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徐州相王」才是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事件?

為什麼說「徐州相王」才是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事件?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室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與此相對應的是,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東周后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個時期。在很多人看來,三家分晉或者田氏代齊才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比如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形成了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不過,在筆者看來,說到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事件,應該少不了「徐州相王」。進一步來說,對於春秋和戰國這兩段歷史時期的區別,徐州相王成為一個關鍵的節點。

首先,就「徐州相王」來說,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徐州相王發生於公元前334年,參與者分別是魏惠王和齊威王。這一年,魏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由此,對於戰國時期的兩大強國——魏國、齊國,在公元前334年正式稱王。在春秋戰國時期,稱王不是一件小事。在春秋時期,除了周王室稱王外,只有楚國、吳國等極少數諸侯國僭越稱王。在周禮、宗法制、分封制的影響下,齊國、晉國、秦國、燕國等諸侯國,基本上都不敢僭越稱王。

在春秋時期,雖然各個諸侯國的君主往往稱公,比如齊桓公、晉文公、鄭莊公,但是,在實際的爵位上,這些諸侯國有的是侯爵,有的是伯爵,這些都是周王室,特別是西周時期就冊封的爵位。對於大部分諸侯國來說,在春秋時期都不敢僭越稱王。也即春秋時期,雖然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等諸侯爭霸天下,但是,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在名義上都服從於周天子的。當然,對於不服從周天子的楚國,選擇了僭越稱王。不過,僭越稱王的畢竟只是少數幾個諸侯國,大部分諸侯國在爵位上沒有和周王室平起平坐。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魏國、韓國、趙國、齊國的君主,一開始也沒有稱王。比如魏國的君主前兩位君主分別是魏文侯和魏武侯,對於三晉和田氏來說,至少在名義上還需要獲得周王室的冊封和認可,這才成為正式的諸侯國。不過,在徐州相王時,魏國和齊國已經對周王室不管不理了,選擇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也即魏惠王和齊威王。對此,在筆者看來,徐州相王這一舉動,無疑是在拿東周王室當空氣了。更為關鍵的是,在徐州相王之後,戰國七雄相繼稱王了。

最後,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在徐州相王后,又出現了「五國相王」這一歷史事件,一時之間,魏國、齊國、韓國、趙國、秦國、燕國等諸侯國陸遜稱王,加上本來就已經僭越稱王的楚國,戰國七雄在爵位上已經和周王室平起平坐了,也即在稱呼上,大家都是王爵了。更讓周王室沒有想到的是,對於中山國、宋國等戰國七雄之外的諸侯國,也跟著稱王了,也即這些諸侯國,同樣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了。總的來說,在徐州相王之前,大部分諸侯國對周王室還維持著表面上的尊重。但是,在徐州相王后,各個諸侯國對周王室連表面上的尊重都沒有了。所以,在筆者看來,徐州相王或許更應該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事件。對此,你贊同嗎?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什麼不派樂毅、田單等大將出戰呢?
函谷關之戰:齊、韓、魏三國進攻秦國,結果誰贏了?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