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共約300萬字,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1. 物不極而不返,惡不極則不亡。

出自《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二年》。事物不達到幾點,就不會朝著反方向發展。壞人不窮凶極惡,就不會滅亡。

2. 失此二策,羌人致敢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出自《資治通鑒·漢紀》。在這兩件事上做錯了,才導致羌人敢於叛逆。所謂很小的差錯,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就是這樣啊。

《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3. 天地無私,故能覆載;王者無私,故能容養。

出自《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天地沒有私心,因此能夠覆蓋、承載天下萬物。帝王沒有私心,因此能夠養育百姓。

4. 人不學則不知道,此悖逆禍亂所由生也。

出自《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人們不去學習,就不能夠明白道理,這便是禍亂產生的根源所在。

《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5.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君子,小人志趣同者,勢必相和。

出自《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三年》。事物是以類別向聚集在一起,事物也是按群體區分的。君子同小人志趣相同,便會相互結合。

6. 繼治世者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

出自《資治通鑒·漢武帝建元元年》。繼承一個強盛的王朝,就去實行和原來王朝相同的國策。繼承一個混亂的王朝,就去改變其治國之道。

《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7.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唐太宗詢問魏徵:「做皇帝怎樣才會變得明智,怎樣才導致昏聵?」魏徵回答說:「聽取多方面得意見就會明智,偏聽一方面的意見就會昏聵。」

8. 刑罰所以止惡,仁者不得已而用之。

出自《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元年》。刑罰是用來阻止犯罪的,仁者只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資治通鑒》精華10句,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9. 罪止一身,家屬不問。

出自《資治通鑒·陳紀》。犯有罪行只懲罰一個人,並不追究他家人的過失。

10. 汝知稼穡艱難,則常有斯飯矣。

出自《資治通鑒·唐紀》。當你知道農民耕種的辛苦,便要去經常思考飯食的來之不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孟子》10句經典名言賞析,都是人生真諦,受用一生!
《大戴禮記》10大經典名句,精闢至極,看完受益一生!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