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到中年方才不再矯情,才真正懂得辛棄疾的這首宋詞

人到中年方才不再矯情,才真正懂得辛棄疾的這首宋詞

前段時間有個流行語「賤人就是矯情」,關於矯情這個詞兒,在今天很多人都把它當做一個貶義詞來看。那些個杠精,其實都是從矯情培育出來的。

為什麼會矯情?一般是因為個人的經歷或者體驗不夠,卻還想著作出一些有面子的事情。所以說出來的話,難免就帶有矯情意味。一言以蔽之,可以理解為「故作姿態、裝蒜」。

而在古典詩詞當中,對於矯情用一句宋詞概括得最為清楚,那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本來沒有愁,但是卻為了能夠寫出一首有穿透力的詩詞來,硬要說自己愁緒滿懷。這就是矯情。

一般來說,矯情是屬於青少年時代的心理特徵。等到人到中年以後,這種矯情隨著時光的流逝和經歷的沉澱慢慢就會消失了。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也才能真正懂得辛棄疾這首經典的詩詞作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的題目是《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作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對於這首宋詞,我們大概都已經非常熟悉。詞人通過少年時代和中年時代兩個不同年齡段的比較,寫自己對於愁緒的看法,其中體現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思考。

上篇主要寫少年時光,少年不識愁滋味。那個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愁,因為人生有大好的時光,有無限可能的未來,有什麼好愁的呢?但那個時候,自己卻愛上層樓,就是為了能夠寫出一首精彩的詩詞來,偏偏要登高遠望,自作多情的抒發感慨。

但是等到人到中年,等到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之後,就會明白愁滋味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想要說出來,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只能用一句「天涼好個秋」含蓄表達。苦滋味只能在自己心中,說出來反倒覺得不合適宜。

品讀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是詞人渴望收復失地的理想,和朝廷的戰略方向存在衝突。這也是他苦悶的源頭,但是他自己也不好在詩詞當中透露這樣的思緒。所以才會感慨只能用天涼好個秋加以表達。

不過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辛棄疾的宋詞當中所描繪的人生體驗。人到中年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沉默的中年男人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愁緒滿懷。

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秦觀:春夜風雨最讓人難過;春雨:你是在哀嘆時光流逝功名無著落
黃庭堅為落難的蘇軾鳴不平,一首古詩推崇蘇軾有陶淵明風采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