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悲哀!科舉制度不考數學!

悲哀!科舉制度不考數學!

悲哀!科舉制度不考數學!

我國科舉考試製度開始於隋朝(604)。唐時分科取士,其中有「明算」科(即數學科) 。直到唐朝滅亡,數學制度,尚未嘗廢(還不曾停止)。數學考試製度在客觀上促使知識分子重視數學學習。「明算」科出身的未必就成為數學家,正像歷史上的狀元未必是大學問家一樣。儘管如此,唐代文風鼎盛卻和統治者的提倡有密切關係。對數學的提倡也是如此。

北宋時有一些反覆,例如11世紀初執政舊黨認為國子監內設立算學館是沒有必要的。他們認為「將來建學之後養士設科,徒有煩費,於國事無補。」祖沖之《綴術》的失傳,和蔑視數學的思想是有關係的。1094年,重新實行王安石新法,恢復了算學。

入元以後,考試製度完全廢止。直到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元開國後34年)才想到要恢復考試製度。考試製度停止了幾十年之後,重新恢復。但不同種族之間等級森嚴。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考試內容以朱熹集注的「四書」為主,完全將數學內容砍去這對數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這種考試製度不久就發展為「八股取士制」。八股文是一種特殊的考試文體,立論、發揮全以「四書」為根據。全篇分破題、承題等八個部分,叫做「八股」。知識分子受這種形式死板,內容空虛的文體所束縛。摒棄其他一切有用的學術研究。

八股文起源於元,大備於明(盛於明朝)。元王充耘是元統初(1333)的進士,開始造這種文體,書名《書義矜式》。到明憲宗成化(1465-1487)八股之制完全確定下來。從此八股文成為升官發財的捷徑,它耗費青年學子無窮無盡的時光。於是數學便很少有人去過問。清顧炎武(1613-1682)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明朝雖然在國子監也設數學教育,但不外粗習算術四則,很難說超過千餘年前的《九章算術》。那時宋和元初的數學早已無人通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點數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數學史之《算經十書》的演變

TAG:1點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