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圖文實錄,春茶季的一天,荒野白茶採摘正當時!

圖文實錄,春茶季的一天,荒野白茶採摘正當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兩天天氣晴好,S師傅說,我們去采荒野牡丹王吧。

然後,我和李麻花,就背上包,帶上麵包蛋糕和一大保溫壺白茶,準備跟S師傅去荒野茶山。

然而,S師嫂笑了。

她說,你們這樣子去,是滿臉蚊子包回來的。

她還把我們倆的穿著上下打量了幾次,搖搖了頭。

迅即,兩雙雨靴放在了我們面前,S師嫂說,將就穿吧,可能不合腳。不過比你們現在的運動鞋好。

「為什麼,爬山不是要穿運動鞋嗎?」李麻花一頭霧水。

S師傅解釋說,去荒山的路,很遠,有水溝,你們的鞋子一泡水就完了,沒走兩步腳肯定起泡。

所以 ......

我們從善如流地穿上了這兩雙並不合腳的塑料雨靴。又套上了一件防風衣,衣領上的帽子戴在頭上,據說是防止樹上的小蟲子掉下來。

每個人手裡還拿了根竹竿。

咦,這是什麼意思,武器?難道路上會遇到山大王搶親?

S師傅耐心地解答,這竹竿會有響聲,邊走邊敲,萬一前面的路上有蛇,聽到聲音就會躲起來。如果有野豬,有小動物,聽到聲音也會跑掉。另外,這種路上很多蜘蛛網,或者小爬蟲,先用竹竿挑一挑,攪一攪,人才能走過去。

村姑陳想像著人走過去,前方一張蜘蛛網迎面蓋上來的場景,渾身發麻。

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竹竿。

於是,我們穿得像一名遠征軍軍人一樣,開始了進山采荒野白茶的歷程。

《2》

到了進荒山的路,方才知道,S師傅根本是騙小孩子的。

他說路上會有水溝。

其實,這裡根本沒有水溝,不但沒有水溝,而且,連路都沒有!

難怪要隨身帶一根竹竿。如果沒有這根武器,面對著一片半人高的雜草,根本踩不下腳,一步都不能前進。

在這裡,人的前進順序不是邁前腳或者邁後腳,而是,先用竹竿敲打前面的雜草,讓它們往一邊傾斜,露出中間一條縫來,人再邁腳跨過去。

當人走過,回頭一看,這片雜草又瞬間彈回原樣,形成一排草牆,根本看不出這裡有條路,或者,這裡剛才有人經過。

雜草叢生,雜草豐茂,雜草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難怪《詩經》里,哪兒哪兒都在寫草。

采各種草,都能寫一篇文章。比如,採薇、采葛、采芹、采荇菜......

看來,在現代文明尚未到達的地方,在人類還沒有破壞的地方,人和植物,是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合貫通,並且,相濡以沫。

難怪,我們在荒野白茶的茶湯里,能喝到那種獨屬於荒野茶才有的野味,野勁,那種來自荒山野嶺的氣息,那種夾雜著蕨類、蘆葦、野花、清明草、蒲草的味道。

這是荒野白茶天長日久,與這些雜草生活在一起,呼吸到的荒山的野韻。

它們積存在荒野白茶體內,細胞內,當它被採下,被製作成白茶,被我們用沸水沖泡,這些來自太姥山的荒野氣息,便純粹地,濃濃的,毫無保留地,釋放在了我們的茶湯里。

任你閉上眼,喝一口,滿滿的,都是太姥山祟山峻岭的野韻。

《3》

在不知道踩倒了多少齊膝高的雜草,不知道第幾次踩到石頭差點滑倒,不知道第幾次以為下一腳踩下去會碰到蛇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這一小山小崗。

當我們站在山崗上,背靠著荒野白茶樹,迎著風感受山間的清新空氣時,不由想到,如果是孤木林老師來登這片山,應該會輕鬆很多,愜意很多。

我們這些在城市的鋼筋水泥里生活了太久的「假人」,早已經失去了征服大自然的能力。

就像生活在台地白茶園裡太久了的白茶樹們,也早已經失去了與周圍的植物搶奪資源,搶佔生存空間,爭搶生存機會的能力。

它們的身體里,自然就沒有了那種勁——不服輸的,力爭上遊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那股勁。

中國人常說的,心氣!

現存的荒野茶園,一般長在山坡向陽的一面,如果是陰面,早就被參天蔽日的大樹和雜草遮擋往光線,活成小矮樹,沒有採摘價值了。

向陽,才通風,雨水才能泄下去。

並且,太姥山的泥土,是砂礫土壤,通氣性好。不會淤積水分在土壤時在,泡爛樹根。

有陽光,有適量的降水,茶樹才具備了生存的基礎條件。

這也是這幾片荒野茶,都生在山坡上的原因。

這也是太姥山上的荒野白茶樹多的原因之一。

《4》

長途跋涉之後,終於可以採摘荒野白茶了。

然而,剛剛抬手,手背上就多出了一道口子——太急著采荒野牡丹了,忽略了茶樹邊上生有一叢帶刺的植物,枝橫葉斜,正好攔在牡丹王的邊上。

冒冒失失地伸出手去,自然就割在了刺上。

還好只露出了幾顆小血珠子,不一會兒就凝結了,除了牽扯的時候有就痛感,絲毫不影響採摘荒野茶。

荒野茶真是難采啊,看起來好像一整枝都泛著新綠,都是新芽,都可以納入採摘範圍,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當你興奮地靠近,卻發現,這一枝上的芽頭、嫩苗,就只有一到兩枝符合採摘條件,其它的,太小,太嫩,要過兩天才能采。

你放棄了這一株荒野茶樹,偏頭看去,邊上另一株茶西樹生得正好,芽更大,葉更長。

伸手過去,夠不著。

拔開地上的草,想走近一點采,沒想到草下面是空的,一腳踩空,差點摔倒在這株荒野白茶樹的石榴裙下——幸好沒有,樹下全是尖石和荊棘,摔下去肯定破相。

李麻花來拉我,沒想到自己也扎到了尖刺,她以為是蛇,尖叫起來。

S師傅三兩步就怕到更高的山坡上去采了,只留下我們兩個,在這裡一驚一咋。

茶沒採到幾根,聲音倒是震倒了半座山的鳥兒。

《5》

就這樣移動著采,每株茶樹上採下來五六顆荒野牡丹王。

一整片山坡採下來,也就只得三四兩。

S師傅帶著人,要去對面的山包上采,據說另外一片更大一點,能采更多。

村姑陳看了看對面那座草深樹長的山頭,以及兩山之間崇山峻岭,深溝茂林,根本沒有路的「路」,心有餘悸。

沒敢說想去。

於是我們倆就地找了塊石頭,拿出隨身帶的乾糧和水,開啟野餐模式。

S師傅帶著的人,開拔去了對面的山頭。

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熟悉山上的情況。加上沒有了我們兩個累贅,他們走得很快。不一會兒,就出現在了對面的林間。

那一片的荒野白茶樹,果然更高。

S師傅身高一米七八,站在樹下,只到樹的半頭。太高的枝頭,他采不到,只能采手夠得著的。

看著他很費力地,踩著腳,甚至跳起來採茶的樣子,突然覺得好像返祖到了猴子一樣。

但是又立刻在心裡譴責自己,不能這樣嘲笑人家,采這點荒野牡丹王,如此不容易,掙這實實在在的辛苦錢,不應該被我們拿來做笑料。

李麻花坐在山上曬著太陽,吃著零食,不由長嘆一聲 :偷得浮生半日閑。

她問我,你說,S師傅已經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制茶大戶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自己親自來采荒野茶呢?

我問她,你生了個好人家,自己又有貌有才,得過那麼多獎,從此不事生產也吃不窮,為什麼還要親自來山上,體驗採茶呢?

她白了我一眼,我為的是自己的強迫症,做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

對了,S師傅估計是處女座,凡事也是事必躬親,親力親為的人。

看我曝光了她的星座,李麻花很不開心。

於是我誇她,你看,親力親為,這四字評語,是唐史用來評價秦王時期的李世民的。史書上說他,事必躬親,身先士卒,因這,才獲得了廣大將士的擁護和熱愛。

"那當然,我們鮮卑族姓李的,哪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

果然,給點兒陽光就燦爛這種話,用來形容李麻花,再適合不過了。

《6》

回村子的路上,夕陽西下。

S師傅趕時間回去曬茶青,走得飛快。

我們倆慢吞吞地,被拋在了後面。

回村的水泥小路上,採茶歸來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在行走。

每人手裡提個袋子,裝的都是下午採下來的茶青,準備送到茶廠里,換回幾餐飯食,和幾天的零花錢。

他們也慢悠悠地走著。一前一後。互相之間,並沒有說什麼話。就這麼安靜地步行。

突然就覺得這畫面很美。

古龍說,如果有一天,你在一條僻靜的小路上,遇到一個老先生和老太太,他們沒有穿得很洋氣的樣子,也沒有手牽手,甚至並不交談一句,只是默默地走著。

那真是一種最舒服的樣子。當然這已經不是愛情了,是世界上所有偉大感情的混合。

後記:

或許在有些茶友印象中,採摘荒野白茶是這樣的,在春天的鄉間小路行走,空氣中瀰漫著暗香浮動的清新,滿眼是那芳香碧綠的花草樹木,耳邊還不斷傳來百鳥的宛轉吟唱....

然而現實的場景卻是,在採摘荒野白茶的路上,你需要跋山涉水,有時候還要翻越崇山峻岭,在渺無人煙、荊棘遍布的地方,尋找著那太姥娘娘賜給我們的精靈和禮物。

而真正的荒野白茶天生天養,成長是艱難的,發育的芽頭也很稀少,經常一棵樹就稀稀拉拉不足20顆芽頭,而且還伴生著各種荊棘荒草,這都給採摘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像今天一個下午,三個大男人,才採摘了四斤左右的茶青,摺合下來做不了一斤的干茶,而同樣的時間,去採摘台地白茶可以至少採摘20斤以上,這也變相導致了有些的荒野茶無人採摘,因為同樣的時間採摘台地白茶收穫的利益更多。

所以,如果大家有幸喝到真正的荒野茶,一定要珍惜,一定要認真對待她們,因為她們,從生長到採摘、晾曬、製作再到運輸,每一步都不容有失,每一步都非常的不容易。

請大家善待自己杯中的這一盞荒野白茶的茶湯,仔仔細細的,真正的把每一口喝下去,去感受他們的風韻和風華絕代。

這樣才是對荒野白茶最起碼的尊重。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白茶適合收藏?從根源上做起,認準這幾個收藏要點!
漲知識,關於武夷岩茶的高火茶,用9個知識點幫你捋一捋!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