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期,柏林城地下那場詭異的地道竊聽戰…

二戰時期,柏林城地下那場詭異的地道竊聽戰…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授權自眠眠冰室(mian013)

轉載請自行聯繫

01

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公告,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首都柏林也相應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位於西部的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

1949年5月,合併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就是西德。

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為東德,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而德國最重要的城市﹑位於東德地盤中的首都柏林,也根據佔領軍的不同劃分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個部分,基本上以著名的勃蘭登堡門為地標,其西面即為西柏林,一座城市人為地分屬於兩個國家。

柏林市的主要區域和重要建築,如國會大廈、洪堡大學、柏林大教堂等都在東柏林的範圍內,而且在勃蘭登堡門西邊西柏林界內的「六月十七」大街上還有屬於蘇軍的一塊飛地:一座蘇軍烈士紀念館。

戰爭的硝煙散盡,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原先的盟友很快變成了東西兩方敵對陣營,歐洲大地籠罩上冷戰的陰雲。

柏林這個積聚著兩個陣營最重要國家的地方,自然成了冷戰的最前沿。

早在1945年,隨著四個戰勝國軍隊的進入,他們各自的情報機構早就當仁不讓的跟進了。

波雲詭譎的間諜戰,隨之就在遍地瓦礫和廢墟的間諜之都柏林展開。

美英法三國情報人員的對手從德國人變成他們的蘇聯同行。

02

在那個年代,竊聽是一種最常用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間諜手段。

當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長希倫科特自然不會忘記,早在1951 年,美英兩國情報機構就在維也納聯合實施過竊聽蘇軍電纜通訊的白銀行動。

1945年4月,蘇軍解放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奧地利全境同樣被英美法蘇四國分區佔領。

當時蘇聯佔領軍司令部所在的維也納帝國飯店,成了英美情報機構關注的重要目標。

那次英國人先走了一步,英國軍情六處制定了一個「白銀計劃」。

他們首先在維也納的郊區買了一座房子,從那裡挖了一條地道,接通到蘇軍司令部的電纜,成功截聽了蘇聯人的電話線,用錄音機將通話錄下來。

就這樣英國人輕鬆監聽到維也納蘇軍司令部與莫斯科的通話內容。

美國人也不甘落後。

1951年,中情局獲得一份維也納蘇軍司令部與莫斯科聯繫的地下電纜網路圖。

情報人員如獲至寶,他們請來了華盛頓總部的電訊專家,結合維也納地下設施圖等市政建設資料,經過細緻地分析研究,得出一份完整的維也納至莫斯科的通信系統網路圖。

此後,美英聯手建立了多條竊聽專線,獲悉了奧地利蘇占區的全部狀況,和大量其它方面的情報。

03

這次在柏林,希倫科特打算故技重施。

他主持制定了一項代號為「黃金行動」的竊聽計劃。

美國人發現在蘇聯的軍事設施中有地下通信電纜通往東德和東歐各國。

於是打算照樣採取開挖隧道,接觸到蘇軍的地下電纜後進行竊聽的老辦法。

不久,美國頭號間諜﹑二戰中在歐洲戰場功勛卓著的艾倫·杜勒斯接任中情局局長,他對前任制定的黃金行動很感興趣,並著手加緊實施。

杜勒斯在獲悉黃金行動的構想後,在中情局總部召集專家開了一次秘密會議。

會上,參加過白銀行動的電訊專家卡爾·納爾森帶來一項令人振奮的新的研究成果,就是所謂「回波效應」。

在通電話時,聲音在被加密傳輸的瞬間仍然留在電線上,通過特殊手段可以從電纜線上把電訊信號回波收集下來,經過技術處理,就可以將其還原成清晰的通話內容。

美國人慶幸的是,當時蘇聯人對利用「回波效應」的竊聽技術還是一無所知。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在柏林下手。

柏林地下有通往蘇聯的最重要的一些通訊線路,為了在複雜的管線中找出合理的搭線位置,美國人建立了龐大的情報網。

其中不乏在東德郵電部門招募的人員。

在他們提供的兩個方案中,美國人選擇了南邊較遠的位置,而放棄了市中心波茨坦廣場附近的那個位置。

要在這些線纜上安裝竊聽設備,就必須先在地下挖出通向目標通訊線路的隧道。

經過周密的計劃,美國人決定從西柏林南郊開始,挖一條長約500米的隧道,進入東德境內,直達索恩法爾德公路下面,因為那裡有駐卡爾斯霍斯特的蘇聯空軍司令部與柏林連接的通訊線路。

這條隧道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長度處於蘇軍佔領區的地下。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工程,因為處於十分敏感地帶的兩德邊界戒備森嚴,挖掘過程中不能發出一點異常的動靜。

而且隧道入口必須充分偽裝起來,挖出去的泥土也必須悄悄的運走,以免引起別人的注意。

04

1954年春天,美國駐柏林的工兵部隊首先在附近建造了一個半地下的大倉庫,用來容納從隧道里挖出來的數千噸泥土,對外則故意放風說他們正在建立一個雷達站,以便觀察東柏林機場附近的交通。

幾個月後,隧道開工了,工兵們首先挖出一個豎井通道,然後在大約5米深處開挖直徑大約2米的水平隧道。

在這個工地不斷進出裝有電子儀器和泥土的車輛,外人見了真以為這裡將要建造一個無線電雷達站。

不過蘇聯人對於自己的無線電通訊可能被美國攔截,看起來並不在乎。

因為他們對重要的通訊都要加密,只要密碼系統沒有受到損害,他們就不擔心通訊安全。

儘管當時柏林牆還沒有豎起,東西柏林看起來還像一個整體。

可是這個在蘇軍和東德巡邏隊腳下的隧道實在是一項繁重而複雜的工程。

挖掘推進每天只有幾米,還要注意隨時可能出現的地下水。

也真是難為了這些美軍工兵,有一次遇上了頭頂上的化糞池排放地帶,他們只好忍受那噁心的臭氣,身穿防水服戴上防毒面具加緊施工。

每次工作結束,工兵們脫下膠制防水服時,都會倒出許多汗水。

地下施工,往往不能精準地確定隧道的方向和所處的位置,而目標電纜的直徑只有5公分左右。

為了在地面測量到電纜的準確位置,美國人假裝在交界處打棒球,故意把球打到東德那邊去,企圖借撿球的機會進行測量。

沒想到東德的衛兵客氣過頭,主動幫忙撿起球扔了回去。

美國人沒辦法只好派了兩個特工化裝成士兵,開車去對面執行公務。

然後假裝給汽車換車胎,將車停在預期的地方,乘機放置了兩個微型無線電發射裝置,從而解決了為隧道施工定位的問題。

這項龐大的工程歷時長久,1955 年2 月,總長達2.2公里的柏林隧道網終於竣工。

主隧道穿過東柏林一座公墓的院牆,直通索恩法爾德公路地下。

隧道的主體工程就是竊聽室,隨後美國人完成了技術設施的安裝。

裡面裝備了交換台以及400多個擴音器,與東柏林地下電纜的通信線路對應。

之後的三個月里,他們成功地在三條通信幹線上搭了線。

這其中包括200個電話和90個電報通訊線路。

可以監聽到蘇聯佔領軍各個部門的電話和電報。

美國人為此在隧道中安裝了200台磁帶錄音機。

因為頭頂上是一條交通十分繁忙的公路主線,隧道的結構必須非常堅固,竊聽室的抗干擾性能要求也很高。

所以隧道的四壁全部用厚鋼板拼接,鋼板表面貼著隔音材料。

隧道內還裝有空調設備來調節溫度和濕度。

可是仍然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

一次,由於竊聽室內的熱輻射引起地面上的冰層融化,幸好當時下起了大雪,掩蓋了地面的痕迹,這才沒有露餡,引起蘇聯人的懷疑。

05

黃金行動的作用立竿見影,隧道開通後不久,美國人就竊聽到了蘇聯軍方的電話。

所有通話都被那些先進的竊聽和錄音設備記錄下來。

每個星期,中情局總部派出專機將錄音磁帶運回華盛頓處理和分析。

柏林竊聽隧道投入使用後,美國人的收穫頗豐。

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記錄下大約50萬個通話內容。

每天還有大約30米長的電報信息。

這些信息涉及西方感興趣的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不少相當機密的內容,增加了對於華約這個對手的了解。

可是不久中情局就發現事情不對勁。

1956年10月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為了鎮壓匈牙利人的非蘇聯模式化運動,蘇軍坦克開上了布達佩斯街頭。

匈牙利事件中,蘇聯兩次出兵干預。

這樣重大的事件,美國人之前竟然沒有從隧道中獲得任何信息,這也太不正常了。

美國人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事實上,從柏林隧道挖動第一鍬土,蘇聯人就知道了中央情報局的這個黃金行動計劃。

不過克格勃並不是從柏林偵察到,而是在倫敦得知這個秘密的。

1954年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與英國軍情六處在倫敦一輛雙層巴士的上層交換了共同開發柏林隧道的協定備忘錄。

而英方的高級情報官員喬治·布雷克,在朝鮮戰爭中隨同英國使館人員在漢城被朝鮮人民軍俘虜後,就成為了克格勃特工。

蘇聯人得知美國人的行動後,為了保護喬治·布雷克這個重要間諜,暫時沒有捅破這個秘密。

美國人則利用對方不了解回波效應,還在依賴自己絕對安全可靠的密碼系統,得到了一些情報。

當然這其中也有蘇聯人故意泄漏給對方的假情報。

今天這個秘密隧道還在

1956年4月,蘇聯人利用安排通信兵對索恩法爾德公路的地下通信電纜做例行檢修,最終揭露並摧毀了這個秘密隧道工程。

美國人一直不知道是如何泄漏了黃金行動的機密。

直到1961年,隨著一名波蘭情報高官叛逃西方,喬治·布雷克的身份才被拆穿,隨後被以叛國罪判處42年徒刑。

喬治·布雷克

神奇的是,5年後喬治·布雷克竟然在獄友幫助下,成功越獄並逃到了蘇聯。

受到熱情歡迎並被蘇聯政府授予列寧勳章和紅旗獎章。

如今,這個被湮沒在歷史風雲中的竊聽隧道又被挖掘出來,成為柏林盟國博物館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當女皇,是最大的失敗!
「借給別人5000,我就能一口口吃掉他一套房,打官司也告不倒我」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