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

為什麼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

為什麼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

談小米高端做得成不成功前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


什麼是高端?

我曾經跟很多人一樣秉持一個觀點:小米當年賣1999的數字旗艦就是高端機,難道一定要賣得貴才叫高端?難道高不高端不應該由產品力決定而由價格決定?

小米的所有手機產品縱向比較,數字系列說是高端機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橫向跟其他品牌的高端機比較呢?還顯得高端嗎?特別是近年來友商的快速發展,這種差距越來越凸顯。

高配置不代表高端,高價不代表高端,高配置+高價也不代表高端,否則高端機早就爛大街了。

談起高端其實說到底還是指的品牌形象、品牌認可度。小米有高端機,但是小米沒有高端品牌形象。

也就是說你把最頂級的硬體都堆上,定個合理的高價,最後卻沒人認可,賣不動。

所謂,高端手機易做,高端品牌難立。

為什麼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


小米想不想做高端?

很多人認為小米就是想踏踏實實做性價比良心產品,讓大家都買的起的產品,不玩那些虛榮的、裝逼的、收智商稅的東西。

這其實已經沒什麼太大爭議了,從小米發布的Note系列和MIX系列,以及前不久小米將紅米品牌獨立出來做極致性價比產品,小米品牌用來做高端品牌等行為,完全可以看出小米是非常想做高端。

不過,很遺憾,小米這幾年在高端布局可以用慘敗來形容。

小米note 頂配版升級了硬體配置就簡單粗暴直接賣到2999,用戶根本就不認可。

小米note 2在頂級硬體的基礎上學會打造高端形象,請梁朝偉代言造勢,做得還不錯,可惜屏幕被掐脖子。

小米note 3更是直接放棄高端改走中端路線,至此失敗。

小米MIX 一代定義為概念機,本來形象做得很好,形勢一片大好。

就在大家都期待著MIX 2時,MIX 2帶來的提升並不大,震撼感還被削弱,同時下巴攝像頭的原罪和相機的落後使得用戶體驗存在缺陷。

MIX 2S的工藝發生倒退,且陷入搶購。

MIX 3胡亂定位一個商務旗艦卻沒有針對「商務」二字有任何優化,再次回到性價比路線。

為什麼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


為什麼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

小米高端做得不成功的原因其實挺多的,從我的角度談幾點,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1、高端品牌形象打造

小米一直以來以硬體配置的高性價比著稱,多年來的宣傳已經讓人們形成低端品牌印象,一時很難改變。

小米多年來拼配置強調參數的宣傳方式,跟高端品牌的打造方式完全是相悖的,其實就已經輸了。

對於高端品牌形象來說,頂級硬體是標配,更重要的是要往人文、藝術、品味、情感方面去靠近,去講故事,去宣傳。

因為硬體配置迭代太快了,甚至明天友商的配置就比你高,單純拼硬體的高端形象掉價太快且站不住腳。

越是強調參數,越是顯得廉價。

把「最快、最薄、最強」貼滿了大街小巷也敵不過蘋果的一句「think different」。

蘋果幾乎不會從性能上挖掘營銷賣點,但是這樣的作法並不妨礙人們認為它是最具科技感、性能最佳的手機。

2、技術研發

目前,全世界真正能做高端機並獲得廣泛認可的只有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家,這三家都具備手機自主晶元研發能力。

也不是說能用上自主研發晶元就能做成高端機,更重要的是擁有核心技術不容易受人掣肘。

由於缺乏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小米每年都得等高通的晶元。不敢想像高通突然晶元研發失敗或者直接掐脖子,小米甚至面臨關門大吉的風險。

2015年,高通驍龍810的失敗坑了一批廠商,小米note頂配版因此表現不佳,小米5因此推遲一年發布,相當於把市場拱手讓人,陷入了長達兩年的低潮期。

小米note2是因為三星斷供曲面屏而失敗。

而華為當年發布的Ascend P1稍微打開市場需要增產的時候,三星感受到一點威脅直接中斷了上游屏幕供貨。

有核心技術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好的印象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無法控制產品節奏、產品自由度低、難以做出差異化,甚至供貨都沒法保證。

榮耀銷量能超過小米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此。

3、產品定義

社會的中堅力量,真正的高端機用戶主要分布在30到50歲這個年齡段。

小米根本沒有對這個群體好好進行用戶調研,也沒對其需求進行好好分析。

小米note系列整體做得最好是小米note2,頂級硬體+梁朝偉代言,如果能照著這個方向好好挖掘高端用戶需求歷經幾代是有希望的,可惜產品掉鏈子。

而小米MIX系列其實給人更多的感覺是一個酷字,在30到50歲人眼裡可能還覺得花里胡哨的。

2013年,華為調研了全國14個城市1406位消費者,8種類型的用戶集合逐漸呈現出來。他們分別是:積極掌控者、時尚先鋒、身份彰顯者、潮流追隨者、科技粉絲、實惠社交族、傳統溝通者、簡單使用者。

在這8種類型用戶群體中,華為終端團隊把目光投向了最具代表性的2個高端群體:積極掌控者和時尚先鋒。

終端團隊給積極掌控者畫了一幅畫像:私企高層,1978生,有著良好的家境,從來就是不聽老師話但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大學時就開過網吧,畢業時手上捏著五六個offer,包括穩定的大國企,最終選擇了一家私企,從技術底層干起。目前是該企業的董事之一。

時尚先鋒的消費者畫像則是這樣的:富二代,31歲,家族企業經理,月收入3萬元以上,生活無壓力。正使用蘋果手機,每月手機話費300元。喜歡改裝車,經常和朋友賽車,對新鮮的體驗充滿激情。「我用的東西要能表達我的taste(品位),最近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能夠修身養性。」

由此,華為將這兩類人群設為Mate系列和P系列的目標消費者,華為深挖這兩類人群的需求。比如,積極掌控者對手機的瀏覽網頁、處理郵件、自動傳輸通訊錄、使用日記、被盜遠程清除都有強烈需求。

華為滿足需求的同時,還努力與目標消費者建立價值認同感和情感共鳴。

而小米在高端機用戶這方面可以說完全抓瞎。

4、運氣問題

當然,小米的努力還沒有到需要談運氣的程度。

這裡談談華為高端機做成的運氣因素。

2014年Mate 7 和iPhone 6、iPhone 6 plus以及三星Galaxy Note 4同場競技,恰逢高通驍龍810處理器坑了除蘋果、三星以外的幾乎所有旗艦機、斯諾登事件當時輿論熱議手機信息安全、國家出台八項規定要求勤儉節約,加上Mate 7自身實力也比較過硬,一時之間竟然出乎意料地熱賣。

說這麼多,只是想說明:

哪怕該做的做到了,成功也需要點運氣。

更何況,小米本身還有太多課需要補。


看到這裡還不點贊關注嗎?您的點贊關注是我碼字的最大動力,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