其畫作中常常出現的亭榭漁釣,我認為不僅僅是追摹古人的程式,更是他內心嚮往之所在。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畫訣》中說:「若重山復嶂,樹木又別。當直枝直干,多用攢點,彼此相藉,望之模糊郁蔥,似入林有猿啼虎嗥者乃稱。」吳曉懿精於書畫理論,善於靈活運用攢點之法,因而其作「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例如山水扇面《坐看雲起》,俯瞰近處攢點「相藉」之樹木,遠觀淡墨渲染之重山疊嶂,氤氳之氣瀰漫其間,而這正符合「山到衡陽盡,峰迴雁影稀」之詩意。再如《綠樹有生意》,作者不厭其煩,攢點成林。初看,人或不以為然;再看,則頗耐尋味。林木掩映,以分遠近,山巔之亭,掩藏其間;林木山川之外無畫處,又仿若煙波浩渺。畫外有畫,無畫處亦是畫。

吳曉懿 寒山秋水 41cm×55cm 2016

吳曉懿常說,練書法的人,最好也畫點國畫,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有靈氣。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吳曉懿或許認為在山水畫創作中追求靈氣更容易一些。而這種靈氣,我認為是得益於文人以詩、書入畫的優良傳統。畫為心聲,吳曉懿常常以其精湛的小行楷在畫上題跋古人之詩句,山水畫與古人的詩意相得益彰,融為一體。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他在山水畫中得享古代文人的理想世界。

吳曉懿 南岸湜園 40cm×40cm 2016

吳曉懿 崇阿叢翠圖 40cm×40cm 2016

吳曉懿 蒼壑丘山 178cm×30cm 2016

吳曉懿 寒林初雪圖 178cm×30cm 2016

吳曉懿簡介

廣東湛江人,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後,中山大學博士,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翰墨薪傳」工程專家、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員、嶺南印社副社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一項,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一項,編寫書法教材三種。60 余篇論文發表於《中國書法》《書畫世界》《美術觀察》《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等雜誌。出版專著有《戰國官名新探》《文心之寄》《廣東歷代書家研究叢書 · 鄒魯》《戰國書法研究》等。

(聲明:本文選自書畫世界雜誌,傳播知識為宗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朝書畫家們名作題跋,誰若能見過3幅,絕對算眼界高手!
「靜」——在中國畫中的地位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