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元代儒林四傑之一,虞集書法欣賞

元代儒林四傑之一,虞集書法欣賞

虞集(1272-1348) ,元代文學家,字伯生,人稱邵庵先生。他的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其父虞汲曾任黃岡尉,宋亡後,徙臨川崇仁(今屬江西省)。

虞集出生的時候正趕上南宋滅亡之際,戰火流離家道衰敗,小的時候都沒有書可以讀。因此他的啟蒙老師是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楊氏口授他《論語》、《孟子》、《左傳》,而虞集也非常的聰明,據說是聞後便能成誦,8歲時已能通文章大義了。虞集博學多識,歷史上以詩文著稱,與楊載、范梈、揭傒斯並稱為「元詩四大家」,他的文章與揭傒斯、柳貫、黃溍並稱「元儒林四家」。當時的朝廷宇廟之典冊,公卿士大夫的碑版都是出自他的手,《元史》稱頌他是一個有學問而人品又非常高尚的人。

《致丹丘博士公尺牘》

虞集除了詩文,還精通書畫鑒定,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很多傳世作品中都有他的題跋,並且著又《道園學古錄》五十卷,《道園遺稿》六卷,還有關於書法論述的《論書》《倫隸書》《論草書》等。他與柯九思都在奎章閣共事期間,兩人常常相互唱和,並且為對方的書畫題跋。張雨曾經寫詩讚曰:「侍書愛題博士畫,日日退朝書滿床。」可見兩人交情之深。

《跋趙孟「鵲華秋色圖」》

虞集比趙子昂等於晚一輩,因此趙氏是他的書法學習榜樣,深受趙氏影響。陶宗儀《書史會要》中稱他:「真、行、篆、隸皆有法度,古隸為當代第一。」他對趙子昂並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源於他對書法史發展的認識,透析了宋代書法的流弊後才對趙子昂深感佩服。而且緊隨趙氏一起孜孜不倦地推動著書法的復古回歸魏晉之路。

《致白雲法師札》

虞集的行書師法二王,而且能深得晉人的韻味,清朗蘊藉之氣不減趙氏。他的書畫題跋中,還有時能見都鍾繇、蘇軾的筆法。

《劉垓神道碑銘》

《劉垓神道碑銘》

《劉垓神道碑銘》

《劉垓神道碑銘》

《劉垓神道碑銘》

虞集的楷書《劉垓神道碑銘》是他的大字楷書,清代的高士奇題跋云:「虞伯生有元一代大手筆,其書往往見於題跋。此卷欲勒碑垂久者,故用筆規摹唐人,如端人正士,言動可法。」說虞集的楷書有唐人的法度,評價甚高。

范寬萬山積雪圖跋

虞集的隸書是他的強項,非常有自己的特點,存世作品多見於題跋。他的隸書不拘泥,寫得典雅而生動。他的隸書挺勁沉穩不失優雅,顯示了他的隸書功底非常的深厚,所以陶宗儀稱他「古隸為當代第一」。

《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跋定武蘭亭》

虞集的書法作品主要是書畫的鑒賞題跋,雖然在當時也屬於重要的書法家,但因為流傳的作品不多,風格也不是十分的鮮明,因此並未被後世重視。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楷書遇冷,最能考驗基本功,卻為何在各類書法展上難得一見?
文化水平低能學好書法嗎?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