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的衣錦還鄉:除了祭祖外,就是瘋狂寫詩

清朝皇帝的衣錦還鄉:除了祭祖外,就是瘋狂寫詩

1644年,清朝入關。

從那一年開始,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就成了清朝的老家。西楚霸王項羽當年曾經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是說一個人大富大貴後不回老家,就等於穿著漂亮的衣服在夜晚走路,白瞎了那身漂亮衣服。所以,清朝歷代皇帝雖然人在北京,心在盛京,隔三差五要找一個借口回老家瞧一瞧、看一看。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衣錦還鄉了。

皇帝出行,當然得勞師動眾,浩浩蕩蕩幾千人馬。他們回老家的線路大致有兩條。

一條是從北京出發,經通州、三河、薊州、遵化、豐潤、永平、撫寧出山海關,沿寧遠、錦州、廣寧,抵達盛京。

一條是從北京出發,先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在那裡舉行狩獵儀式,隨後經內蒙古東部敖漢、奈曼、科爾沁等旗進入吉林境內,再抵達盛京。

盛京是清朝從一個地方性政權轉變為大一統王朝的關鍵之地,被稱為「龍興之地」。清朝入關後,盛京被作為留都,一直保留下來。清朝初期的故宮,也沒有拆除。經過康熙、乾隆兩代皇帝的改擴建,規模遠超以前,佔地面積達到了6萬多平方米,有宮殿亭台樓閣齋堂等建築100餘座、500餘間。清朝皇帝回到盛京後,自然還是要居住在故宮裡。這裡雖然不能與北京紫禁城的豪華奢侈相比,但又比沿途的露天帳篷強多了。

清朝皇帝回老家,最重要的一件事,當然是祭祖了。

清朝有兩個皇帝的陵墓埋葬於關外,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和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同時,清朝還將努爾哈赤的列祖列宗追封為王,將他們的陵墓遷於永陵。這就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清朝皇帝回家後,必須親自前往「盛京三陵」祭祖。祭拜的順序必須是永陵第一,福陵第二,昭陵第三。當「盛京三陵」都祭拜完畢後,他們才拖著疲憊的身體,進入盛京故宮。

祭祖完畢後,皇帝就要在盛京故宮設宴,請隨駕東巡的滿洲蒙古王公、大臣官員,盛京將軍、地方官員,皇族宗親和八旗子弟代表吃個便飯。隨後,召見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盛京五部侍郎和奉天府尹等,聽取他們的工作彙報,勉勵他們繼續好好乾。接下來,還得到盛京周圍的開國功臣陵墓去掃墓,,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表示對他們的尊敬之情。

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這些日常工作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沒猜錯,就是寫詩。

作為中國最高產的詩人皇帝,乾隆皇帝對寫詩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好容易回一趟老家,他自然詩興大發,不停吟詩作賦。

1743年9月,乾隆皇帝在盛京祭祖後,詩興大發,寫了一篇《盛京賦》。這篇賦雖然只有92行,但序就長達3500多字。內容是歌頌祖先創業的文德武功,表達自己謹慎勤勉治國守業的心愿。

乾隆皇帝一共去過盛京4次,每次在盛京只呆了短短几天,每次都留下幾十首詩歌,效率高得驚人。

在乾隆皇帝之後,嘉慶皇帝和道光皇帝也去過盛京。雖然寫詩不是皇帝們的「規定作業」,但他們都很「自覺」,「循例而行」,留下了不少詩篇。

比如,1818年,嘉慶皇帝第二次東巡到盛京時,就自豪地為宗室營作詩一首:

「宗室繁滋戶口盈,移居舊國建新營。水深土厚人増壽,俗朴風淳業有成。篤念墳榆修本務,掃除花柳漾間情。二陵北峙雲仍眾,福蔭潢源萬葉榮 。」

還是蠻不錯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清代祭祖還鄉的皇帝們》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馬關談判時伊藤博文為啥分文不減?已看穿李鴻章底牌
《鹿鼎記》里的韋小寶 生活在清朝活不過五分鐘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