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積極父母成長工具】與孩子溝通的五個層次

【積極父母成長工具】與孩子溝通的五個層次

親子關係重要嗎?當然重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生活幸福的保證之一,如果孩子與父母天天爭吵不休,恐怕家和萬事興是不可能達成的。心理健康專家指出,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而與孩子溝通有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是什麼呢?

【積極父母成長工具】與孩子溝通的五個層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溝通由淺入深分為五個層次,有時溝通只是表面,有時能比較深入表達內心的感受。

1、打招呼。是一般膚淺的、社交應酬開始語,如「你好」、「今天天氣真好」、「你吃過飯了嗎?」之類的口頭語,這種話在短時間內使用會有助於打開局面和建立友好關係,但不能千篇一律地問候,而不進入深一層次的交談。

2、講事實。報告客觀的事實,沒有參與個人意見,或牽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3、談想法。在此層次一般雙方都已建立了信任,可以互相談自己的看法。

4、談感受。這種交流只有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有了安全感才比較容易做到,人們會自然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對各種事件的反應。

5、敞開心扉。這是一種完全信任、完全接納的關係,在一個人面前可以把自己的心毫無隱瞞的表現出來。我們常說的知己、至交、閨蜜就是這種關係。

在溝通的五種層次里,溝通若能進入更深的層次,不管夫妻或是朋友的關係就更加親密了。親子關係:小孩子從幼稚、信任、依賴父母到慢慢長大進入青春期,TA與父母的關係就會從內到外慢慢的拉開距離,這是他成長、成為獨立的成年人、邁入更多的社會圈子的一個必經過程。當TA開始戀愛時,又會開始從外到內的一個新的循環,從打招呼,到聊聊天,找共同的話題,到談想法、談感受,最後到敞開心扉,情感上徹底與對方融為一體。爸爸媽媽們要了解、接納孩子這種變化,做好心理準備,要知道孩子們只是長大了,要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圈子,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愛父母了,試想假如一個大小夥子還整天拉著自己的父母談感受,那一定是不成熟的表現。父母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成長的空間,並不意味著放棄深度的交流,相反,有某些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時刻,恰恰是首先自己真誠的談感受、敞開心扉,可以營造好的溝通氛圍、得到好的溝通效果。

1.下午孩子放學回家,進門叫一聲「媽,我回來了」就進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吃飯媽媽叫出來才上飯桌,吃飯的時候媽媽問一聲說一聲,媽媽不問孩子便不說。這樣的話,大概孩子喝家長的溝通層次就在打招呼這一層了。

2.吃飯的時候,兒子告訴媽媽:「明天要交資料費,總共235。」然後再也無話,這恐怕是在講事實的層面。

3.同樣是在飯桌上,親子之間可以討論問題,就某個問題各自可以發表想法和看法,哪怕是孩子和家長有爭執,但是有互動和交流。這個層次便是在「講看法」或者「講觀點」的層面。

4.孩子回家後,就告訴媽媽:「媽,今天有些不爽,心裡憋悶得厲害。」這說明孩子願意把自己的感受跟家長吐露,就更深了一層呢。

5.最深的一個層次是敞開心扉的,就是孩子什麼事情都願意跟家長說,回家就滔滔不絕的。如果您跟孩子的溝通在裡面最後的三個層次,那麼是應該恭喜的,說明您跟孩子的關係是相當不錯,在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裡面,我們給孩子提要求定規則,孩子差不多是願意接受的,教育相對來說也容易實施。

如果我們和孩子大多時候的交流停留在打招呼和講事實的份上,那就有些危險了,這個時候恐怕我們說什麼他就不愛聽了,甚至去到外面尋找他自己需要的東西。比如上網什麼的……其實就溝通層次來說,每個孩子小的時候,跟家長之間的互動都在最裡面那層的,也就是完全敞開心扉的,因為孩子本來就是赤裸裸地來到我們身邊的哈。稍微長大一點,他會把自己遇到的所有事情,自己的心情完全向我們傾訴,向我們尋求幫助。但是,隨著孩子的懂事長大開始上學等等,孩子和我們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總而言之,小編認為,與孩子溝通,家長不要總是說一些傷害孩子自尊的話,更不能給孩子貼上某種標籤,比如懶惰、笨蛋等等。在外人面前,適當的誇獎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內心更溫暖,總是在外人面前羞辱自己的孩子,這不但會傷害孩子的內心,更是等於羞辱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從小培養「蜜蜂精神」,塑造孩子美好未來!
影響孩子一生的三個習慣是...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