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一念之間的三世輪迴因果!

南懷瑾:一念之間的三世輪迴因果!

「複次,如是諸相,即前根本四相所攝。謂所緣相,具攝一切,因緣相亦爾。前與後為因緣故,為令後後得明凈故。」總而言之,三十二個入定的心相就是前面所講的「根本四相所攝」,所包含。分析起來那麽多,歸納起來是「四相」,「四相」再歸納起來就是一念,一念再歸納起來就是空。

總而言之,就是「所緣相」,有分別影像所緣,「具攝一切」,包括了一切。「因緣相」也是這個道理。「前與後為因緣故」,前後互相為因果,前面動一個善念,為善最樂,你心中無煩惱,無妄想,動一個善念心(就)更和平,你上坐就安詳,就容易得定。你若有煩惱妄想,前後互相為因果,「為令後後得明凈。」前念是善,後念就容易清凈;前面是煩惱,後面就容易染污,這就是簡單一念之間的三世輪迴因果。

「正方便相一切種別皆因緣相,如正方便,邪方便亦爾。」外道法、魔道法它念念做壞事啊,它念念那個壞的功力就成就。

「一是白品相,第二黑品相。」「白品相」是善法,「黑品相」是惡法。

「諸染污相,唯應遠離。」學佛修道的人,一切惡業,染污心裡煩惱等等妄念都應該「遠離」。

「所余諸相,唯應修習。」善法品好好去修持。

「於彼彼時應修習故。」對於出家修行的比丘來說,修聲聞道的時候,在任何、任何、任何的時間都應該這樣修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在身邊 的精彩文章:

學佛、研究佛學應熟知「三界天人表」
南懷瑾:「作意」修持的這個「作意」當中能夠達到四種情況!

TAG:國學在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