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稱帝後其父尚在,兩人見面時劉父如何避免「父跪子」的難堪

劉邦稱帝後其父尚在,兩人見面時劉父如何避免「父跪子」的難堪

劉邦作為開國之君,即便是父親也應該遵循禮節想天子行跪拜之禮,這事雖然是理應的,但是到底是自己的父親,劉邦自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而且故有言語,老子跪拜兒子可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就算這句話是迷信,傳出去也會貽笑大方,落得「不孝順」的稱號。那麼劉邦為了避免尷尬,又是如何破解的?

古代的子承父業,流行世襲制,可到了劉邦這明顯不管用,因為這江山是劉邦辛辛苦苦打拚出來的,算是白手起家,跟父親劉煓沒有什麼關係,如果再把自己的父親立為皇帝,這朝綱定會大亂,奈何一時想不出解決方法只好暫時將此事擱置,在想出辦法之前還是決定先按照普通父子那樣每隔五日就上門給父親行禮請安。

兩人就這麼相安無事的相處了一陣子之後,劉煓的管家開始無所適從了,索性開口向劉煓講解禮節的重要性,即便兒子是皇帝,自己也還是一個大臣,一個皇帝這麼給大臣行禮自然是不適合的。劉煓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在劉邦再來請安時就拿著掃把在門口等待劉邦的到來。劉邦一到就被這架勢嚇到了,忙問「父親何故站此」?劉煓答:「貴為天子,不能因為我亂了禮節」。

劉邦一聽就知道父親突然開竅許是經人指點了,回去之後又苦思冥想了很久,最後決定將劉煓冊封為太上皇,為避免尷尬,劉邦還特地父親修建了一座小城讓父親劉煓在城內定居,為了讓父親有人作伴,索性將沛縣的鄉里鄰居全部遷往小城內,以解父親思鄉心切之苦。

綜上所述,劉邦在這件事上處理得非常得體,即便是辦法還沒有想出來之前還是對父親行禮請安,時候還給父親修建小城,解決思鄉之情,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邦也是一個孝順之人,對於歷史上的不孝的評論恐怕有失偏駁。

如此說來,劉煓也是一個幸運的人,一生庸碌,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對於年少時不成材又遊手好閒的劉邦沒好嫌棄,好在兒子劉邦不計前嫌,心裡還當劉煓當父親,當上皇帝之後雖然沒有立即冊封但到底遵循禮節行孝道,最後也還是借了兒子的光,翻身就當了太上皇,還有榮華富貴可享,也算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後,這日本女兵和部隊走散後被一農民抓住,頭一年生三娃
周總理幫蔣介石了卻了心愿,把這女人送到台灣,之後這樣評價總理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