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3月28日,車聯網和移動出行服務商飛馳鎂物與微軟宣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汽車聯網、雲技術等領域共同推進服務、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廣泛合作,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及新型智能出行行業生態,共同賦能客戶和汽車交通行業用戶。

當雲服務正在滲入許多領域,汽車行業自然也不例外。「無論是現在的網聯化,還是將來的自動駕駛,汽車雲均會成為汽車行業的核心數字化平台。」飛馳鎂物創始人兼CEO王強近日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

不過,全球車企在向網聯化轉型的同時,真正專業打造汽車雲的公司仍佔少數。

汽車雲又稱Automotive Cloud,簡單來說,這是車企為應對汽車智能化和移動出行服務而準備搭建的數字化平台,從而建立符合自身利益訴求的數字化生態系統。隨著全球車企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汽車雲開始成為車企向數字化轉型、為客戶提供創新性互聯汽車服務的依託。以大眾汽車為例,利用汽車雲可以大幅優化所有品牌的車輛、雲平台和客戶服務的互聯度,同時可以幫助大眾在整個產品組合中提供一致的移動出行服務。

近年來,受到特斯拉和眾多新造車勢力的影響,傳統車企開始逐漸感受到壓力,也更希望通過汽車雲這樣的服務增加汽車的功能性。去年9月,大眾與微軟宣布,將以微軟的Azure雲平台為基礎合作開發「大眾汽車雲」,戴姆勒近日也宣布,已成功將內部大數據平台遷移到微軟的Azure雲平台上。特斯拉更是以數千人的大規模投入,在新加坡設立團隊研發汽車雲業務。與此同時,國內車企對於汽車雲的布局卻鮮有耳聞。

汽車雲平台究竟能為車企帶來什麼?新技術會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層面的競爭?汽車雲平台的局限和困境又是什麼?圍繞這些問題,雷鋒網新智駕近日與王強與進行了一場對話。

飛馳鎂物自2015年創立起,便將為車企打造數字化和移動出行生態作為業務核心方向。據王強介紹,飛馳鎂物目前主要擁有四大業務,包括硬體、軟體和兩項運營服務。其中,硬體產品T-BOX已經進入前裝市場,主要與兩個車企大客戶進行合作,目前已累計大概有20萬台的安裝量,其中15萬台左右搭載的是新能源車。軟體層面,飛馳鎂物的三百多人中超過7成員工在研發汽車雲平台,且已獲得近30個車企客戶。

在王強看來,汽車雲平台可以實現兩大功能,分別是終端設備管理和服務管理,終端設備管理包括車輛、移動終端、基礎設施等物聯網終端的在線接入和管理,核心功能包括實時採集數據、遠程監控和OTA等。服務管理包括第三方服務接入、編排重組、內容聚合和支付網關等,這些功能對於車企來說價值巨大。但是,由於車企通常採用傳統的供應商模式,由此飛馳鎂物這樣的汽車雲供應商獲得了發展機會。

提及汽車雲,王強對特斯拉打造汽車雲業務頗為讚賞,「特斯拉把汽車雲看作車廠最有價值的業務,製造則是次要的。」他認為,特斯拉要通過汽車雲向大家講一個故事的極端。藉助汽車雲平台,特斯拉得以實現各種功能的OTA升級,從而成為一個超過諸多傳統車企的智能汽車品牌。而其他大型車企比如大眾對於汽車雲業務的布局,也被王強視為車企預見未來的標誌。

以下為雷鋒網新智駕與王強的對話實錄,有一定刪減: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飛馳鎂物的創始人兼 CEO王強

雷鋒網新智駕:看您的動態,今年曬了很多簽約項目,與車企的合作速度在加快嗎?

王強:去年,我們與車企的合作開始爆發。當時簽約後,我發了一條正在簽字的朋友圈照片,車廠和合作夥伴都在關注。大家既然關心公司的發展,後來每次成功簽約基本上就會曬一下。

雷鋒網新智駕:今年你們簽了哪些車企?主要合作事項是什麼?

王強:主要圍繞著公司現有四大業務,包括硬體、軟體和兩項運營服務。硬體和軟體主要針對前裝市場,需要伴隨整車的研發。一旦軟體和硬體搭載到量產車型上,汽車完成銷售後就到了運營環節。目前,我們的運營業務包括私家車的車聯網服務和共享汽車運營。總體上,我們在幫助主機廠運營一整套的車聯網服務。

從T-BOX切入車聯網

雷鋒網新智駕:你們現在的硬體產品主要有哪些?

王強:我們只做車聯網的終端產品,硬體產品只有T-BOX。

雷鋒網新智駕:為什麼沒有做智能座艙這類產品?

王強:我們認為,T-BOX的功能相對單一和專業。電子類的車載硬體主要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負責交互的智能座艙,可以理解為一套設備或者一堆屏,之前確實有很多TIER1的一級供應商在這個領域有很強的基礎,稍做改變就能夠適應現在的智能座艙潮流。比如博世和大陸等。所以,我們覺得作為一家初創公司,智能座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切入點。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興起,除了那些屏,它要求汽車要有聯網的能力,未來的5G、無人駕駛對於通訊能力的要求更高。我們認為,未來有相當一段時間整個T-BOX的職能是負責通信的,所以它跟剛才咱們說的負責娛樂、信息和交互的智能座艙,在整個汽車的零部件類別,還是分成兩類的。

而且,T-BOX又是新興起的事物,之前車廠尤其是國內的自主品牌認為它沒有什麼價值,而且還增加了成本,所以就沒什麼興趣。但是現在受國家新能源政策的推動,國家要對新能源車進行實時監管,所以就要求它必須有聯網能力,等於說,T-BOX變成了標配。

從汽車的整個體系看,最後還是要落實數據,而數據在車內更多是靠T-BOX進行採集的,車輛數據和用戶數據,基本上是通過T-BOX作為一個唯一的出口,再和雲端進行通信。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T-BOX產品

雷鋒網新智駕:T-BOX這塊業務,現在的搭載量達到了多大規模?

王強:現在集中在一兩個大客戶,累計大概有20萬台,其中15萬台左右搭載的是新能源車。我們的T-BOX客戶群體以自主品牌為主,因為與外資品牌合作有點晚了。他們的網聯化進程比較早,大概在2013年左右就已經開始計劃標配,然後選好了供應商。當時我們公司還沒成立。

雷鋒網新智駕:想了解一下軟體業務的布局。

王強:軟體這一塊,我們主要為車廠提供汽車雲平台。汽車雲是未來網聯化發展的趨勢,國外的標準叫法是Automotive Cloud,無論是現在的網聯化,還是未來的自動駕駛,它都是核心平台。

比如,大眾集團的Automotive Cloud,背後連著大眾所有品牌和所有的全新車系,汽車雲主要提供基礎的聯網功能,包括:

1、實時採集車輛在運行時幾乎所有零部件ECU的數據,然後存到雲端,再提供給集團的研發中心,研發中心就可以基於數據不斷地迭代優化。如果將和用戶相關的數據提供給銷售公司、市場部,就會產生銷售線索促進二次購車。

2.遠程監控。從Automotive Cloud可以實時看到大眾500萬輛車的零部件狀態。如果電池出問題了,車企會第一時間知道,這樣就可以極大地避免因消費者投訴引發的召回事件,能省下很多罰金和賠償。

3.汽車OTA。可以給500萬輛車實時進行軟體更新,包括消費者看不見的ECU和看得見的HMI。

雷鋒網新智駕:硬體和軟體產品是怎麼銜接的?

王強:其實它們並不是綁定關係,客戶用我們的汽車雲平台,不一定必須用我們的硬體,反之亦然。

雷鋒網新智駕:你們的業務就紮根在車聯網市場里?對於自動駕駛這個方向會不會考慮?

王強: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是兩個並行領域,我們主要針對車聯網市場。因為自動駕駛是非常專業的,主要聚焦感測器和演算法技術,是感測器組成的系統和技術,而我們的服務更像體系的產品。但我們認為,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最終一定是結合的,結合後才能完美地實現自動駕駛。

核心的汽車雲

雷鋒網新智駕:汽車雲的技術架構是怎樣的?

王強:整體上是端到端的架構,主要包含三部分。第一,有一個類似IoT網關的前端組件,負責海量IoT終端的接入,而且要部署在私有雲里,以保障安全性。第二是CVP,主要進行數據處理、服務聚合,相當於服務整合平台或服務處理平台。第三是內容聚合,直接連接高德、QQ音樂、E代駕等第三方服務。

雷鋒網新智駕:有沒有車企在自己做汽車雲平台?

王強:我有耳聞特斯拉在自己做,他們在新加坡大概有一個百人團隊。我們曾經和特斯拉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但他們認為這個東西太重要,一定要自己做,不能交給第三方。

雷鋒網新智駕:有沒有對比過,你們和特斯拉雲平台的差異有哪些?

王強:特斯拉雲平台的功能更徹底和簡單。因為車是特斯拉自己造的,有點像iPhone,是一個封閉的產品,任何好的軟體功能都能夠最大化地在硬體上得到體現。但是我們就不行,因為要匹配到不同品牌的車型,就要考慮到車企的需求。

雷鋒網新智駕:新造車勢力在做汽車雲平台嗎?

王強:我了解的情況是,互聯網造車幾乎都沒有做汽車雲平台,他們所做的車聯網都是車機,是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它們做汽車雲可能還有點早,因為需要Automotive Cloud發揮價值的一定是大型車廠,大型車廠才有眾多的車型和車輛。現在的新造車勢力一款車的銷售規模只有上萬台,還用不到汽車雲平台。而且,做一個平台化的產品肯定需要不少投資。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雷鋒網新智駕:既然汽車雲平台這麼重要,為什麼車企不自己做,而是把這項工作交給您這樣的服務商?

王強:一般來說,車企會優先採取供應商模式。事實證明,供應商模式是最保險的,而且性價比最高。因為車企還是甲方,會控制產品的質量和走向,所以不存在失控問題。

雷鋒網新智駕:飛馳鎂物的汽車雲平台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王強:基礎功能都已經實現商用了,包括OTA、IoT等。服務方面,我們做的是內容聚合,現在可以對接多家內容提供商,以保證車企的用戶能夠訪問最全的內容。除此之外,就是數據分析,通過汽車雲平台實時分析不同類別用戶的使用的趨勢和喜好。

雷鋒網新智駕:研發汽車雲的團隊有多少人?

王強:我們公司現在一共有320人,其中近100人是開發雲平台的。從2015年開始,我們就在專門做汽車雲,現在大概有將近30個客戶。之所以覺得有前途,因為它是數據的最終聚集地,未來在運營階段的想像空間很大,比如和第三方服務商進行合作並獲得抽成,這些都是未來的話題。

雷鋒網新智駕:你們會不會和騰訊雲或阿里雲等第三方公有雲服務商合作?

王強:我們的汽車雲平台有兩個版本,與國際車系合作的版本採用的是微軟公有雲平台,與國內車系合作的版本一般會選阿里雲。

中立開放有利於搭建生態

雷鋒網新智駕:軟體層面除了汽車雲平台還有其它業務嗎?

王強:汽車雲平台是最核心的,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客戶端的產品,比如車載系統的軟體,手機APP、手錶APP、智能音響APP、微信小程序等等,我們為車企提供端到端完整的產品,交付給車企,他們進入量產階段後,我們就把這些業務承接過來作為一個體系去運營。

雷鋒網新智駕:你們現在似乎處於向車廠投放終端並進行軟體融合的前期階段,現在盈利了沒有?

王強:去年營收過億了,實現了首次盈利。公司這三年內的發展速度以我想像的快。我個人覺得還是市場時機把握比較好,出來太早的話,可能市場還沒形成,出來太晚市場被人占的差不多的,在2015年去發力還是挺準的。

創業的時候還是比較悲觀,因為我一直在做汽車行業,知道前裝比較難進,壁壘比較高,對於一個新公司而言還是挺難的。但是汽車行業正在發生重大的轉型,只要你能幫他去進行轉型,去實現他之前做不了的事,這種情況下就很受歡迎。

雷鋒網新智駕:盈利主要是通過軟體還是後期運營?

王強:目前硬體、軟體和運營均可以帶來利潤,後期的盈利主要是通過運營來實現。

對話飛馳鎂物創始人:汽車雲如何影響未來車聯網競爭?

雷鋒網新智駕:雖然汽車雲平台需要時間和技術去積澱,但是我們看到,許多互聯網巨頭如果在技術上沒有很早的發力,就會考慮收購,你們有沒有接受收購的考慮?

王強:短期內我們還是希望保持中立的身份。因為汽車雲平台是一個開放體系,它搭出來是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對所有市場是開放的,任何一端被綁死可能都會讓開放生態遭到破壞。

雷鋒網新智駕:短期內需要考慮發展壯大。假如發展到足夠成熟階段,情況會不會發生變化?

王強:其實,我個人覺得如果被併購的話,車廠的可能性要遠超互聯網公司。

雷鋒網新智駕:對於你們來講,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哪些風險?

王強:風險有幾個方面:第一,汽車行業本身有自己的特殊性,車聯網在這個時間段陸續爆發了,爆發的時候要搶佔地盤,一旦和一個車廠合作,建立穩定的車聯網關係,基本上這一代產品迭代結束前不會換你。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意味著如果丟掉一個車廠,可能連續幾年你也進不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所以我們要在短時間的窗口裡佔領一個制高點,把能夠拿下的客戶全拿下來,然後慢慢消化就可以了。

雷鋒網新智駕:你們今年的重心和未來規劃分別是什麼?

王強:短期來講,第一,我們希望更多的車廠來合作硬體、軟體這部分,先和他們產生一種固定合作關係。第二,今年還會加大運營這塊的嘗試和開展。長期的話,我們希望在現有的產品周期之外,去研究一些前瞻的領域。汽車行業有個特點,你必須想在車廠前面,讓車廠時刻覺得你是專家,才有可能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訃告 | 知網發明人董振東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2歲
大量家用路由器DNS被篡改,訪問跳轉至涉黃涉賭網站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