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遷:史記之前,已有韜略!

司馬遷:史記之前,已有韜略!

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靈感也多來源於遊歷,徐霞客遊歷三川,便有了《徐霞客遊記》,李白仗劍江湖,生平得意之作大多於山水之間鑄就而成,李時珍登千山而嘗百草,才有了醫典《本草綱目》。無獨有偶,太史公司馬遷青年時也曾遊歷華夏山河。司馬遷幼年偏居於龍門,於在朝中做官的父親少有來往,弱冠之後進京投奔父親司馬談,司馬談見司馬遷年紀輕輕便入朝為官,甚為不妥,便讓他先去遊歷江湖,再來領略官場浮沉。

司馬遷胸中韜略恰是這時萌發,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司馬遷幼年苦讀,百家之學問對司馬遷來說益處頗豐,但終究不如自個的所見所聞。太史公東出武關,南至江陵,深入九嶷山腹地,再往湘粵之地,也就是當時的南越國。總的來看,司馬遷這一行大致是沿著戰國七雄的文化脈絡而行,東邊的齊魯文化,南邊的婉約楚辭,北邊的燕趙悲歌,西邊的秦法遺風,都豐富了司馬遷胸中韜略,也為他後來鑄就史記提供了幫助。

當然行萬里路也只能算司馬遷史記大成前的韜略之一,古之國史大多是帝王將相的片段,要成就史記這般鴻篇巨製,如何能少得了官場的歷練。青年時遊歷天下算是司馬遷的開胃菜,官場沉浮這二十餘年才是他這一生的大餐,司馬談病故之後,司馬遷子承父業,終於接過了司馬家祖傳的筆耕,司馬遷也正式踏上了他縱橫史海的一生。司馬遷這二十餘年,也正是漢武帝轟轟烈烈干大事的二十餘年,漢武帝宏圖霸業帶給司馬遷的衝擊,估計不亞於秦始皇橫掃六國。

然而,每個人對漢武帝的功過是非,總會有不同的看法,劉徹畢竟是一個比較自負的帝王,李陵事件時,劉徹也不是那個敢於反思自我的漢武帝。司馬遷受辱而奮筆疾書,完成了父親臨終前交給他的歷史任務——史記。縱觀史記一書,裡頭夾雜了司馬遷太多的感情色彩,司馬遷著書時的情緒躍然於紙上,而這些個人情緒其實是他一生的感悟。換句話講,司馬遷的史記,看似是晚年著成,然則書中之韜略恐怕早就在太史公心中積壓良久,司馬遷借著筆尖遊走之際,一泄平生之韜略,所以說,史記之前,太史公已有韜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令狐沖重傷之際,此人一番話,令他笑吐了一口鮮血,接著昏死過去
金庸筆下防禦最強高手,看看他會哪兩種絕世神功,你就不會質疑了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